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防返貧 查問題 創機制 山西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光明日報記者 楊珏

黃河支流之一的屈產河,從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緩緩穿過。依河而建的石樓小鎮,青瓦黃牆一棟一風格,讓整個小鎮顯得錯落有致。

名字雖為小鎮,其實並不是鎮,而是縣裡的一處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佔地260畝,有71棟多層住宅樓,居住著1009戶3167名居民。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5年過渡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山西省委書記林武表示,如果脫貧攻堅成果沒有鞏固住、拓展好,那麼鄉村振興的根基就不牢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今年以來,山西以鞏固成果為基礎、有效銜接為依託、防止規模性返貧為關鍵,全力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易地搬遷:一步住進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2017年底,張乃田一家告別生活了50多年的窯洞,搬進了忻州市河曲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幸福小區。

張乃田一邊享受著走出大山、生活改善的喜悅,一邊又擔心進了城沒工作、沒地種,生活咋辦?

張乃田一家的幫扶責任人,河曲縣財政事務中心金融服務股何利軍將一份“政策選單”送到了他家裡,讓張乃田自主“點菜”。

何為“點菜”?原來,河曲縣根據搬遷戶勞動能力實際,堅持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並重,量身定製了11類政策選單,讓群眾自主選擇後續就業產業途徑,確保每一個搬遷戶至少有2至3項幫扶措施。

針對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家庭,縣裡組建了專門吸納搬遷人口的扶貧造林合作社和水利水保專業隊,並提供9類公益性崗位,基本保證了每一個貧困搬遷家庭至少有一個勞動力穩定就業,就業覆蓋安排率100%。

就這樣,張乃田在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當起了門衛,老伴兒王愛花在縣環衛隊做起了保潔員。沒有了後顧之憂,夫妻倆也慢慢適應了城裡的生活,還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政策再好,我們自己也得找找致富門路。”張乃田第一時間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就業技能培訓,他想當一名廚師,還想開一家冷盤店。

得知張乃田的想法後,何利軍力所能及地給予支援,請冷盤師傅指導、考察市場、租攤位、辦理相關證照等等。2018年,張乃田的冷盤攤終於開張了,位置就在縣城人流量較大的菜市場,不用掏租金,每個月能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顧以前,也要顧以後,搬遷群眾的後續扶持十分重要。”山西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宏說。

作為國家易地搬遷重點省份,“十三五”期間,山西共建設1122個集中安置區,搬遷貧困人口36。2萬人,同步搬遷11萬人。

“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山西把集中安置區和搬遷群眾作為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重點區域和重要群體,把後續扶持作為重中之重。

山西省鄉村振興局聯合23個部門出臺了後續扶持實施意見,採取一系列靈活的幫扶舉措,累計送崗穩崗拓崗30。3萬個、培訓11。8萬人次,促進搬遷群眾發展產業、穩定就業,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就業幫扶全覆蓋。

  排查整改:堅持問題導向,真正清倉見底

大同市雲州區峰峪鄉小王村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兒子在外打工多年沒有音訊,她獨自撫養3個孫子,其中兩個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卻還一直待在家裡。

全省還有多少這樣的情況?山西省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今年9月2日,為期3個月的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問題排查整改專項行動在全省拉開序幕。

山西省省長藍佛安表示,問題排查整改越徹底,脫貧成果就越穩固,工作也就越主動。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截至12月1日,全省共排查問題14036條,縣均130條。其中,“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反彈,一些幹部思想上麻痺鬆懈,土地流轉費、公益崗工資發放不夠及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養老問題不夠重視等問題一一暴露。

怎麼面對這些問題?怎麼整改這些問題?

第一階段,全覆蓋排查存在的問題;第二階段,高標準制定整改方案;第三階段,高質量整改突出問題;第四階段,高效率建立長效機制。

“逐級壓實責任,逐漸傳導壓力,逐步引向深入。”山西省副省長賀天才要求,有步驟分階段紮實推進問題排查整改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老人的兩個孫子已經送到了學校,房子也進行了維修,村裡的殘疾人也都辦理了殘疾證。”小王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白繼躍告訴記者。

作為雲州區問題整改排查工作的試點,小王村對60週歲以上的農村留守老人進行了調查摸底,建立起以空巢、高齡、特困、失能、殘疾等為主的資訊檔案,並分類建檔立卡,定期更新,實現動態化管理。

白繼躍說,村裡成立了互助關愛小組,每名小組成員掛鉤聯絡2至3名留守老人,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電話溝通,每週至少一次上門服務。

晉中市左權縣則採取“告知函”催辦、“日排程”推進、“目標化”自驗的辦法,累計組織力量1857人次,制定整改措施286條。

目前,全省已完成整改13978條,整改完成率99。6%。其餘正在整改的58條問題,均為需要長期逐步解決的問題,也已全部落實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整改時限。

  創新機制:動態監測幫扶,凝聚各方力量

今年5月,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選派的駐村工作隊正式入駐河曲縣巡鎮河南村,質量安全站科長呂棟楠成為駐村工作隊長。

一個月後,呂棟楠在走訪排查中發現,村民白福力家裡有了新困難。患有先天小兒麻痺的白福力,年初又遭遇意外事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除了政府發放的低保外,僅有3畝地外包獲得的900元收入,家中兩個孩子,全靠妻子徐彩梅一個人照顧。

呂棟楠及時將白福力一家納入新識別的防返貧監測物件,“一對一”進行幫扶。“駐村工作隊要動態監測防返貧物件,每月月初填寫《防止返貧監測物件資訊採集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排查表》,並透過系統進行上報。”他說。

針對白福力一家收入低的情況,呂棟楠將他的3畝地透過合作社幫扶種植晉谷21號,每年可增加收入近6000元;針對孩子上學問題,和學校溝通協調,減免2000元學雜費,資助孩子讀完高中課程;針對患病情況,先後邀請省裡醫院的多名專家為白福力診斷。

山西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物件”,透過農戶自主申報、幹部走訪排查、部門篩查預警、輿情信訪研判等四種手段,對監測物件全過程跟蹤、全方位服務,直至消除返貧風險。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山西積極探索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智庫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建立融資平臺,與保險機構合作建立保障平臺,與企業社團合作建立幫扶平臺,以期凝聚各方力量,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5月30日,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掛牌成立,將搭建山西省首個集政府、媒體和科研機構優勢於一體的鄉村振興智庫平臺。“鄉村振興研究院成立以來,謀劃了山西省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綜合體陽曲縣先行改革試驗區,開辦了三晉鄉村振興支農研學會,構建了研究院本碩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馬華表示。

一個村一個村推,一個專案一個專案抓,一個季度一個季度攻,一年接著一年滾動扶持,未來山西將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33個鄉村旅遊振興示範村,11個數字鄉村建設示範村,100個設施農業示範基地。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08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