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有人抬著一箱箱的白銀,看上去就是非常壯觀的場景。但我們有學習過歷史的都知道,其實並沒有哪一個朝代是將白銀作為市場上的流通貨幣,前期都是會製造一些銅錢,或者其他的金屬貨幣,到了後面的朝代就有陸續出現紙筆的現象,但也只是一些大額的面值,平時在市場上的小額交易一般都是以銅錢的為主。

在明代開始,白銀就已經開始在普通市場上流通,於是就有了我們在電視劇中的經典臺詞:“這個幾兩銀子?”這種用白銀代替貨幣的狀況,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所以我們在讀歷史時看到和列強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都是支付白銀。這種用白銀代替原有貨幣行使的狀況在歷史上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名叫“白銀貨幣化”。白銀的貨幣化在中國的經濟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實不止是對經濟,對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白銀貨幣化的普及來說是從明代開始的,整個過程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白銀貨幣化並不是皇帝頒發的詔令,而是一個自發性的過程,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重大意義。

白銀貨幣化的程序

要真的要嚴格地來說白銀貨幣化出現的時間要更早一點,可以追溯到初唐時期。在唐朝初期,銀礦的開採就比較的普及,不僅有官府的開採,私人也有了開採的權利。私人開銀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的開採前要拿到許可證就可以了,在唐朝時期,開採銀礦還需要交很重的稅,為了方便,就出現了用開採出來的白銀來代替稅收。

在唐代的典籍中就有記載上這麼一話“有銀山……令百姓任便採取,官司什二稅之”意思就只平樂這個地方的銀礦百姓也是具有開採權的,官府在最後會收取十分之二的白銀作為稅收。這裡將白銀作為代替稅收的一種,其實就已經是最早期的白銀貨幣化。

到了唐代的中期,隨著各種礦石的開採,這樣用白銀來代替稅收的現象也就越來越常見。再加上後續隨著絲綢之路貿易的展開,唐朝和周邊的多個民族有了更加密切的貿易往來,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白銀也成為最主要的交換貨幣,當時的人們會將白銀做成一個餅狀的東西,就叫做“銀餅”。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唐朝滅亡之後,經歷了十分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在這樣的動盪年代,朝廷更迭迅速,對於老百姓來說,不管是誰發行的貨幣都不好使,只有真金白銀才是真正有用的。在這個時間段白銀貨幣化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宋朝初期,出現了真正的白銀貿易化的萌芽,在官方的白銀出品中,出現了船形銀錠,主要就是在對外貿易的時候使用的。1997年在印尼附近的海域的沉船出現了97件中國銀錠,銀鋌有五十兩的“鹽稅銀”和重約二十五兩的“鹽務銀”兩種。杜希德認為,該沉船是五代末或宋初十年從廣州駛向海外的途中沉沒的。

晚唐至北宋,白銀雖然在貿易中發揮了一定流通、支付手段職能,但這兩個職能的實現只侷限於大宗海外貿易及稀有名物、宅田交易,並且白銀基本不直接用作價值尺度,它更多的作用在於置換商品。

從宋朝到明代初期,白銀一直起的都是一個輔助的手段,社會上流通的依舊是朝廷原本設立的貨幣體系,原有的貨幣體系基本上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動搖。這樣的狀況在明代就被打破了,白銀貨幣化開始真正的進行。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之所以說明代是白銀貨幣化的真正朝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海外的大量白銀開始流入明朝,明朝的白銀儲備量大大的增加;二是明代發行的大寶明鈔推出了原本的貨幣體系,不再能夠擔任貨幣功能,白銀開始成為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

白銀貨幣化的原因

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明代寶鈔的肆意發行。明代初期,本來是以銅錢作為發行的貨幣使用,但到後來,隨著與蒙古族的年年征戰,很多銅錢都流失在外,明朝本身所儲備的銅錢並沒有多少,並不是支撐市場上的正常貿易進行。再加上,明朝可以開採的礦石並不多,製作銅錢的工藝過於繁雜,成本太高,在短時間內發行大量的銅錢填補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所以就只能用透過印紙幣來緩解市場上的缺口。

