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風雨雷電與農牧業生產有直接的關係,現代人的印象中,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理所當然地受到崇拜,是十分重要的神祗;包括各種影視劇中,求雨的情節深入人心;比如關於下雨,有龍王施雨的、有雷公電母發作的;但事實上,古人卻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眼裡,“風雲雷電”皆是小神,唯有它才稱得上“大神”;古人真正敬畏的神是誰?玉皇大帝嗎?下面我們來看看!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風神即風伯又稱“飛廉”;最突出的神性是致風;《風俗通義·祀典》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根據文獻記載,箕星和飛廉同是風神的說法並行於世;民間祭祀風伯的時間和地點選擇在“丙戌日”和“戌地”;風神又是什麼形象呢?據考古發現,山東畫像石中的風伯既非飛禽,也非星體,而是人形之神;要知道,在早期社會,人們崇拜的神靈基本上都是非人形,比如龍、蛇,說明風伯在漢代已經出現人格化的形象。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雨神也稱“雨師”,關於雨師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有的說是一種長著長長尾羽的鳥;最為流行的看法說雨師是畢星;而且,從畫像石資料來看,雨師同風伯一樣,已經形成世俗化的人神形象。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在山東嘉祥武梁祠畫像石中,有一幅雷公執桴擊鼓、乘車出行的影象和雷公執斧、鑽擊打的影象;與文獻記載的雷公形象十分切合;據《論衡·雷虛篇》記載:“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雷公之所以受到崇拜,主要是因為雷是雨的徵兆;由於伴隨雷聲的閃電蜿蜒伸屈而似龍,所以,雷公形象非人而象龍,其腹似鼓。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比起對雷公的崇拜,古人對電閃雷鳴頗為恐懼,認為其具有懲惡罰罪的功能;某人被閃電擊中,則說明他遭到了天譴;山東畫像石中的電母執鞭圖,就是人們崇拜閃電的形象表達。專家發現,風、雨、雷、電諸神往往同時出現;也就是說,他們是以“組合”形式出現的“小神”;古人認為“四季之風來自四方,雲雨生於高山大川”,所以氣象神比山川神的等級要低;高一級的神,比如河伯,他是黃河河神,也是所有河神的通稱;在先秦諸子百家典籍中,“河伯”是魚身人面的神;是一條大魚。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以上這些“神”的威力都比不過下面一位神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他是誰呢? 山東畫像石中,專門描述了一位“大神”稱作“虹神”;虹神的形象為雙首龍,龍體向下彎曲成弧形,兩端各有一向下低垂的龍頭;這個形象與古人持有的虹是龍蛇類動物,能吸水,具有降雨功能的觀念相一致;據《漢書·燕刺王劉旦傳》有云:“虹下屬宮中,飲井水,井水竭。”

古時崇拜“風雲雷電”古人這些皆是小神,唯有它才是“大神”

現代民間還廣泛流傳著“東虹晴,西虹雨,南虹北虹漲大水”的俗語;由此可見,古人認為虹神的職責之一就是司雨水;如《後漢書·禮儀志》雲:“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雩”就是“虹”,《爾雅·釋天》也有云:“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虹神我們也許很少聽過,可是對他的崇拜卻延續了數千年;這怎麼說呢?如今,在我國雲南地區,以及緬甸境內,有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稱之為“佤族”;傳說起源於上古時代,其多種民族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佤族人每年都要祭祀一位重要的”神”,它就是虹神,佤族人奉虹神為水神,祈禱它保佑風調雨順。【參考資料:《後漢書·禮儀志》《爾雅·釋天》《漢書·燕刺王劉旦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