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一直以來光伏產業有兩大技術陣營,一個是晶體矽,另一個就是薄膜,如今全球光伏產業主要以晶體矽技術路線為主導,而薄膜發電技術不是因為轉換效率低,就是因為生產成本高,因此市場佔有率較低,只有5%。

2006年中國出現了一位光伏首富,那就是無錫尚德的施正榮,當年身價186億元,然而由於晶體矽太陽能板和元件的價格一落千丈,產品無法收回成本,最終無錫尚德資不抵債,施正榮的事業也一敗塗地。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但是在2015年,中國薄膜太陽能產業卻出現了一位問鼎中國首富的企業家,當年身價高達1600億元,力壓馬雲和王健林,但是遺憾的是這位中國首富只坐穩了90天,就丟掉了寶座,與此同時公司也停牌,融資陷入了困頓。

而這位首富就漢能集團的董事長李河君,如今漢能集團深陷債務危機,公司經營也面臨停頓,網站的公司新聞從2019年12月至今已不再更新。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要知道當年,漢能集團的薄膜光伏發電頗具有影響力,因為薄膜發電的理論轉換效率可以高達25%,而且可以被應用於建築外牆,以及當作建築玻璃,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性的產品,甚至李河君還構想用於汽車車頂、飛機外殼、實現“萬物發電”。但是,當時雖然漢能控股是薄膜光伏產業龍頭,但是依然沒能實現盈利,因為相關的工藝成本太高,產品的應用範圍較小,產業化的進展一直較慢。

然而隨著漢能集團的倒下,中國薄膜光伏路線並沒有因此而中斷,反而因為一個科學家的入場,如今發電玻璃開始廣泛應用於建築外牆,乃至北京冬奧會的會場。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這個人就是發電玻璃的創造者潘錦功,擁有24個國家專利和19個發明專利,如今是成都中建材光電公司的的總經理。

曾經,潘錦功在美國開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發方向是碲化鎘薄膜光伏電池,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原因在於碲化鎘薄膜電池結構簡單,產品的製造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轉換效率極高,理論可達到32%,高於傳統的晶體矽,更重要的是可以適用於各種苛刻的應用環境。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當時,掌握碲化鎘技術的企業,只有美國的第一太陽能,還有一家德國的公司,而中國企業尚沒有掌握相關的技術,當潘錦功獲得成果之後,美國太陽能企業開出了豐厚的條件,但是潘錦功依然選擇回到中國創業。

原因在於,在潘錦功看來,中國如今給科學家提供的研究環境和待遇已經不輸美國,而且中國有廣闊的新能源應用市場,而且非常適宜於商業化,並且中國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給予了大量補貼,因此這也就是潘錦功堅定回國的重要原因。

潘錦功回到國內後,並選擇在四川定居,在他回國初期,國家就將潘錦功的發電玻璃納入支援專案,並撥了1。59億元研究資金,四川省也為這位科學家給予5000萬元資金支援。

高達2億元的研發投入,經過無數次的研發失敗,最終中國在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國產的全球第1塊大面積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下線,並且產品被用於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智慧中心以及成都川開電氣等建築。

過去,碲化鎘電池未能獲得突破的原因在於薄膜沉積工藝和介面工程水平較低,導致效率損失居高不下,但是在潘錦功的努力下,開創了近空間昇華法(CSS)工藝,良品率達到了95%以上,製備出了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套技術,拓寬了在建築方面的應用,透光度還可以調節,並且實現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3。12%。

最終實現一塊玻璃面積達1。92平方米,重量達到60斤,每年發電量260度電,這對於城市推廣清潔能源以及低碳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隨著潘錦功博士的研發成果逐步獲得市場驗證,並且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今年以來國企中建材開始大力推廣碲化鎘發電玻璃,並且在株洲又投建了一所工廠,最近已經完成了主體封頂,根據中建材預計年產值約10億元,年創利稅1億元。

目前全球都在推廣光伏建築一體化,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就預測,中國當前的建築面積高達600億平米,即便是其中5%的面積安裝了發電玻璃,就有400GW的安裝量。

曾讓2位中國首富敗走,均因成本高於售價,他僅花2億研發終於扭虧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來之不易,沒有人知道潘錦功研究專案過程中花費了多少心血,外人看到的只是風光的一面,面對這位科學家,大家不僅要尊重其研究成功,也要學習他的產業報國精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