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保護聽力遠離噪聲

原標題:保護聽力 遠離噪聲

保護聽力遠離噪聲

□李文婷

耳朵是我們聆聽聲音的器官。聽覺和視覺一樣,是人們學習、交流,獲取知識和資訊的主要渠道。影響聽力的因素和疾病有很多,其中最易被忽視的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無形殺手——噪聲。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調查顯示,現代生活中因噪聲造成的聽力損傷最為常見。而且,在聽力受損的成年人中,有53%的人並沒有暴露於嚴重工作噪聲中,更多的病因是源於生活中的常見噪聲。

噪聲對聽力的影響

通俗地說,令人不愉快的聲音都屬於噪聲。而能夠引起聽力損傷的噪聲往往指的是過響的聲音。研究認為,超過85dBA的聲音持續接觸超過半個小時以上,就會導致聽力暫時性下降;如果持續接觸,就可能出現永久性聽力損傷。

耳朵內部處理聲音的器官叫耳蝸。把耳蝸不斷放大可以看到處理聲音訊號的關鍵細胞——毛細胞。數萬個毛細胞將聲訊號轉換為電訊號,再透過聽神經傳入大腦,使人聽到外界的聲音。如果長期處於噪聲下,會直接導致毛細胞的纖毛丟失、破壞、倒伏等,進而使毛細胞出現功能下降甚至死亡。而且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因毛細胞受損導致的聽力下降往往不可逆。

通常,巨大的噪聲引起的聽力下降是立即發生的,易被察覺,如工地的爆炸聲導致突發性耳聾等。但是大多數噪聲對毛細胞的損傷是緩慢和逐步發生的,早期的聽力下降症狀易被忽視。因此,一旦出現耳鳴、對聲音的耐受能力變低、遇到稍大聲音會覺得非常刺耳、在噪聲環境下與人交流困難、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清楚等情況,就需要警惕已經存在聽力損失的可能性。

此外,很多時候患者因上述原因就診時,測聽的結果會顯示正常,這是因為早期的聽力損失難以透過純音測聽檢測出,所以常常被忽略。因此對於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最關鍵的是要做好預防。

生活細節防噪聲

為了預防噪聲引起的聽力損傷,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學會識別噪聲

對於超過85dBA的聲音都需要警惕。為了直觀瞭解85dBA聲音的概念,特列舉7種常見場景的聲音強度(詳情見表)。

如果身處噪聲環境中,應透過主動減小音量、減少接觸時間、增加接觸距離等方法避免噪聲對聽力造成損傷。此外,也可以透過使用防護裝置,如隔音耳罩或耳塞等進行自我保護。

減少使用耳機

耳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噪聲來源,尤其是在吵鬧的環境下,比如乘坐地鐵、公交車的時候,為了阻擋外界噪聲,常常會在無意中放大耳機音量,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聽力。

研究顯示,為了保護聽力,需要嚴格控制耳機的音量和佩戴時間:頭戴式耳機調到播放器最大音量的60%時,每天使用時間應限制在1小時以內。入耳式耳機調到播放器最大音量的70%時,每天使用時間應少於4。6小時;調到最大音量的80%時,每日使用時間應少於1。2小時。

此外,對於低齡兒童,因其不能合理地掌握耳機音量或佩戴時間,加之耳蝸發育成熟之前會對噪聲更加敏感、更易受到損傷,所以不建議給低齡兒童使用耳機。

共建良好環境

針對個人居住環境,為了減少噪聲,可以在裝修時鋪設地毯、安裝隔音海綿、隔音牆、隔音玻璃等。

此外,為了共建良好居住環境,在進行室內裝修、使用電器或樂器,以及進行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選擇適當時間,並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鄰居造成環境噪聲汙染。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噪聲引起的聽力下降是唯一可以預防、且可以完全預防的聽力下降。因此從此刻起,請愛惜自己的雙耳,遠離身邊的噪聲。 (作者單位:卓正醫療)(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