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如果他們跑去抽菸喝酒燙頭,那他們就是狐朋狗友團伙,靠酒肉的力量維繫。如果他們跑去買儀器做實驗辦論壇,那他們就是科研團伙,靠科學的魅力維繫。如果是去唱歌跳舞聽戲,那他們就是文藝團伙,靠藝術的張力維繫。

這是Sheldon的第 106 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 3 MB。

所謂化學反應,就是一堆原子和分子,在

原子間的作用力

的影響下,開始重新排列組合,並改變各自狀態的故事。

所以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用描述原子間作用力的物理規律——量子力學——破解每個化學反應的過程。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然而,雖然量子力學已經誕生了100多年,但科學家還是沒有搞清楚,原子之間的作用力究竟是什麼樣的。這是因為,原子間的作用力實在是太複雜了。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一、原子的作用力為什麼複雜

原子間的作用力為啥這麼複雜呢?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原子的成員太多。你可不要以為原子是一個實心小球。原子可複雜了,裡面有原子核,還有一大堆核外電子。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而且,這一大堆玩意兒不是隨隨便便湊在一起。它們是在量子力學的法則下,透過原子內的作用力,組成了一個複雜的量子系統。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第二個原因,是原子內各個成員的小動作太多。比方說,許多原子核有好幾種辦法自轉,每個核外的外層電子可以在幾個空軌道之間亂竄。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根據量子力學,兩個原子就算成員一模一樣,只要成員的運動狀態不一樣,它們產生的作用力就會不一樣。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然而,兩個原子的作用力還不是最麻煩的。在化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三個原子、四個原子的化學反應。

如果你把好幾個原子擱一塊兒,把它們主要成員之間的作用力都算上,再考慮到每個成員的運動狀態不一樣……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最後你會發現,越算越麻煩,根本不可能用量子力學算清楚其中的作用力到底有多大。別說你算不清楚,就算經典計算機都算不清楚。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那麼,科學家真的沒有辦法研究多個原子之間的作用力了嗎?

二、團伙的內部活動

辦法倒是有一個,只不過不是直奔主題,而是先繞一個小彎兒,透過研究原子組團後的內部活動,進行間接測量。

比方說,假如幾個原子透過原子間的作用力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原子團夥。

此時,你要是給它們施加一點兒能量,它們通常會藉著這股勁兒,開展各種內部活動。比如,

當然,如果施加的能量太大,這個原子團夥肯定還是會散夥兒。

但如果施加的能量足夠小,它們就不會散夥兒,因為原子間的作用力把它們團結在了一起。

原子團夥有了能量以後仍然沒有散夥的狀態,叫作

束縛態

。研究原子間作用力的辦法,就藏在原子束縛態的內部活動之中。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一夥兒人組成了一個社會團伙。如果他們啥也不幹,你肯定搞不清楚他們組成的是什麼性質的團伙,是什麼樣的力量把他們湊到一塊兒的。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這個時候,你要是給他們一筆小錢(相當於給原子團夥一點兒能量),再觀察他們會拿錢幹什麼事,問題就解決了。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如果他們跑去抽菸喝酒燙頭,那他們就是狐朋狗友團伙,靠酒肉的力量維繫。如果他們跑去買儀器做實驗辦論壇,那他們就是科研團伙,靠科學的魅力維繫。如果是去唱歌跳舞聽戲,那他們就是文藝團伙,靠藝術的張力維繫。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同樣的道理,為了研究原子間的作用力,科學家就必須想辦法讓原子形成的束縛態,然後觀察它們會如何開展內部活動。

如果兩種原子團夥的內部活動不一樣,那就說明維繫這兩個團伙的作用力不一樣。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搞清楚這種束縛態的內部活動呢?

三、費什巴赫共振:一種巧妙的研究辦法

這個問題的研究辦法倒是有很多。但哪一種辦法都沒有我們今天介紹的辦法巧妙。這就是以美國核物理學家費什巴赫冠名的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墨子沙龍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各種共振的現象。比如,如果你敲一個音叉A,會引起其他音叉也發生振動。但這不是共振。

如果其中有一個音叉B,它的特徵頻率剛好和音叉A完全相同,那麼音叉B的振動幅度就會格外的大,大得好像你連音叉B也敲過。這就叫作

共振

費什巴赫共振也是一種共振現象。它的意思是說,首先,如果你把幾個原子湊在一塊兒,這些原子原本會有一定機率轉化成各種各樣能量更低的狀態,比如抽菸、喝酒、燙頭……當然,它們也可能什麼也不幹,繼續保持原樣。

此時,如果你透過調節外部磁場的大小,使得這幾個原子的總能量,剛好等於喝酒狀態的能量,那麼它們形成正在喝酒的束縛態的機率就會突然增大,就好像它們就是奔著喝酒來的。這就是費什巴赫共振。

總而言之,費什巴赫共振就是,兩堆原子狀態不同,但它們總能量基本相同,這兩堆原子之間就會相互轉化,發生一種量子力學意義上的共振。

在實驗中,如果自由散漫的原子之間發生了費什巴赫共振,實驗結果就會呈現一個峰值。

如果透過調節磁場,突然發現這麼一個峰值,就說明原子發生了費什巴赫共振,就代表科學家找到了它們內部活動的一種方式。

如果科學家完全找到了它們內部活動的所有方式,那麼科學家就從實驗上破解了這幾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四、NaK分子和K原子的首次散射共振

總結一下,要想研究多個原子之間的作用力,靠理論計算太困難了。科學家希望透過實驗的辦法,找到原子組團以後的所有內部活動方式,然後再從中反推原子間作用力的特徵。

其中最巧妙的實驗辦法,就是利用費什巴赫共振,直接讓自由的原子轉化成正在進行某個內部活動的束縛態。

萬事俱備,可以開動了!

