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聳塔吊臂工地降塵“神器”

高高聳立的塔吊吊臂上,數十個噴淋頭一字排開,隨著吊臂的旋轉移動,工地上的一場“毛毛細雨”不期而至。“這是我研發的‘高空噴淋降塵系統’。”武漢毳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恆指著吊臂說,透過將水霧化,“高空噴淋”吸附工地現場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和雜質,既可以潤溼地面,又能防止塵土重新揚起。

高聳塔吊臂工地降塵“神器”

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李恆,大學三年級學習《機械原理》《流體力學》等專業課時,想到家門口工地上飛揚的塵土,萌發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設計工地降塵裝置的想法。

為了調查揚塵汙染,李恆來來回回跑遍了武漢近50家建築工地,發現大都採用灑水車和地面噴頭等方式進行降塵,覆蓋面積小,效果不明顯。“難道就不能在工地上隨時隨地的來一場‘降雨’嗎?”李恆說。一次從工地走過,望著正在工作的塔吊,李恆突然有了靈感:何不從建築工地的“高空”著手?

有了大量一手調查資料作支撐,他的研發思路漸漸清晰:根據塔吊高空作業的特性,把工地上的水源經過加壓輸送到吊臂的噴淋頭,進行高空噴淋降塵,覆蓋面廣,效果才能好。但查遍資料後,李恆發現,這個想法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因為塔吊是活動的,零部件設計非常講究,國內一直都沒人做出過類似裝置。

儘管沒有參考,李恆還是決定大膽一試。他實習時特意選擇進入一家設計院學習建築設計和給排水等技術,業餘時間全部扎進工地,拜工人們為師,把工地當作實驗室,終於解決了在吊臂上安裝降塵裝置的難題。

隨後,李恆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技術攻關。他借來一處閒置的廠房,埋頭做起了實驗。透過在實驗室進行模擬試驗,李恆的設計降塵率達到了80%。“一個塔吊安裝一套降塵系統,1小時耗2噸水。3個塔吊同時配合執行,一天開兩次到三次就能滿足工地降塵需要。”

2012年10月,李恆依託專利技術,註冊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把“毳雨”解釋為毛毛細雨,“就像我的高空噴淋降塵技術。我要用自己研發的產品讓環境變得更好。”李恆說。

研發難,推廣更難。整整兩個月,李恆先後跑了20多家建築工地,磨壞了幾雙鞋子,產品一套也沒有賣出去。大的建築企業根本進不了門,一些小型建築企業認為灰塵汙染與自身沒有太大關係,而且購買降塵裝置還需要產生額外投入,降塵系統銷售並不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他以實習學生的身份,進入某建築工地,和施工方漸漸熟悉後,他試著向他們推薦自己的產品。該工地試用“高空噴淋降塵系統”後,降塵效果比較顯著。幸運的是,這一幕被巡查的武漢礄口區建築管理站工作人員看見,“他們一下子召集了100多家施工單位代表開現場會,讓我做指導。”李恆說。

此後,武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找到李恆,稱讚他“為武漢人民做了件大好事”。武漢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專門組織的評審認為:該技術成果屬於國內首創,在風速低於2級的情況下,可使工地大氣中的顆粒物濃度降低84%,溫度降低3攝氏度至5攝氏度,養護混凝土的效果比人工好。

2014年,武漢市政府向全市推廣該技術。這一訊息讓李恆看到了更多希望。“初創者的新產品並不容易被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我在無數次被否定中,選擇了堅持。”李恆告訴記者,對於初創者來說,在新產品推廣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企業經營者單純只為賺錢,不顧及企業形象、產品質量,很容易把事業做成“一錘子”買賣。

“目前,毳雨環保建立了全國首家‘網際網路+建築施工揚塵治理’管理體系,並制定了‘高空智慧噴淋降塵系統’企業標準,全國已有500多個工地使用我們的降霾智慧化系統。”李恆說,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公司也加快了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有了專門的科研團隊,“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我們不斷改進產品,從機械化、智慧化向上雲化邁進”。(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