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中央之國的形成 [第89回]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第89回 石亭之戰(上)

與蜀漢和曹魏死磕到底,孔明六出祁山,姜伯約十一次北伐不同的是,東吳自白衣渡江起就一直兩面下注,主動進攻的次數較少。由此導致的一個後果是三國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蜀漢成為了絕對的主角。三國演義的最後四十回,幾乎看不到東吳的身影,雖有抑曹興劉的成份在裡面,但的確也有東吳有點守成,故事不夠精彩的因素。

守成一說只是相對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孫權怎麼會不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曹丕代漢之後,對東吳征伐不斷。曹丕之死無疑是個報復的好機會,僅僅兩個月後,東吳的第一拔反攻就拉開了序幕。孫權已經在夷陵之戰時,把都城遷到了地屬荊州的武昌。如果不開闢荊州戰場,這次遷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考慮到在江淮戰場,孫權曾兩戰合肥未果,也是時候找個新方向突破一下。就像曹丕總認為,他在廣陵開闢的新戰場,是父親未能嘗試過的,會更有可能成功一樣。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比起關羽的北伐,孫權在荊州的軍事行動,路線選擇上要更為豐富。關羽只能由南郡北伐襄陽,孫權則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走關羽北伐的路線,一路則北攻魏國的江夏郡。攻擊襄陽的這一路是由時任左將軍的諸葛瑾領兵。上次解江陵之圍,慢性子的諸葛瑾雖然差點沒把孫權給急死,好在曹丕後來主動退兵,諸葛瑾也算立了一功。不過再怎麼樣,讓諸葛瑾去承擔主攻任務都差點火候。如此安排是因為他這一路只是一支偏師,為的是牽制襄陽魏軍。真正是主攻方向,是孫權親自領軍的江夏。

曹丕第一次伐吳時,文聘為配合主戰場曾經進軍至黃祖所修築的夏口城,也就是依龜山漢水修築的卻月城,逼得孫權在長江南岸依託蛇山又修了座新夏口城。曹丕全面後撤後,文聘亦退回他苦心經營多年的石陽城。石陽城位於溳水下游,當時的溳水還不像現在這樣,由武漢東部獨立注入長江,而是先注入漢水。如果孫權想拿下文聘所鎮守的魏屬江夏郡,則可以乘船沿漢水而上,然後轉入溳水。

文聘知道自己無法在水軍上與吳軍一爭高低,石陽城並沒有修築在溳水之側,故意與河道拉開了一段距離。孫權照例又是在八月雨水正多時發動進攻,這種選擇是希望更多借助水路迫近石陽城。不過真打起來,還是要陸行一段才能兵抵石陽城。並且文聘選的這個點還處在雲夢澤的邊緣,周邊有溼地存在。雨季攻擊,對攻擊方來說未必是好事。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孫權這次攻打石陽帶了五萬軍隊,可以說是勢在必得,一時間石陽城的形勢十分危急。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要派援兵的。然而考慮到襄陽城的位置更加重要,而且一時間也摸不清吳軍的主攻方向到底是哪個點,受命南下的司馬懿還是去往襄陽。至於江夏這邊,曹叡認為文聘選的城址非常好。東吳在必須陸行一段的情況下,戰術上會選擇突襲而不是持久戰(久戰會擔心補給線被對手切斷)。現在傳回來的訊息是文聘沒有在第一時間被破城,已經和吳軍對峙,意味著吳軍過不了多久肯定會退兵的。

正因為對文聘的信任,曹叡這邊只派出了御史荀禹帶著隨從前去勞軍。從這個姓氏來看,荀禹應該也是潁川荀氏家族成員。雖然曹叡給他的任務只是去表達一下關愛,不過一點事不做也是感覺辱沒了這個姓氏。於是荀禹就在沿途召集所過城邑的地方駐軍(縣兵),加上隨從總共有個一千多人,然後故意打著火把夜行。荀禹應該是由汝陽經“義陽三關”入境江夏,然後沿著大別山南麓丘陵南下。為了讓吳軍能發現自己,還特地不走平地走山路。

發現魏國援兵時,孫權已經圍攻石陽二十多天,本來就在猶豫階段。現在一看魏國有大軍來援,生怕對方會斷了自己的補給線,於是便趕到荀禹到來之前主動退了兵。說起來如果文聘把城修在溳水邊,孫權還真不會擔心。這邊主力撤了,諸葛瑾那一路打輔助的肯定也是要撤,更何況諸葛瑾面對的是真正的援軍。

