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離時髦越近,離愛情越遠

Simon,很多人叫他“網紅”,品牌方叫他“時尚博主”,比較專業的公關公司和他對接時,一般會用“時尚 KOL ”。

“ Fashion influencer ”,他對自己的稱呼是這個,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用時尚去影響別人。

離時髦越近,離愛情越遠

Simon 是那種會在 IG 上寫自己喜歡 wear 什麼品牌的人。

這個習慣來自他前 27 年人生受到的教育和經歷。論出身,他確實很會投胎,上海徐彙區生人,是小時候就會穿著 Levi‘s 兒童揹帶褲梳油頭在人民公園裡拍照的那種小孩。大學去了巴黎讀藝術史,主要研究巴黎左岸古董店的 Art Deco 發展史,為此還順便輔修了 2 年裝置藝術,當然,這一點也出現在了他的 IG 個人簡介裡。

Simon 對自己的個人簡介是頗有點滿意的,即使回國後掛了梯子的 IG 上傳圖片慢到令人髮指的程度,但他依然堅持定時更新自己的櫥窗,換季速度與時裝週一致。

說來弔詭的是,儘管評論裡大部分人不太看得懂他在說什麼、穿什麼、表達什麼,但粉絲們卻依然甘之如飴。

這或許就是人類的軟肋,凡是超出自己知識範圍之物,皆可用於頂禮膜拜。

離時髦越近,離愛情越遠

Simon 當然沒有桃花,這是不難理解的事。他的粉絲們不敢愛他,畢竟圖騰只可遠觀。他自己也始終沒遇到心儀的。

他不喜歡和他一樣鑽研時尚的時髦精。

在巴黎讀書時,他深深愛著 Raf Simons,衣櫃裡充斥著鮮豔的繭型大衣和 Peter de Potter 印花單品,直到有一天他從 pub 裡解手出來,聽到 date 物件和僚機用「the Raf Simons」指代他。那一刻他因為自己的姓名被棄用感到強烈不適,從此以後他不再穿任何明確的品牌,並篤定他厭煩的是時髦精們把所有人都看作時裝品牌的衣服架子。

在上海看秀時,他和另一個曖昧物件坐在秀場第一排。他看得意興闌珊,說實話這並不是他熟悉的品牌。大秀落幕,回去的車上,他輕輕感嘆他並不喜歡這些設計,對方如應激反應般滔滔不絕地講述了這次秀的理念和動人的設計師故事。那一刻他因為喪失了隨意喜好的自由而感到強烈不適,並篤定他厭煩的是時髦精們居高臨下的俯視感和無法抑制的表達欲。

在巴厘島度假時,他 crush 了一個在沙灘上和他一樣耀眼的人。可當兩人逐漸熟識,對方終於沒忍住發表了一番對他穿搭的評價。這讓他無比難堪,儘管他試圖解釋只是因為度假沒有帶夠搭配,但他內心深處知道,這已經是自己精心設計後的扮相。那一刻他因為被尖銳評論而感到強烈不適,並篤定他厭煩的是時髦精們挑剔的目光和桀驁的姿態。

但 Simon 心知肚明:這些令他反感的時髦精們,其實只是其他的 Simon 罷了。

他是遇到朋友脫口而出的不是“你好”而是“哇,Jil Sander ”的人;

他是要抓著你講述,他看中的單品為什麼比另一件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單品工藝更細緻,材質更考究,立意更感性的人;

他是一個只要你身上有布就忍不住給你時尚建議的人。

他不喜歡“自己”這一型的人。

他不喜歡自己。

……

還是和不時尚的人談戀愛好了,一點都不懂最好。

離時髦越近,離愛情越遠

Simon 用“電光火石”來形容他的這一次相戀。

對方一點也不懂時尚,只是在 Simon 每一次試圖講述完整的設計師故事,或一個來自於東倫敦 vintage 店的小道訊息時,捧著臉認真聽。這足以讓 Simon 動心了。這種專注像是一種接納,Simon 盛放的怪誕都找到了去處。

