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現代人糟糕的飲食習慣

讓胃反酸成了很多人不期而遇的痛

一旦發作

嘴裡的酸味怎麼都咽不下去

整個胸腔還像著火般難受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如果不加以干預

吃啥吐啥的痛苦生活並不會太遠

叔今天就來教教大家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胃酸有著強大破壞力

被賁門鎖住的它們

本該一輩子乖乖呆在胃裡

消化食物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但一些作死行為

會讓胃酸抓住機會

穿越整個上消化道

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生理性反酸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1.不良飲食習慣

吃太多甜食、酸食

可能造成胃反酸

以白砂糖為例

它的水解過程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讓胃內氣壓增高

胃酸就像踩了筋斗雲

一口氣飛完整條食道都毫不費勁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2.腹腔壓力太大

仰臥起坐、舉重等運動

會讓腹腔壓力在一瞬間暴增

賁門也有可能被氣壓從下至上撐開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病理性反酸

這種胃酸不僅總愛復發

還可能把上消化系統變成無間地獄: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1.胃酸過少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感染幽門螺桿菌

或吸菸、飲酒過量都會損害胃黏膜

易讓人患上

萎縮性胃炎

但它一般很難發現

多被認為是普通消化不良

然而,這個“靜悄悄”的病

會讓胃壁腺體

無法分泌足夠的胃酸

導致食物消化速度過慢

造成胃內氣壓升高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而且胃酸過少還會導致

控制賁門的激素、神經介質分泌不足

賁門難以正常閉合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氣壓升高、大門敞開

胃反酸還會遠嗎?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2.胃酸過多

長期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

大腦皮質層會出現功能紊亂現象

使得控制胃酸分泌的神經元暴走

瘋狂命令胃壁細胞分泌胃酸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胃腸道黏膜的潰瘍面

也會讓胃壁細胞受到刺激

造成胃酸大量分泌

這也是許多胃潰瘍患者

容易感到飢餓的原因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許多人選擇用暴飲暴食來填補飢餓

卻不知

這會讓胃酸分泌更多

以至於湧上食管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胃酸的治療和預防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情況

建議先做個

食管測壓檢查

看看自己屬於哪種反酸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接著看看自己

屬於下列哪種情況

經常消化不良?

經常吃幾口就脹氣?

怎麼吃都吃不飽?

再結合胃鏡判斷

自己的胃酸過多還是過少

①胃酸過少

可以補充鹽酸甜菜鹼

但要確保正餐一起服用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

在弄清楚自己胃酸多少前

不要隨意服用抗酸藥物

雖然它能中和胃酸

讓你在胃酸反流時不那麼痛苦

但這樣會使胃酸越來越少

加劇病情

②胃酸過多

可透過

質子泵抑制劑

抑制胃酸

再配合

鋁碳酸鎂片

保護腸胃黏膜

平時少吃

精加工工食品

如火腿腸、巧克力、薯片等零食

因為它們會使胃酸分泌增多

來彌補食物本身自帶的消化酶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至於普通人

只需要規律、均衡飲食

定期檢查幽門螺桿菌

胃為什麼會反酸?反酸燒心怎麼辦?2種方法來調理,難受胃部緩解

最後

祝大家都能管好自己的胃酸

讓它們守好本分!

參考資料:

[1]馮國川。胃反酸的隱蔽訊號[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5(01):55。

[2]王海燕,頓曉熠,柏愚,李兆申。中國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13(02):83-86。

[3]梁金玲。過量糖致胃反酸現象之機理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161-162。

[4]周平紅,姚禮慶,蔡明琰,鍾芸詩,任重,徐美東,陳巍峰,秦文政,胡健衛,李亮,劉靖正,王萍,秦新裕。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初探[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11(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