戰場不是你說脫離接觸就能脫離的,諸葛瑾這一撤,司馬懿這邊便掩殺了上去,斬殺了吳軍將領張霸及一千餘人。這一戰,也算是司馬懿軍事統帥之旅的起點。只是司馬懿當時也沒想到,日後還要跟諸葛瑾的弟弟糾纏那麼多年,而且這個弟弟在軍事上的才能,明顯比哥哥要更高。其實見孫權這邊撤軍,文聘那邊同樣乘機出城掩殺,只不過沒有斬將罷了。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孫權本來想乘曹魏新喪全取江夏,將整個江漢平原納入吳境,卻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要真是隻損失點將士倒也算了,這個損失吳國還是承擔得起的。大不了雙方再維持之前的邊界。結果江漢戰場這邊寸土未得也就罷了,江淮戰場那邊東吳卻是吃了個大虧,把廬江給丟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魏吳兩國相接數千裡,牽一髮而動全身。孫權這邊都親征了,江淮戰場那邊的吳軍自然也要有所行動策應一下。曹仁在曹丕首徵東吳後就抑鬱而亡,現下替魏國總督揚州及江淮前線的仍然是曹休。從那時算起,曹休已經在江淮經營了五年,是司馬懿、曹休、曹真三人中,唯一一個一直呆在前線的將領。洛陽領命之後馬上就返回前線。結果孫權這邊一動,曹休這邊立馬反過來南下圍攻皖城。

本來這次魏吳戰爭是東吳挑起的,想的是乘虛而入,沒想到曹休這邊早就蓄勢待發,盯上了皖城。皖城守將叫作審德,被曹休打了個措手不及。更悲催的是,孫權此刻的主力都在石陽城,並沒有機動兵力救援皖城。等於是主動配合曹休來了個調虎離山,只是自己才是被調走的那隻老虎。這種情況下,曹休很快拿下皖城斬殺了審德,並且沿安慶谷地而下,一直攻擊到尋陽,等於是把整個廬江郡都納入了魏國領土。

雪上加霜的是,見此情景韓綜主動帶著部曲投降了曹休。說韓綜大家不太熟,說起他父親韓當來,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東吳虎臣。韓當在孫權出征前病故,其部曲按慣例由兒子韓綜繼承。因為父親新喪,孫權就沒有帶他出徵,而是把他留在了武昌城中駐守。然而留守後方韓綜的品性卻不怎麼樣,按史書的說法是“淫亂不軌”。雖未具體描述細節,在這個敏感時刻出這種事,大抵是動了韓當的侍妾。

孫權在前線獲知後,為了保全韓當的面子沒有過問。不過韓綜卻非常擔心主公回來後會找他算帳,於是便起了投魏之心。為讓父親舊部跟他一起走,韓綜還想出了個辦法,先是慫恿、縱容手下搶掠百姓,然後又說自己雖不追究,但孫權已經下詔要治罪。為保全大家,只能帶著大家投敵了。此外韓綜還將家中女眷,上到姑母、姐妹,下到自己寵幸過的侍妾、婢女,全數強行下嫁手下的將吏,與他們歃血為盟,以將這些人的命運徹底跟自己捆綁在一起。然後帶著母親和父親的棺材,以及數千部下一起往尋陽方向投奔曹休。

韓當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為東吳征戰一生,死後卻被個不肖子帶著投敵。後來韓綜在魏國為將二十六載,多次領兵攻擊吳境。這些韓當舊部在東吳號稱“敢死”,是一支非常能打的部隊。值得慶幸的是韓綜沒有把另一支部隊“解煩兵”給帶走。解煩兵是夷陵之戰前建制的。孫權見劉備親自東征知道大戰將臨,急於補充兵力的他派出親信官員胡綜到各縣挑選精兵六千人,取為主解煩之意建制瞭解煩兵,併為之設定左右兩個解煩督,能夠領這支精兵的都是很親信的官員將領。

