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文 │尢尢

東方、北京雙臺聯播,愛奇藝、騰訊影片同步上線的《我是真的愛你》,終於在本週迎來了收官告別。

據骨朵資料顯示,《我是真的愛你》在播期間曾於電視劇熱度榜霸榜多日,有關劇集內容的話題討論也熱搜頻頻。這部首次將視角聚焦在育齡女性生育困境的都市劇集,不僅憑藉題材吸引了一波受眾,而且“呂行執導,丁丁、王宛平編劇”的主創團隊以及“劉濤、杜淳、王媛可、李念主演”的演員陣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品質加持。說實話,《我是真的愛你》作為一部都市劇並不缺乏熱度。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隨著劇集進入尾聲,豆瓣評分也蠢蠢欲動,雖然當前5。3的分數口碑還算差強人意,但也不乏負面聲音。翻看低分評論,無外乎是“販賣焦慮”“劇情窒息”“人設不合理”等常見內容。面對這樣一部集社會立意與內容爭議於一身的現實劇集,主創們又會作何解讀?故此,骨朵與導演呂行以及編劇丁丁聊了聊,期待透過他們的視角來探尋不一樣的《我是真的愛你》。

從生育角度,詮釋“愛”

《我是真的愛你》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女性群像劇,罕見地將焦點集中在育齡女性的生育話題上,以丁克蕭嫣(劉濤飾)、職場母親陳嬌蕊(王媛可飾)、全職媽媽尤雅(李念飾)三類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女性人物為主角,向觀眾呈現一段育齡女性的成長與選擇。

曾執導過懸疑劇《無證之罪》、職場劇《平凡的榮耀》的呂行,在這次《我是真的愛你》中算得上是首次跟女性題材掛鉤。不過一上來就從女性群像著手的他,似乎並沒有跟風流俗的意思,而是“以都市女性生育作為小型切口,選取丁克、職場媽媽、全職媽媽三位典型形象,對育齡女性在職場與家庭之間的平衡作出更為細緻的探討”,在呂行看來,把握住“生育”這一環,便足以讓《我是真的愛你》在俯拾皆是的女性群像劇中有能夠打得住眼的地方了。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當隨著對生育話題探討地不斷深入,陳嬌蕊坐月子期間的窒息感也在呂行細膩的鏡頭語言下表露無遺。在這之中王媛可透過藝術化演繹,將陳嬌蕊這樣一個被困於產後抑鬱、繼而在家庭和工作的不斷拉扯中艱難前行的堅強女性形象刻畫出來。但在劇中,陳嬌蕊為了爭奪撫養權、職場晉升也有過一些不擇手段,對此丁丁認為,“陳嬌蕊之所以走上一種極端,是因為她無法擺脫傳統價值觀的束縛,她被母親身份綁架,無法像蕭嫣一樣,認可並接受自己,但她自己意識不到這些問題,反而誤以為是其她女性擋住了自己的職業道路”,逐漸迷失了生活的平衡點。

所以單就她而言,無論是前期職場隱孕、產後抑鬱、爭奪撫養權、職場競爭,還是後期走出抑鬱的自我蛻變,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話題,那便是在成為母親這個角色的路上實現自我與他人、工作與家庭、甚至是愛與傷害之間的平衡,但其實如何把握並不是專屬於陳嬌蕊的特例問題,而是現實中每個職場媽媽們都要面臨的人生“大平衡”,不過當生活與作品交相呼應時,誰更戲劇化便難以斷言。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此外,在陳嬌蕊的成長線裡,自然少不了以蕭嫣為首的女性互助精神,這份來自對手之間的惺惺相惜與對抗互助,無關於丁克還是職場媽媽等生育時鐘下的社會身份,有關的只是作為女性個體的成長與選擇。在他愛與自愛的共存之下,《我是真的愛你》確實做到了向大眾傳遞“女性作為生命個體,在生育這件事上有著不被‘綁架’而自主選擇的權利,無論在生育這一環節中扮演何種角色,互相給予更多理解與支援才是愛他人和愛自己的關鍵所在”。

於人物角色,找到“你”

隨著劇情推進,觀眾的情緒也彷彿有如坐過山車一般,每當新的話題點出現,彈幕便會生出一些精彩發言,比如在面對抑鬱的陳嬌蕊以及瘋狂的李美娥時,常會看到“《我是真的愛你》應該原地改名為《我是真的‘抑鬱’》或者《我是真的‘瘋批’》”等言論。

