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怎樣去打造融媒體矩陣?

如何打造優秀的融媒體矩陣?掌握三個核心規矩、兩種出身、唯一考核標準,做好321,融媒體矩陣的建設簡單又高效……

如何打造融媒體矩陣?

很多單位都會有不同的融媒體矩陣,有的規模大、有的規模小。領導對於融媒體矩陣是比較接受的,但是在下面執行的運營人員,卻比較容易產生問題。很多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很困惑:

一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建這麼多渠道;

二是這麼多的渠道聚在一起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三是渠道多了以後不知道以誰為重心。

其實回到根本點,“矩陣”這個詞的核心點是一個“陣”,也就是表示會有很多的渠道,或者說是平臺聚集在一起。而“矩”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規矩”,要能被稱之為矩陣,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矩。

0

1

#矩陣的3個核心規矩#

第一個規矩,大家必須要圍繞一個高度統一的相同品牌。

有些矩陣裡會有多個不同名稱的公眾號,甚至有多個不同名稱的APP,事實上,如果這些名稱和品牌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地消化並統一,將會削弱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意義,最後將不能稱之為矩陣。

第二個規矩,必須要有一個核心平臺。

在融媒體領域,這個核心必然會是APP

(根據情況而定,本文以APP為主)

,這也就回答了前文所提到的疑惑:以誰為重心?

換句話說,沒有APP,這個所謂的矩陣中有再多的號、再多的第三方平臺,都是沒有太大價值的。而所有對外傳播的中心和重點,都必須要圍繞著核心的APP來開展,這才能發揮這個矩陣的真正作用。

第三個規矩,就是裡面所有的媒體渠道,或者說是平臺之間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協調實體。

有的單位建了矩陣,但是各個媒體渠道或者是各個具體的號,都是由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團隊來運營,中間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或是領導來進行統一協調,那麼這樣的矩陣只具備宣傳上的意義,看起來非常強大,實際上根本維持不住。

插問:各個媒體形式的內容如何做到協調統一又稍有區別?

這其實就是整個矩陣對於內容釋出的一個統一協調。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主流公司的內容管理系統都支援一個後臺,多端釋出,那麼矩陣協調的意義就在於所有的內容進入到統一的後臺,然後再以APP為主,其他不同渠道和平臺略有調整的進行內容傳送。

0

2

#矩陣的2種出身#

在現實工作中,有的人覺得矩陣很麻煩,有的人卻認為矩陣很好,其實是由於他們的出身不同所帶來的看法。

覺得麻煩的,一般都是

先有各個個體的平臺和渠道,最後才有矩陣

。換句話說,

這個矩陣是被迫形成的,因為有了那麼多的平臺和渠道,所以只能把它們放在一起

。這樣前面所提到的規矩就很難遵守,它們會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品牌,很難擁有一個核心,建立統一的協調實體也不太現實。

而覺得很好的,往往是一些原發的融媒體矩陣。

它先建立了核心的平臺,也就是APP之後

,因為感覺到核心平臺在某些領域和渠道的不足,繼而根據市場的實際發展,逐步建立起新的渠道和平臺,從而形成一個矩陣。可想而知,這樣的融媒體矩陣更加符合我們前面所說的三個規矩,也更會發揮出它的作用。

0

3

#矩陣考核的唯1標準#

關於考核就要關聯到前文所提的第二個規矩,也就是融媒體矩陣具有一個核心。

對於不同的平臺,實際上它們各自的一些資料以及資料所表達的意義,都會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也就是在實踐中,大家對於融媒體矩陣中不同平臺的工作量以及業績考核感到困惑的地方。

但是回到第二個規矩,認識到整個矩陣中最核心的就是APP,那麼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所有考核的最終標準就是對於核心平臺的貢獻值。

換句話說,不管你在任意一個平臺上有多少閱讀量,有多少點贊量,最終我們考核的標準是你對核心平臺,也就是對APP所帶來的價值高低。

有人會感到疑惑,如果APP是核心,那我們只做APP可以嗎?

如果你這樣想,那是對考核標準有誤解。我們之所以要做融媒體矩陣,就是發現單純的只做任意一個平臺,哪怕是核心的APP平臺,都很難拓展市場。所以才會去利用發揮各個不同渠道平臺的優勢。

舉個例子,我們對一家奶茶店的終極考核標準就是它的門店最終出了多少貨。App就像是站在門店門口吆喝,而微訊號就相當於在手機上吆喝,抖音號就相當於跑到市中心進行廣場演出來引流……我們不去計較網上發了多少條資訊,市中心跳了多少次,店門口吆喝了多少聲,一切就以最終能夠讓門店賣出多少杯奶茶來決定,以其為最終考核標準。

最後一點,關於融媒體矩陣中間的使用者資料問題,我們必須明白,原則上只有核心的APP使用者數,才是整個矩陣真正的資料。

而在實踐操作中,許多地方習慣於把所有媒體平臺以及渠道中間的使用者數相加,最後得到一個數據稱之為粉絲總數,這樣的資料中間的數字重疊情況非常嚴重,缺少實際資料價值,難以衡量自身實力。

對於融媒體矩陣,只要用心去真正看明白、研究透,其實可以給自身的實踐與發展帶來極大的便利。

在當下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思維已經滲透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還在繼續擴散,對整個大時代的趨勢造成深遠的影響。

所謂思維比知識更重要,趨勢比努力更重要,

童二孬

公眾號分享各種

網際網路思維精髓總結、網際網路實戰運營

,助你緊跟趨勢,抓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