在蘄春平晉齊之亂時,解煩兵就有出色表現。韓當生前最後一戰,是前往丹陽平息山越之亂。孫權出於信任,把解煩兵交給他指揮,與其本部兵馬合兵萬餘。好在這是臨時調配的,韓當死後,解煩兵隨之被交給陳脩統領。所以韓綜帶走的只是韓當留下的本部兵馬數千。陳脩是同為十二虎臣的陳武的兒子,治軍有方,孫權很是欣賞。陳武比韓當早一年去世,陳脩也是剛接手父親的舊部。孫權在韓當死後,沒把解煩兵給韓綜而是給了陳脩,很可能他降魏的誘因之一。

功臣之後叛逃讓孫權顏面盡失,而且起了個很不好的示範作用。韓綜一降,吳軍中有個叫翟丹的將領隨後也跟著降了曹休。更氣人的是,韓綜後來領著這些熟悉東吳的韓當舊部,多次侵擾吳境,這讓孫權恨得咬牙切齒。一直到孫權死的那一年,韓綜做魏軍前鋒才軍敗身死,被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珞領軍給斬了。不過這次魏軍南征,本來就是想乘孫權新喪之機取利。所以孫權沒親眼看到這個叛賊人頭落地,人頭旋即被送到宗廟裡,也算是告慰了孫權在天之靈。

孫權這邊失意,曹休那邊可是風光無限。曹丕在位六載,三次伐吳,寸土未得。曹叡這邊剛一繼位,曹休這邊就拿了廬江,無異於最好的禮物。為此曹休被擢升為大司馬,成為魏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這次失敗對於孫權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廬江郡的原始範圍包含江淮和沿江兩個板塊,二者以大別山和巢湖為界。東吳可以接受自己治下的廬江郡,只包含沿江板塊,但要是連這部分都沒了,不僅濡須口會遭受巨大的壓力,魏國更是可以與豫章隔江相對。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以建業為中心的江東,及以武昌、江陵為支點的荊州,是吳國的兩大重地。相比之下,夾在中間的豫章各方面都在薄弱些。這裡說的豫章準確說是對應現在江西省“豫章故地”,孫權當時已經把東漢的豫章郡分割為了幾個郡。吳頭楚尾的屬性,使得豫章故地不容有失。如果曹魏拿了廬江之後,再向這個方向南下的話,東吳就將被一切為二。事實上,這個風險始終存在,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在前面連續三十多年出場的“鄱陽宗帥”。

從東漢末年亂世開啟,這些在鄱陽湖以東,背山靠水生活的宗民,就一直沒有消停過。每每有勢力想覬覦江東,都會把他們考慮進去。為此孫權在一戰合肥後(公元210年),還特意把原豫章郡的鄱陽湖以東地區,以鄱陽縣為郡治分割建制出了新的鄱陽郡,以專門應對這樣屢敗屢戰的鄱陽宗帥。

曹丕第三次伐吳無功而返時,鄱陽宗帥還又鬧了一場。當時有個叫彭綺的宗帥,聚眾數萬在鄱陽攻克數縣。這場叛亂一直延續了一年多,一直到曹叡繼位後的第二年正月(公元227年),才被東吳新任命的的鄱陽太守周魴平息。本來曹叡繼位後,因曹丕在位時屢屢用兵,已經聽孫資的意見準備休養生息,見鄱陽宗帥這次鬧得厲害又有些心動。尤其是曹休的一個進攻,已經佔了東吳的皖城和廬江,如果這個時候發兵跟彭綺裡迎外合,看起來是個很好的時機。

太原人孫資從政的資格很老了,當年曾為同鄉王允常識推薦為縣令。他和另一個與之資歷差不多的沛郡人劉放,都是官渡之戰後加入曹操陣營的。歷經三世,在曹叡這漸漸成長為輔國重臣。孫資見曹叡又想起刀兵,當即勸說道,當日曹丕曾就鄱陽這些宗帥的情況專門做過討論,認為這些宗帥兵力不強,也沒什麼謀略,內部還不和諧,每每舉事都不能長久。而東吳這邊的恢復能力是很強的,沒有那麼容易從內部瓦解。

