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為了守護敦煌,常書鴻放棄了名利,即使妻子棄他離去,他也依然堅守在滿目黃沙的土地上。

“如果有來生,我還是敦煌人常書鴻。”

直到後來,他遇到了李承仙。

他們不僅是情意綿綿的人生伴侶,更是亦師亦友的搭檔與摯友。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一、緣起敦煌

常書鴻出生於杭州,一個騎尉之家。他自幼就對藝術非常感興趣。

1927年,常書鴻赴法國留學,學習油畫,1932年夏以油畫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里昂國立美術學校。

同年,他參加赴巴黎深造的公費獎學金考試,憑藉油畫《梳妝》獲得第一,成為第一個以中法大學學生身份得到這個獎學金的中國人。

1933年,常書鴻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其作品一再獲金獎、銀獎,因而被選為巴黎美術家協會會員,是首位進入巴黎美術家協會的中國藝術家。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在法期間,常書鴻參加了很多藝術活動,在各類沙龍、展覽會上多次獲獎。油畫《葡萄》、《沙娜像》、《裸婦》、《病中的妻子》等被法國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里昂美術博物館、吉美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巴黎時期的常書鴻,可謂如魚得水,甚至在他的寓所處,成立了“中國留法藝術家學會”。徐悲鴻和蔣碧薇也曾造訪此處。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巴黎塞納河畔一箇舊書攤上,發現了一部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

那時,常書鴻極其震撼。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竟有這樣一座藝術寶庫。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常書鴻毅然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回到祖國。1943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常書鴻擔任了所長。

為了籌備這一研究所,常書鴻付出了許多努力,也認識了不少同樣有報國之心的藝術家。鼎鼎大名的張大千,是他在此時結識的朋友,兩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1946年,常書鴻在重慶為敦煌藝術研究院招聘美術工作人員。張大千的“師妹”李承仙得知訊息,欣然前往面試。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其實,李承仙早在張大千那裡聽說了常書鴻和敦煌的故事,並對常書鴻產生了仰慕之情。

常書鴻並不想招女學生,不是性別歧視,而是敦煌的條件格外艱苦。他的前妻,便因忍受不了這裡的惡劣環境,毅然決然離他而去。

常書鴻對李承仙說:

“敦煌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浪漫,一個女孩子去了會受不了的。”

那時的李承仙還沒有畢業,可卻也有一腔報國之心。

她說,自己可以為了敦煌放棄一切。

常書鴻被她的決心所打動,同意了她在畢業後來敦煌工作。

二、守護敦煌

在莫高窟,常書鴻剛開始做的都是體力活,比如修建圍牆,把洞窟近十萬立方的沙子清理出去,給數百個洞窟編號普查。除此以外,他還需要對洞窟裡的壁畫進行臨摹。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臨摹壁畫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尤其是洞頂上的那些。常書鴻常常抬頭看一眼,低頭畫幾筆,才一會兒,脖子和手臂就十分痠麻。幽暗的洞窟中還需要點蠟燭,燭光搖曳忽明忽暗,常書鴻的眼睛特別酸。

可以說,常書鴻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莫高窟,拼命去工作。

那時的敦煌滿目黃沙,住所的周圍被戈壁包圍,百里內不見一村一人,經常有狼群出沒,滴水成冰的屋裡沒有取暖裝置。

敦煌的水煮出來的粥都是鹹的,常年只能吃鹹韭菜,做飯要到沙漠裡挖“疙瘩根”,到城裡買肉食來回需要五十幾公里,買回來肉都酸臭了,生活環境可謂是非常惡劣。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他的妻子陳芝秀攜兒女到此地一年半以後,因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條件,離家出走。陳芝秀並沒有帶上兩個孩子,而照顧孩子的責任,就落到了常書鴻的肩上。

那時,妻子的離去讓常書鴻幾乎心力交瘁,可他從來沒有動搖過,仍然堅守在敦煌。

因為工作或者日久生情,後來,常書鴻與李承仙結為夫妻。李承仙還成為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在常書鴻和夫人李承仙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他們組織修復壁畫,蒐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寫了一批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論文,還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更多的人介紹敦煌藝術。

此外,他們還堅持藝術創作。李承仙除了與常書鴻先生合作巨幅油畫《劉家峽水庫》、《獻給勇於攀登珠峰的同志們》、《激流頌》等作品外。

另外,她還自己獨立創作了國畫《擠奶圖》、《絲綢之路/飛天組畫》、《天上人間共嬋娟》、《敦煌舞樂》、《唐代飛天》等。

為了更好地保護弘揚敦煌藝術,李承仙多次參加協助國內外新聞媒體對敦煌藝術的拍攝和宣傳工作。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或許是興趣相投,他們兩人都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對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事業中,直到去世,都一直在為守護敦煌而努力。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敦煌“守護神”。

三、愛情最好的樣子

人們常說,知音難遇。但是43歲的常書鴻遇到了真正理解他的李承仙。那時,李承仙才23歲,正值青春年華。

從1946年抵達敦煌,1947年兩人結婚,她陪伴常書鴻在敦煌度過整整三十六年的艱難歲月。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在遇到李承仙之前,常書鴻是經歷過一次婚姻的,但這段婚姻結束的並不美好。

最終認識了李承仙,他開始了第二段婚姻。二人的婚後生活非常和諧。

李承仙對這位父輩似的師長,充滿了崇拜和尊敬。愛情是需要崇拜和尊敬的,常書鴻就是她心中的敦煌。

特殊時期,夫妻倆被免職,跪油渣路、鞭打、抄家。批鬥歸來,李承仙先是揀回牛糞燒熱炕頭,然後拿韭菜葉子給常書鴻和自己擦洗傷口消腫。李承仙沒有哭過,也沒有絕望過。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1994年,常書鴻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據先生的遺囑,骨灰葬回敦煌,墓碑面對莫高窟九層樓。

之後,李承仙沒有放棄敦煌工作,仍每年前往考察臨摹。

1996年,為了繼承丈夫遺願,在距莫高窟59公里處開鑿現代石窟,她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敦煌調研畫畫。

2003年李承仙因病在北京逝世,李承仙與丈夫合葬。

敦煌守護神,一對神仙眷侶,大師的愛情,是放棄優渥條件只為報國

他們兩人永遠相伴在敦煌,守護著洞窟。

他們是親密的夫妻,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因為共同的興趣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或許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正如《致橡樹》中寫的那樣: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