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凱恩斯是西方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當中提出了一種“看得見的手”,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這部著作當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體制。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兩者分別調控,穩定市場物價,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朝就已經開始運用“看得見的手”,漢武帝為了對付商戶囤積貨物,成立了平準署一類的機構,歷朝歷代為了穩定物價,也都有相同的機構。

不過隨著經濟發展,以前的貨幣也開始貶值,從鐵錢到交子就是典型的例子,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是開始發行統一的貨幣,越是老舊的貨幣,現在越值錢,那麼1957年繳信用社的6元股金,現在又值多少錢呢?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張鳳江出生在黑龍江大慶林甸縣,買下這張農村信用社股金的是他的叔叔,他的叔叔已經離世多年,這張股金證是叔叔留給他的遺物,他聽叔叔叔說,1957年,叔叔一共花了6元錢。

當時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入社的社員都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這筆錢不僅是入社費,也是原始的投資,叫股金,擁有這筆股金的人每一年都可以拿到一定的利息分紅,這對他自己以後的生活也是一種保障。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1957的物價跟現在的物價那是天差地別,一根油條3分錢,一個冰棒3分錢,一塊錢足夠全家吃一頓大餐了,6塊錢都可以訂做一套當時最潮流的衣服,6元錢對張鳳江的叔叔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他考慮了一下之後,還是交了股金,反正退社之後,他也可以將這筆錢撤出來,然而生活並不是那麼如意,妻子病逝,兒女也都離開了,就剩下他一個人,張鳳江看叔叔孤苦伶仃就將他接到家裡面給他養老。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在臨終之前,叔叔將這張股金證留給了他,年輕的時候,張鳳江倒也沒想過去兌換他,只是放在家裡面儲存著,2019年他腿腳有些不便,經常吃藥打針,醫藥費花了不少,兒女雖然每個月都寄錢,但他想要給兒女攢下一點錢。

張鳳江就想起了叔叔留下了那張股金證,這張股金證已經很老舊了,以前的信用社也變成了農業商業銀行,這麼多年他都不知道銀行還會不會認這張股金證,在他抵達銀行之後,顧慮打消了。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工作人員認可了這張股金證,但如果要兌換的花,也只能換到17元3角9釐。聽到這個數字,張鳳江都懵了,存了62年,只得了17元?就算以前的6元錢放到現在,也絕對不值17元啊!

張鳳江覺得有些遺憾,最終還是沒有兌換,他還是決定將這張股金收藏起來,等再過個幾十年,他也能將這張股金證當做傳家寶。其實這筆股金跟存錢、股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是根據銀行盈利虧損來換算分紅的。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老人去銀行兌換,有多少分紅

這62年,信用社不斷的變遷,除掉62年的盈利和虧損也就是17元3角9釐,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工作人員不會換算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