雖然僅是一句包含愛恨情緒的即時性調侃,但也多少從側面反映出觀眾對於劇中人物設定的質疑與反饋,這些聲音在被呂行收進耳中的同時,他也表示“能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其實本身就隱含著戲劇性魅力。就拿陳嬌蕊來說,她身上既擔負了職場媽媽所面臨的工作與家庭等現實壓力,同時又目標清晰拒絕心慈手軟、不斷做到逆風翻盤,兼備著主角身上該有的戲劇性魅力”。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我是真的愛你》作為一部聚焦育齡女性成長的作品,勢必要在人物故事線的搭建以及劇情發展和戲劇衝突中有所體現。因此當“職場女強人”蕭嫣好心幫助“競爭對手”陳嬌蕊迴歸、卻反被其奪走晉升機會的戲碼出現時,不少觀眾表示不能理解,為何像蕭嫣這樣有著“成熟的老職場人”設定的角色為也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但在編劇丁丁看來,“女主蕭嫣的設定創作其實是難度最大的,因為她從登場就是一個成熟自信、獨立堅定的形象,所以我們的難點在於她該如何成長?畢竟無論看起來多麼強大的人,終究也是有血有肉。所以蕭嫣也會因為她的“自我”“獨斷”而疏忽大意,同樣會走一些彎路、遇到許多困境”。這種觀點也與導演呂行不謀而合,在他眼裡蕭嫣所謂的“聖母”行為,實際上更像是一種變相意義上的“輕敵”,即“當人們處於一個強勢狀態時,對於危險的感知其實不夠敏感,就像如日中天的蕭嫣與重返職場的陳嬌蕊,已經存在一定的位置落差時,蕭嫣其實很難再把眼前狼狽不堪的陳嬌蕊當做潛在競爭者,反而會因為同為女人而心生惻隱並順手幫她一把”。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其實,像這樣將人物角色的成長路徑抻開來看後,便會發現許多追劇時囿於某個情節而發出的疑惑與不解被放進整個成長軌跡中時,大多都有著符合現實邏輯的一面。

同樣像莫銘這類存在於女性群像劇中的男性角色也並非僅是襯托女主光環的背景板、或者是助力女性成長的工具人,相反其自身也有著屬於自己、一個新手父親的成長困境,無論是優柔寡斷的性格還是存在錯位的“愛人”方式,都讓莫銘這個角色更加飽滿多面、獨立立體。就連李美娥、陳嬌蕊母親等群像的刻畫,丁丁也儘量“希望其有著自己存在的必然性、豐滿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發展線索”。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在這樣一部“人人皆是我不完美人生的主角”的精彩群像裡,似乎每個觀眾都能找到與自身有著相仿之處的那個角色,究竟是與哪個“你”達成和解,又在哪個“我”中找到共鳴,還未可知,但或許這便是《我是真的愛你》劇名之下的另一層含義。

尊重與和解、共情與迴避,

《我是真的愛你》,或許還能“再看一會”

在採訪過程中,丁丁和呂行都曾對骨朵表示,“我們創作這個劇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傳遞女性生育自由、女性互助的基礎上,呼籲社會關注、關懷女性在經歷孕育過程中的艱辛和不易,以藝術反映現實,期待大家正視、面對從而解決它,而不是一味地迴避甚至消極攻擊”。

其實,生育作為社會存續中繞不開的話題,當其被搬上熒屏之時,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尖銳性與現實意義。尤其當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被產後抑鬱、育兒瑣事以及家庭事業難兩全等現實問題沖淡之後,留下更多的是夫妻爭吵和一地雞毛。加上《我是真的愛你》在拍攝之前以及劇本打磨期間的長期調研,使得它“過於寫實”以至於又被打上了“販賣焦慮”的標籤,但是這類說法,或許只是部分觀眾對自我心境的無意識反射。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我是真的愛你》作為一部聚焦育齡女性的題材劇卻由男性導演執導,呂行自然感慨良多,為儘量避免出現所謂的男性凝視,他也不斷向兩位編劇老師以及女性主演們頻繁取經。他坦言:“《我是真的愛你》不僅是一部拍給女性觀眾看的劇,更是呼籲男性受眾去關注另一半在生育這個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換位思考與尊重共情必不可少。”

當然如何同自己和解更是從精神層面擺在育齡女性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劇中無論是從迴避男友求婚到勇敢去愛的“鐵丁”蕭嫣,還是從公司破產、二胎流產的困境中走出來的辣媽尤雅,以及不再像刺蝟一樣在自我麻痺中傷害身邊之人的陳嬌蕊,實際上都經歷了一個和自己握手言和的過程,不再逃避、遵從內心並自我認可的三位主角這才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女性自我成長。

“販賣焦慮論”,還是為“真實”發聲?|《我是真的愛你》主創採訪

目前看來,《我是真的愛你》對於育齡群體及其周邊人事物的洞察以及流露出的人性關懷,雖然可能無法給整個社會帶來一個量化的效果,但卻能夠以公共敘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更多人的廣泛共鳴與關注,就好似於平靜的創作市場投擲一顆石子,即便終將沉底,也照樣有著打破錶象泛起漣漪的隱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