Simon 當然不期待對方能全懂,但 Simon 願意一點點講。Simon 不是那種希望自己成為主流的人,但似乎只要這個人試著懂他,他就絕不小眾。

第一個月似乎一切都很順利。除了 Simon 因為物件的生日去古著店找一件和物件出生年紀一樣的 vintage 外套,物件問他“為什麼不送件新的”稍微讓兩人有點尷尬。

第二個月時,兩人第一次爭吵。對方搞不懂 Simon 為什麼下樓散個步都要挑半小時穿搭,Simon 則不滿對方換來換去就這幾套。

兩個人在一起的第 71 天,對方校園時組建的樂隊要給朋友新開的酒吧熱場,戀人想為 Simon 唱一首《死了都要愛》,Simon 卻問戀人可不可以唱 Sophie 的《It’s ok to cry》。

“我不會唱英語歌。”

“沒事,如果是你,發音不標準我也喜歡。”

“上次你因為我念不出那個長長的設計師名字,笑了很久。”

最終對方還是唱了一首蹩腳的《It‘s ok to cry》。表演結束時,在觀眾的尖叫中,穿著墊肩西裝的 Simon 遞上了一顆精巧裹在牛皮紙裡的紫紅色菠蘿花。大合照時,物件拿著一條菠蘿,在一片半人高大捧花之中,笑得格外尷尬。

回家車上,Simon 有點上頭:“這是菠蘿花,這種紫紅漸變的最特別,巴西來的,我等了一個月。”

“其實,菠蘿花的品種沒有其他的大、甜,本來是不配當菠蘿賣的廢種,但因為有人願意為它的美和特別買單,才一直留下來存在著。”

“說真的,我本來以為我這樣,沒有人會試圖理解我,也做好了一直單身的準備,沒想到碰到你了,你懂得我,就像我懂得這朵菠蘿花,是我有勇氣繼續特別下去的理由。謝謝你。”第一次,Simon 在物件面前有點哽咽。

也是第一次,物件敷衍了兩句就不再說話。第二天,Simon 收到物件留給他的最後一段話:開頭是“謝謝你送的花”,結尾是“你很好,但我可能還沒準備好和你一起”。

Simon 的愛情,又一次死於非命。

離時髦越近,離愛情越遠

Simon 決定做回 Simon。

療傷是從一場場大醉方休的失戀酒局開始的,朋友們一遍遍為 Simon 開脫。

“是這個人不懂你的特別,也配不上你的真誠!”

“美是你的一種宗教,可是大部分人都是無神論者。”

“真理掌握在誰手中我不確定,但美從來都只掌握在懂它的人手中。”

最後,Simon 和朋友們把前任稱為“菠蘿花”,高喊著“敬美”把杯中酒一口飲盡。緊接著 Simon 吐了一地,朋友們把這稱作他和過去告別的儀式。

對和時裝相關的一切,他仍然條件反射般地保持著關注。他仍然買著最先鋒的款,解讀著最新的秀,卻無法控制自己從日常中一次次走神,轉到小號看看那個下半張臉很像前任的愛豆。

他還是強調,服裝不再是伊甸園裡那張用來蔽體的樹葉,而是承載了一整段切片形狀的人類文明,或是一部個人史。這依舊在對此毫不關心的人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而這些人類包含著他的家人、舊友、同事、crush 甚至是真愛——當然,他不會承認這件事。說好了,不懂他的、太懂他的,都不是真愛。但 Simon 也會非常偶爾地想,下次再碰到總忘戴錶忘戴戒指,但總主動幫他提購物袋,會光明磊落牽住他的手的人,是什麼時候?到時候再妥協一點,會不會不一樣?

他理解的讓他難以被他人理解,他選擇的讓他難以被他人選擇。他宣稱,這令他覺得孤獨,又因之讓他覺得驕傲。

只是他沒有坦誠,失戀酒局最後的那一次嘔吐,是因為當時他看著一屋子從頭到腳爭奇鬥豔的朋友們,腦海中閃過一個疑問,如果世界上只有這些人懂他,這是他想要的嗎?

Simon 今年 29 了,他不知道自己還會單身多久。

本文轉載自:GQ 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