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十一章 明朝皇帝朱見深,愛上比自己年長18歲的萬貴妃,那是

第十一章 明朝皇帝朱見深,愛上比自己年長18歲的萬貴妃,那是

明朝皇帝朱見深與萬貴妃的真愛

一個姓萬名貞兒的小女孩,4歲便離開了父母,離開了所有的親人,到皇宮去伺候他人,你說這女孩有多苦啊!可這苦命的女孩雖然失去了親人的關愛,卻沒有失去希望,她希望有人關愛,有人讓她歡樂。也許正是由於她對生活抱著希望,她變得乖巧,變得聰明伶俐,從而獲得孫太后的喜愛,讓她在身邊服侍,也讓她實現了小小的希望,進而生產了更大更多更好的希望。常言道女大十八變,貞兒逐漸成長,長成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時,最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寵愛,但皇帝只一人,宮中佳麗數以千計,這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

萬貞兒20歲的時候,由於多年來對孫太后的精心侍候,深得孫太后的信賴,於是孫太后命她去侍候2歲的小太子朱見深,這時,她的腦子裡閃過一念,那就好好地幹吧!將來也許……也許……這對平常人來說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太荒唐了,也太可笑了,但她覺得這畢竟是一種新希望,儘管很小很小,只有一絲一線的希望,她的眼中射出堅定的目光,決不能放棄,一定要努力爭取。

貞兒確實在身體力行,她深知對於希望,如果不去努力,不去爭取,那只是空想。她想著,想著……心頭甜蜜蜜的……我如此這般真心真意地呵護他,他長大了能忘記我嗎?能不愛我嗎?當然她沒有忘記太子才2歲而自己已經20歲了,這小孩要到哪年哪月才解那令人醉心的風月之情?她希望小孩早日長大,早動春心,也希望自己美麗容顏長駐,好讓自己那被情愛之火燒乾了心田,能蒙太子臨幸……不!那時也許是皇上了,蒙幸皇上的甘露。就這樣,萬貞兒以自己熱切的希望、真誠的行動和不懈的努力,“寫”了一部人世間最悽美、最真摯、最冷酷的傳奇。

正當貞兒抱著一線的希望,任勞任怨,全心身地服侍小太子的時候一場事變,皇帝成了囚徒,朱見深的太子地位隨之失去了,此時,貞兒的心猛烈地震動起來,這一線的希望還有嗎?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啊!她想了幾天兒夜,智者常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急功近利者每讓希望從眼皮底下溜走,況且自己和小皇子的感情已經很深,她還是一如既往,盡心盡力的為小皇子效勞。

冬去春來,漫漫的七個年頭過去了,皇子已經10歲,二人相依為命像是母子又像姐弟。幸運再次降臨這對“母子”,又一次事變讓當了囚徒的皇帝重登寶座,朱見深自然又回到太子的地位,萬貞兒那模糊的希望已清晰可見了。

轉眼太子14歲了,善解風情的萬貞兒,發見太子已萌生了那種情意。雖說自己已是32歲的老處女,但她堅信自己風頭正健,正是最成熟、最有風情、最具魅力的時候,憑她多年和太子的親密相處,情深意濃,誰也無法把太子奪去。這一天果然來了,太子的情火已到了欲燃的時候,怎經得貞兒這捆乾柴的頻頻碰撞,於是二人春情爆發,雙雙享受了平生第一次最激動、最熱烈、最甜蜜的情愛。

第十一章 明朝皇帝朱見深,愛上比自己年長18歲的萬貴妃,那是

辛苦了近30年,貞兒終於嚐到了希望的第一顆甜果,如今望著這滿樹的果實,自然又希望果子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天比一天甜蜜,而且讓她一人慢慢品嚐。此時,原本十分自信的貞兒也不免擔憂起來,她知道希望和失望常伴隨而生,處此風雲變幻無常,雲譎波詭的險惡之世,特別是天堂和地獄相連的深宮,魔鬼和天使共舞的場所,這滿樹的甜果說不定哪一天都變成苦果,她不得不對她的希望作出更大的努力。希望的果實的確一天比一天甜蜜,過了兩年,老皇帝去世了,16歲的朱見深當上皇帝是為憲宗,當年的一線希望已變成滿眼華光,皇后的桂冠正在閃閃發亮。

不知是皇帝的痴情,還是萬貞兒施展了無比的魅力,抑或雙方面的成分都起作用,皇帝和貞兒確是如膠似漆的粘在一起。其實,細細思來,二人如此親密,自有許多原因,那是多種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其一朱見深二歲起就受到萬貞兒慈母般的愛撫和教導,由此而生的對慈母兼師長的敬愛;其二,朱見深自幼受到萬貞兒無微不至的關懷,二人同甘苦共患難,由此而生的恩愛;其三,萬貞兒幾乎把一生的青春都消耗在朱見深身上,也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朱對萬自不無感恩之心,回報之意,這便是情義上的關愛;其四,萬貞兒容貌出眾,且善解風情,早把少年太子引領到溫柔鄉里,此便是異性間的情愛;其五,二人都在深宮長大,未曾到社會交朋結友,長期相處,相互關懷、相互瞭解、相互信賴。是摯友也是紅粉知已,那是上蒼安排的不可分離的至愛;還有……只是二人身上堆積了太多的愛,太沉重!太淒涼!朱見深當了憲宗皇帝后,萬貞兒的最大希望便是立為皇后,可是因年齡和出身的關係,希望破滅了,接著又希望早生太子,這希望很快實現了,萬貞兒也因此被封為貴妃,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萬貴妃。不久孩子夭折了,此後再也生不出孩子來,好在她並不因此失去憲宗的寵愛,而且她的權勢還超過皇后,按理說她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希望這東西就像野草一樣,不時頑強地冒出新芽,況且萬貴妃並非庸碌之輩,她聰敏過人、思慮和心計絕非常人可比,春風得意之後,能不希望長保權位和榮華富貴?於是,曠日持久的希望與希望碰撞、希望與希望交鋒、希望與希望較量,邊是大臣和皇帝的國戚們希望憲宗不要專寵萬貴妃,去臨幸眾多的妃嬪,好讓她們為皇帝多生皇子,而這更是深宮怨女們莫大的希望;另一邊是萬貴妃希望憲宗對她寵愛不減,遠離皇后和諸多嬪妃。人們只知前者的希望大都落空,又誰知兩種針鋒相對的希望帶來了幾多悽苦?幾番哀傷?

情,確是世上最奇妙東西,儘管有其共性,但在更多的情況下,還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歲月在悄悄地流逝,憲宗已由少年到中年,他的一個個兒子,或夭折或胎死腹中,當然這與萬貴妃不無關係,權力無限的皇帝,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除了痛心,也只能哀嘆。最讓人稱奇的是,憲宗對58歲的老貴妃,還是一如昔日,痴情不減,恩愛不絕。一日萬貴妃因怒責宮女,腦血衝塞,氣絕身亡,也許她臨死時還希望憲宗早日歸陰,再結連理。憲宗得知,肝腸寸斷,痛不欲生,悵然一嘆:“萬貴妃去矣!我復何戀?!‘’幾個月後,憲宗果然不負萬貴妃的“希望”,在鬱悶中撒手西去,丟棄了無比的權力和富責,去追索那未了的情愛,時年僅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