雖說把廬江、鄱陽連成一線,中斷東吳東、西兩境的想法很有誘惑,但真要是這樣做,戰略上的隱憂也還是很大的。最大的問題是橫亙於廬江、豫章之間的不僅有長江,還有彭蠡澤。曹休打位於彭蠡澤西面,現在劃入蘄春郡的尋陽,還可以由陸路繞過這片大澤,攻取和經略豫章,卻沒有這樣的路線可供選擇。這個時候彭蠡澤在長江北岸的水體,大機率已經與長江分離,南部形成獨立的鄱陽湖。不管有沒有分離,廬江與豫章故地間都隔著長江,沒有強大的水軍強攻過去,肯定會被從上、下游而來的東吳水軍截斷退路。當日廬江太守劉勳就是想這樣做,結果不光豫章沒拿到,廬江也被孫策給抄了底。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對於魏國來說,當下最好的選擇是先穩定好廬江,日後再看到底把這個跳板用在哪個方向。然而曹叡等得起,孫權卻等不起。廬江的位置之於東吳來說實在是太難受了。以後就算魏國沒有實力渡江,用小股水軍襲擾江東與荊州之間的水上交通線,也會讓東吳受不了。換句話說,所謂劃江而治只是一種簡單易懂的說法,對於想讓長江變身為自己防線的南方政權來說,就算不能在淮河和漢水上游建立緩衝地,最起碼也得把長江北岸都控制在手。

為了奪回廬江,光想著奇襲拿下皖城還不行,必須給曹休一個教訓才行。如果曹休駐軍於皖城倒還好辦,皖城和吳屬廬江所在的安慶谷地,背山臨江。東吳真要想打的話,可以由濡須口、鄱陽、荊州三面出擊,把曹休堵在裡面。只是曹休沒那麼傻,知道皖城之於魏國來說是個危險的突出部。作為統帥再勇猛也不能去承擔這個戰略風險,他自己還是駐於合肥,一旦東吳舉兵攻皖城,便可領主力前去救援。

派軍佯攻皖城,把曹休引出來也是一個方案。不過這樣做意味著,必須有相當的兵力被牽制在皖城之下。曹操親手打造的這支軍隊,向以重視騎兵,行軍速度快而著稱,尤其曹休還是虎豹騎出身。這意味著到時候皖城之下很可能形成吳軍、魏軍環環相套的拉鋸模式,對於進攻方來說,這點是很不利的。

最終孫權選擇了誘敵深入之法。具體來說,是讓周魴招誘為魏國所知的鄱陽宗帥,讓他們寫信給曹休表示要舉兵,然後引曹休南下接應。周魴卻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倒不是說誘敵之法不好,而是這些宗帥反覆無常不可信,你把計劃告訴他們,說不定暗地裡就會把計劃跟曹休和盤托出,到時候就不知道是誰鑽進誰的套了。而且上次彭綺鬧得動靜那麼大,剛拿下廬江的曹休都沒有乘機裡迎外合,周魴認為這些身份低賤的鄱陽宗帥,對魏國的吸引力不夠大。

既然誘敵之法可行,只是誘餌不夠好,那就換個誘餌便是。問題是上哪找個份量又重,又絕對不會通敵的誘餌呢?其實誘餌是現成的,那就是周魴自己。周魴是吳郡人,前後在豫章任太守十三年,平息多場宗帥之亂,在豫章威望很高。如果他真的能投降,曹魏這邊絕對有理由相信,自己這次真有機會拿到豫章了。

按說有赤壁之戰黃蓋假降的前車之鑑,曹休應該對此有所警惕的。事實也是如此,曹休花了很長時間才相信周舫的誠意。為了讓曹休相信自己,毛遂自薦的周魴前後寫了七封信給曹休,一封比一封懇切。裡面有投降的各種細節,比如總結前次彭綺興兵,魏軍沒有及時接應錯失良機的教訓;比如分析鄱陽地區及周邊郡縣的內部結構、矛盾;又比如希望得到多少枚印用來收買官員將校,每個級別要多少枚都列得清清楚楚。這些在周舫的本傳裡都原樣記錄了下來,可以說周舫是一個手段高明的商務談判高手,一點點的用細節說動了原本對他誠意持懷疑態度的大客戶曹休。

演戲演全套,孫權同意計劃後,故意不斷派使者前往鄱陽問責周魴,探查周魴有沒有犯錯,後者則假裝被逼無奈,割發代首向孫權謝罪。曹休做主將後,先是擊敗張飛、馬超拿下武都,再在廣陵前線殺敵上萬,甚至還前後數次渡江作戰,在蕪湖、京城給吳軍造成很大損失,這次還斬殺吳將拿下皖城。這一件件功勞,都是曹丕甚至曹操親自領軍都未曾做到的。尤其韓綜帶著韓當舊部來降,更容易讓曹休覺得,自己的威名完全能夠讓江東之人為之懾服。加上東吳君臣配合默契,幾個因素疊加,終於讓曹休相信了周魴是真心投誠。