於是,2019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研究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實驗論文。

他們用上面說的那種實驗方法,在 0。0000005K 的超低溫下,首次研究了 NaK 分子和 K 原子的費什巴赫共振。換句話說,他們第一次在實驗中,間接地測量了 NaK 分子和 K 原子之間的作用力。

在這個實驗之前,許多科學家用超低溫實驗研究過兩個原子間的作用力。但科學家還沒有直接用超低溫實驗研究過原子和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所以,研究組的實驗,是

第一次測量原子和雙原子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簡單地說,這個實驗就是把各種狀態的NaK分子,和數量多10倍的、各種狀態的自由K原子關在一起,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會剛好撞成“K-Na-K”組團的狀態。

當然,直接撞肯定是不行的。研究組還要在實驗中加入不同強度的磁場,透過磁場來調節碰撞前後的能量差異。因為只有二者能量調得剛好一樣時,費什巴赫共振才會發生。

結果,研究組在不同狀態的NaK分子和K原子的4×5=20種組合中,在43~120高斯的磁場之間,共發現了

11種費什巴赫共振

換句話說,他們第一次在實驗中發現了 “K-Na-K”組團時的11種內部活動方式。

這些內部活動方式,反映了NaK分子和K原子之間的作用力,為理論學家研究這種作用力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

五、在量子力學和化學之間造一座橋

這種將原子、分子冷卻到絕對零度附近,並研究它們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叫作

超冷化學物理

超冷化學物理是連線量子力學和化學的一座橋樑。

這座橋非常重要。因為所有的化學反應,原則上都可以還原成一大堆原子、分子在量子力學下的碰撞反應。而碰撞的量子性質在超低溫下才會完全的顯現出來。如果有一天,科學家學會了用量子力學完全地描述化學反應,他們就可以把其中的計算公式輸入計算機中,在原子層面完全模擬化學反應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

也許到了那一天,許多化學實驗都不用我們花錢來做,用計算機算一下就可以了。研發新材料、新藥物,以及研究生命某個蛋白質分子的過程,也都會變得又快又便宜。

可是,雖然量子力學已經誕生100多年,但科學家卻還沒搞清楚複雜的多個原子分子間的作用力。

這說明,在量子力學和化學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站在鴻溝的兩頭,遲遲不能會師。

因此,無論如何,超冷化學物理的橋樑必須開工了。

當然,沒有人知道,這座橋到底應該怎樣施工。因為超冷化學物理還是一個比較原始的科研領域,所有人都在摸索。

科學家唯一能做的工作,就是在鴻溝旁邊的荒地上拓荒。沒有路,自己造路;沒有水,自己打井;沒有經驗,自己摸索;沒有工具,自己打造。

中科大研究組發現的這11種費什巴赫共振,就是他們在超冷化學物理領域的一次成功的拓荒。

在未來,科學家還要長期地開拓這片荒地。總有一天,他們會一根柱子一根梁地建起這座橋樑,徹底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

注:

1。在量子力學中,物理學家實際上並不會直接研究幾個原子之間的力,而是會研究幾個原子的“勢能”,看看它們的勢能會如何隨著各種條件而變化。

2。勢能的變化間接反映了原子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比方說,當兩個原子的距離很遠時(r > r?),隨著距離減小,它們的勢能也會逐漸變小。此時,它們之間的力是吸引力。

當兩個原子近到一定程度時(r < r?),隨著距離減小,它們的勢能就會急劇增大。此時,它們之間的力是排斥力。

3。考慮到原子是一個立體的結構,上面那幅“勢能”的示意圖原本應該畫成一種類似於“三維地形圖”的樣子。這叫做“勢能面”(potential energy surface)。在超冷化學物理中,物理學家的主要目標就是定量地刻畫多個原子形成束縛態以後的“勢能面”形狀。

下面這張圖就是透過計算機做近似計算得出的,三個氫原子束縛態的能量最低狀態的勢能面(冷色)和某種內部運動狀態的勢能面(暖色)。可以看出,這兩個面在某些位置上發生了交叉。

(圖片來源:Dr。 Eckart Wrede)

氫原子只有一個核外電子。可以想象,三個氫原子的勢能面都這麼複雜,K-Na-K的勢能面應該會更加複雜。

參考文獻:

1。Huan Yang, De-Chao Zhang, Lan Liu, Ya-Xiong Liu, Jue Nan, Bo Zhao, Jian-Wei Pan,

Observation of magnetically tunable Feshbach resonances in ultracold23Na??K + ??K collisions

, Science, Vol 363, Issue 6424, 18 January, 2019。

2。Cheng Chin, Rudolf Grimm, Paul Julienne, and Eite Tiesinga,

Feshbach resonances in ultracold gases

, Rev。 Mod。 Phys。 82, 1225, 29 April, 2010。

3。Michael Mayle, Brandon P。 Ruzic, and John L。 Bohn,

Statistical aspects of ultracold resonant scattering

, Phys。 Rev。 A 85, 062712, 28 June, 2012。

4。 墨子沙龍, 無垠荒野中的開拓者——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的全新工作, 2019。01。19。

擴充套件閱讀:

量子三體:超冷量子化學取得新突破 | 墨子沙龍

看,溫度遠去了,你能聽到嗎?中國科大量子模擬團隊成功測量第二聲衰減 | 墨子沙龍

Arthur Herman:關於量子,歐洲清楚而我們還不明白的 | 墨子沙龍

深度解讀“祖沖之2。0”、“九章2。0” | 墨子沙龍

向星辰大海挺進的路上,有中國人堅實的腳步 | 墨子沙龍

背景簡介:本文於2019年1月28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墨子沙龍(漫畫 | 超低溫下測量原子間作用力,能否破解化學反應的奧秘?),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