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適可而止(深度好文)

適可而止(深度好文)

《四書集註》有云:“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生命中的所有圓滿,都藏在分寸裡。

凡事適度,是聖人的從容;止住惡果,是智者的意料之中。

01

適度憧憬,止住慾望。

《道德經》有云:“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個人是否幸福,不在於擁有,而在於知足。

貪婪者不滿,知足者常樂。 

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青年到廟裡問師父,什麼是慾望?

師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他第二天空腹再來一回,連水都不要喝。

次日,青年如約而至,飢腸轆轆。

師父帶他來一個果園,種類繁多,樹上碩果累累。

師父讓青年隨意採摘享用,他便毫不客氣地把果子摘下來。

有的咬一口則棄,嫌不好吃;有的咬幾口就丟,覺得沒必要吃那麼幹淨。

吃完後,他還不忘摘滿一籮筐揹走。

可沒過幾天,他辛辛苦苦揹回家的果子,還沒吃多少,就全壞了。

青年本可好好享受美食,卻因吐槽而壞了自己的心情;本應好好珍惜的來之不易,卻肆意浪費丟棄。

“貪多嚼不爛”,最後那一籮筐的爛果,全是對他貪婪的諷刺。

適度的憧憬,可以提醒自己進步,過剩的慾望,足以讓人得不償失。

生命的最高境界,從來都不是無慾無求,而是知止知足。 

適可而止(深度好文)

02

適度善良,止住愚蠢。

常言道:“鳴槍易擋,暗箭難防。”

有時,危難就藏在可憐兮兮裡。

總有人,會因為我們的善良,露出貪得無厭的本性。

他們拿著我們給予的一滴水,信誓旦旦地說,未來定會報以湧泉。

卻沒想到,當我們給予他人的恩惠越來越多時,會淹死我們的善良。

人性的貪婪和陰暗面,是經不起試探的。

很認同董卿說的一句話:“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內心險惡的人,不會因為你的善意,對你手下留情。

反而會用我弱我有理的強盜原則,去“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愚昧的善良,便是縱容惡。 

適度的善良,別人才會珍惜,才會感恩。

適可而止(深度好文)

03

適度開口,止住禍患。

《左傳》有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語言的魅力,不在於多,而在於止。

很多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古人強調“禍從口出”。

聰明人的說話之道,有以下“七戒”:

1. 戒多言

“言多必失”,滔滔不絕,不如點到即止。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是言簡意賅的,因為他們總能把話說到點子上。

不浪費他人的時間,也不讓自己落人話柄。

2. 戒謊言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正是其人品的彰顯。

許諾於人,便要說到做到。

人與人之間,信用的建立要長年累月,而毀掉瓦解,一席話足矣。

3. 戒狂言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人再有本事,也不能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口出狂言,容易招人怨恨,惹禍上身。

4. 戒直言

不加修飾的言語,最容易暴露情商。

不給他人留面子,等於斷自己的後路。

5. 戒惡言

古人云:“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惡言如釘,一旦刺入他人心房,即便拔除,也仍會血流不止。

6. 戒怒言

人在憤怒的時候,再小的事,也會被放大,再久遠的事,也會被拉到眼前。

此時說出來的話,最傷人。

7. 戒怨言

擁有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但當一個人總把時間花費在抱怨上時,生活的熱情就會銷聲匿跡。

戒掉怨言,才會有改命的可能。

適可而止(深度好文)

04

人生在世,很多數量,都會有最大值;很多事情,都會有臨界點。

適可而止,也是懸崖勒馬。

每個人都應該敬畏物極必反的天道,遵循盛極而衰的規律。

對天地肅然起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