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就開始了大量印鈔,大量的紙幣在市場上流通,但明朝的統治者很顯然沒有考慮到市場上的環境,沒有做好足夠的評估就肆意的大量發行紙幣。一開始明朝的百姓還是非常喜歡這些紙幣,因為只要用手中的金銀就可以等額換取了,但到後面,市面上的紙幣越來越多,遠遠超過了市場所承受的範圍。

市場上的紙幣越來越多,帶來的自然就是紙幣貶值,錢就不值錢了,市場上的錢不值錢了,自然就需要其他的貨幣來代替,這時候白銀貨幣化就十分的順理成章了。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第二個原因就是明代海上貿易的盛行,有大量的海外白銀流入中國,提高了明代變硬的儲備量。明代的白銀一開始其實是比較稀缺的,這也是為什麼明代初期會使用紙鈔的原因。在明代時期,世界正好處於一個大探索的時期,歐洲各個國家都開始了遠航貿易,中國作為當時世界最為強盛的國家,自然也是就各個爭相進行貿易的物件。

許多外國的商人用白銀來換購中國的茶葉,瓷器以及絲織品,中國當時有著世界上最頂級的製作工藝,很多商品都是國外所沒有的,引得國外的商人爭相搶購。這時候國際上的造船業已將相當的發達,不再需要陸上絲綢之路的運輸,海上貿易的往來大大提高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交往。

在明代貿易中,我國一直是處於一個順差的狀態,海外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中國,讓明代國庫的白銀充盈,為明代白銀貨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

最後一點與明朝的內部市場有關,我們都知道,明代已經出現了最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高度的發達,即使是國內的商業也是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狀態。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套穩定的貨幣體系進行支撐的,白銀相比起銅錢來說更易於攜帶,比較的輕便;相比起官方發行的紙幣,白銀又有具有穩定性,不管朝局如何的變動,真金白銀的價值是不會改變的,這一條定律在現代依舊是適用的。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對明朝的影響

白銀貨幣化對明朝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白銀雖然是在經濟上的東西,但對明朝社會各方面的都是有非常深刻的影響。白銀貨幣化對明代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上都有非常廣泛的影響。

首先就是白銀的貨幣化就緩解了明代貨幣不足的狀態,上文有提到過,明代初期肆意發行紙幣,導致明代紙幣的貶值,但明代銅礦開採不足,銅錢難以製造。如果沒有白銀貨幣化的發生,就很難有更大的經濟發展,但白銀貨幣化就緩解了這個問題,

白銀的出現,也使得明代內部各行的發展更加的精細,手工業和商業的分工比以往的朝代要精細很多。因為這樣的分工,在明代出現了另一種經濟現象,那就是城鎮文化興起,像景德鎮的瓷器文化就是城鎮文化興起的一個表現,大量從事同一行業的人聚集在一個地方,最大程度上的促進當地這個產業的發展,連帶著該產業的文化也發展起來,形成了一種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也是有重大的貢獻。

在政治上,白銀貨幣化最大的影響就是在財政稅收上的,各地的商業發展加上海上貿易的頻率大大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明代的稅收有了很大的增加。明代為了增加財政稅收,還改變了原有的稅收方式,將原本的的徭役和賦稅徵收糧食改成了直接徵收銀兩,簡化了稅收的流程,提高的稅收的效率,因此明代的稅收有了極大的提升。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原因是什麼?對明朝有何影響?

白銀貨幣化雖然在宏觀的歷史上看,是一個非常緩慢的程序,從唐代初期算起,到明代的中葉正式完成貿易化的轉化,期間花了有將近1000年的時間。但不可否認,白銀貨幣化確實是在明代有高速的轉化,以往的朝代白銀貨幣只是一個非常小的範圍,僅限於採礦中的稅收或者是極少數的海上貿易。在明代,白銀就是代替了貨幣使用,即使了鄉間的農夫,都是使用白銀來購買東西。

最為關鍵的是,白銀貨幣化已經開始反作用於明代的社會,對明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明代在國際上的地位如此之高,和白銀貨幣化也離不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