愛伊米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美國軍隊正式使用鋼盔的時間上,相對於歐洲國家,要晚得多了。可能是因為美國偏居在美洲,自南北戰爭之後,就沒有再大規模打仗了,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老牌帝國計程車兵,一個一個都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鋼盔,進行自我保護之後,美國這邊則一直沒有太大的進步,帽子依舊是以保暖、裝飾為主的氈制軍帽。這種帽子雖然輕便敏捷,但幾乎增加什麼防禦作用,而士兵們也不見得個個都是刺客,畢竟還是上戰場真刀真槍幹架的比較多,所以戴什麼型別的帽子也成了軍事研究的一個方向。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1917年一戰爆發,美國正式宣佈參與戰爭,準備出發歐洲戰場,美國軍方為了讓自己士兵死亡率稍微可以降低點,才注意到了“帽子”的問題。而立馬設計,在時間上,又趕不上部隊出征。於是美軍借鑑了英軍的M1915型鋼盔,這種鋼盔有著典型的鍋形狀,看著傻傻的,不過從效能上,相對氈制軍帽,更能抵擋住流彈了。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但是英國人的這個帽子,由於直接靈感,依舊沒有逃脫“拿著鍋頂頭上,戰地廚師保住性命\“的創始故事,在功能上,是有很大的欠缺處,僅強調能防住就好,頭和鋼盔內部的緩衝處,體驗感卻極其的不好,也不能擋住來自側面的子彈。

頭上頂著 這個鋼盔,簡直是頭頂巨石的活受罪。特別是在夏日炎炎太陽暴曬的時候,估計還沒打仗,頭頂就開始冒青煙了。所以美國士兵在戰場上,稍微有休息的間隙,都會把這種鋼盔拿下來。基於這種情況,美國本土是想盡辦法改進,先後經歷2號試驗型,5號試驗型,5a號試驗型,最終在戰爭末期,得以研發出了M1917A1鋼盔,這個鋼盔最大優勢,就是讓鋼盔內部的皮革襯墊更加優質了,緩解士兵佩戴後的不舒適感。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但是M1917A1鋼盔只是改進,緩解了士兵的不適應,沒有徹底解決鋼盔佩戴不舒服的問題,直到1941年M1鋼盔開始正式列裝,問題才隨著設計的進步而好轉。M1鋼盔從外形上看,它從鋼盔傳統的“鍋狀”變成了“碗狀”,內部的襯墊,在設計之時,被賦予可以調節的功能,如此一來,不同頭型的人,也可以佩戴比較方便。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當然M1也並非是完美的,他的重量較重,戴久往往都會有負重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影視劇中,美軍士兵,在實際操作中時,往往都不會把護鄂繫上,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把頭盔摘下來。

主要作用就是“偽裝”。第一個是做加法,在叢林作戰時,為了更好的隱蔽自己,還可以將一些樹枝、樹葉、爛布條插在漁網上,這樣可以讓自己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增強隱蔽性不被發現。第二個是減法,減少被發現的機率,鋼盔是鋼材質,表明極為光滑閃亮,在太陽光下,非常容易反光,基本只要看到哪裡反光,一槍打過去,幾乎槍槍爆頭,個個堪比神槍手。使用漁網後,反射面積大大降低,也增加了活命的機會。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

美軍參加了世界上大部分戰爭。而M1鋼盔則是美國大兵最重要的標誌。這種鋼盔被美軍使用了40多年,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前,才被新型的凱夫拉頭盔取代。頭盔顆粒亞光表面處理,耐腐蝕,無反光。能有效阻止54發射7。62MM鉛。芯。彈的穿透,彈速:420-450M/S,彈頭重量:5。5g,凹陷深度2。5cm。

二戰時的美軍為何頭盔有“漁網”?原來大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