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張“胸痛快速救治網”如何提升基層救治能力?

新華社客戶端浙江頻道2月18日電(記者黃筱)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張力性氣胸……這些疾病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致人死亡,而它們的主要症狀,往往只是胸痛而已。因此,很多人不以為意的“胸痛”,卻常常會以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讓大家驚愕萬分。

令人扼腕的是,“急性胸痛”雖然很致命,但並非不治之症,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搶救時機”。有資料顯示急性胸痛病人,每推遲1分鐘搶救,病人死亡率就上升3%,所以“時間就是生命”這話在急性胸痛救治中顯得尤為貼切。

基於這樣的共識,2010年,《胸痛中心建設中國專家共識》正式釋出,隨後“中國胸痛中心”應運而生,浙江省中醫院也織出一張“急性胸痛快速救治網”,提升基層胸痛救治能力和水平,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保障人民健康。

2017年12月,浙江省中醫院與安吉縣人民政府共建的“浙北心腦血管病中心”落成,安吉首臺血管造影機(DSA)啟用,意味著安吉縣首個“胸痛中心”邁入了規範化建設時代,區域急診胸痛患者第一次可以在縣域內得到有效救治,挽救了一大批危重胸痛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其中佔比最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急診PCI和溶栓治療。

隨著“浙北心腦血管病中心”落成與DSA啟用,浙江省中醫院選派專家坐鎮中心,對分院“胸痛中心”在管理最佳化、人才培養、技術支撐、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撐和幫扶。同時浙江省中醫院安吉分院作為該縣第二醫共體牽頭醫院,統籌醫共體內所轄基層衛生院醫療資源,在各衛生院建立胸痛救治網點。

這樣,由城市三級醫院牽頭,縣域二級醫院連結,基層一級醫療機構布點的基於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雙體貫通”模式下縱向到底的急性胸痛三級快速診療體系便形成。

一個好的網路,必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這個系統中,浙江省中醫院作為網路核心,以醫聯體為紐帶,向縣域基層胸痛中心提供必要時的技術支援、指導與保障,提升當地急性高危胸痛救治效能。縣域基層胸痛中心透過醫共體內部統籌,制定規範化流程,對基層發現的急性胸痛患者進行快速診斷與鑑別,並透過快速轉運機制將患者轉至基層胸痛中心。社群衛生院基於“健康網格化管理”,將上級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及健康管理理念輸向基層群眾,增強健康素養,特別是提高其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自救能力,縮短延誤時間。同時,依託浙江省中醫院醫聯體數字化雲平臺,實現資訊實時共享與上下聯動。

“大河有水小河滿”,浙江省中醫院作為這張“網”的核心,其能力直接決定了這張“網”所能達到的上限,因此醫院全力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在學科帶頭人、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毛威帶領下,建立由心血管內科牽頭,包括急診、血管介入、神經內科、重症醫學、影像、檢驗、護理等學科組成的“高危胸痛”MDT團隊,最佳化流程,加強協作,不斷提升救治效率和成功率。

基層胸痛中心是這張“網”連結上下的重要結點,其能力對於保障群眾生命安全起到直接的決定作用。自2017年浙北心腦血管病中心成立以來,多位專家進駐,開展門診、查房、病例討論、學術報告、手術帶教等工作,手把手傳授技術規範,在安吉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微創介入團隊。在中心成立短短一年時間,成功開展了冠脈介入、心臟支架植入術、永久起博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腦血管造影術等一系列技術,填補了縣域空白,特別是急診介入的開展為患者爭取黃金搶救時間,大大提升了醫院乃至縣域的急診救治能力。

下一步浙江省中醫院將進一步加強分院心血管內科的學科建設,著力提升學科綜合服務水平,提升結構性心臟病診療能力,在縣區域內開展結構性心臟病篩查,促進早診早治,讓發展的紅利進一步惠及當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