沒有誰比曹休更想飲馬江南的了,這不僅僅是因為曹休曾在年少時避難江東,還因為他的祖父做過吳郡太守。當日在攜母避難於江東時,曹休曾在太守的官舍裡看到祖父的遺像,跪拜流淚。征服江東對於曹休來說,於私還有衣錦還鄉的味道在裡面。當初曹丕決定伐吳時,曹休就想帶著前線部隊孤軍,不帶輜重後勤的殺過江去,幸好被曹丕給攔住了。現在曹休已是魏國大司馬,統領天下兵馬,周舫的歸順讓他感覺到,這是上天對他努力的最好獎賞。

魏太和二年,吳黃武七年,公元228年秋,曹休決定親自領軍十萬,南下皖城所在的安慶谷地接應周舫。為了配合這次行動,魏國共準備了四路大軍,分別向四個方向進軍。除曹休自己這路以外,另三個方向分別是:江陵、夏口、濡須塢。其中負責江陵的是駐守宛城的司馬懿;負責夏口的是滿寵;負責濡須塢的是賈逵。

四人都是在之前內容中出場過,能獨擋一面的曹魏重臣。其中在樊城保衛戰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滿寵,在曹丕在位時被擢升為前將軍,假節鉞。從後一個待遇可以看出曹丕對滿寵能力的認可;賈逵在曹操去世時,成功化解了青州兵事件,幫助曹丕順利登位。曹丕對他的能力和忠心非常滿意,繼位後先是任命為鄴城令,再升為魏郡太守,南征伐吳時,又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豫州是許昌、譙縣兩個陪都所在地。等於賈逵幫曹丕打理過五都中的三都,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地緣詳解孫權伐魏之“石亭之戰”

命令下達之後,並不是誰都對這個計劃認可,最先提出異議的是滿寵。滿寵此時的駐地是弋陽郡。弋陽郡是曹丕分汝南郡的:弋陽、期思兩縣,以及江夏郡的軑縣、西陽兩縣新建而成。行政上隸屬豫州,地理上則對應淮河以南至大別山的這部分淮河源頭(淮源)地區,大體對應現在的河南省光山、滿川兩縣的轄區。由於與江夏郡在桐柏山脈以北部分相鄰,滿寵可以很方便的透過義陽三關進入江漢平原,督領文聘進攻夏口。

滿寵雖是兗州人,但這些年一直呆在江淮戰場,對江淮的氣候環境非常的瞭解。除了在樊城保衛戰中,準確判斷出大水將退,讓曹仁堅守城池以外,曹丕由精湖而下南征廣陵時,滿寵還有過類似的預叛。當時滿寵被任命為前鋒,到達江北紮營後,見當天的風特別大(而且應該是東南風),就非常警惕的告訴手下將領,今晚吳軍一定會來放火燒營。結果到了半夜,吳軍果然分成十隊前來放火。如果不是滿寵預判準確早做安排,很可能會重演赤壁之戰那一幕。

這次曹休南下的真實目的尚處在保密階段,並沒有提前告訴與之配合的將領,但領江淮主力前往皖城一事,已經讓滿寵覺得非常危險了。由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區,進入皖城所在的安慶谷地,需要從廬江舊治舒縣過。舒縣這個位置正位於安慶谷地的入口。由濡須方向而來的吳軍,可以由舒口溯水而上至舒縣,然後封堵住這個與大別山東部頂點相依的入口。這個入口當時有一個名稱叫作“無強口”。

滿寵的擔心和我們之前分析的一樣,都是認為安慶谷地的地勢,很容易被吳軍切斷後路。上書的意思是希望提醒曹休,進入無強口後一定要特別的戒備。這意味著滿寵已經預感到,曹休此行可能會上當。只不過滿寵是從朝廷領受命令,有意見按程式的話是先上書曹叡。曹休為了不打草驚蛇,行動非常迅速,另外三個打輔助的將領收到命令時,他就已經上路了。結果滿寵還沒有收到回覆,曹休就已經深入安慶谷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