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在古代封建社會,太子是國家的重中之重,稱為“國本”,歷代權利更替是最關鍵的,交接順利,則天下太平,交接不順,則會產生流血事件,弄不好還會亡國。在這個問題上,上代領導人有著決定權,權利交接往往尊崇這幾個原則,立嫡、立長、立賢、立愛。按照傳統宗法制來說,立嫡長子是最有利於國家穩定的,廢長立幼,古之不詳,但皇帝卻大都偏愛立小兒子,是為立愛,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先看幾個例子,秦始皇沙丘病變,遺照被篡改,本應傳位扶蘇,卻給了小兒子胡亥,但這是個沒本事的人,結果朝政被趙高把持,導致二世而亡。其實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很多問題,秦始皇出巡,為什麼帶小兒子胡亥,應為喜歡,歷史上也有很多證明秦始皇喜歡胡亥的證據。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秦始皇討厭長子扶蘇,並且從來沒說要把位子傳給他。在《史記》中寫道,“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扶蘇老是給秦始皇提意見,弄的他很不高興,一甩手讓他去上郡守長城去了。也可以說是為了磨練他,但扶蘇接到讓他自殺的聖旨時,扶蘇毫不猶豫就自殺了,如果之前秦始皇有說過傳位給他,扶蘇不會這樣就死的。可能秦始皇心裡想傳位給扶蘇但出於某些原因沒表示出來,導致這樣的悲劇,我想這個原因就是——壓制。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再比如漢高祖劉邦,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小兒子如意,多次有廢長立幼的打算,呂后心急如焚,找到張良出主意,張良讓太子請來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上的四個老人,世外高人,劉邦看了,認為太子羽翼豐滿,動不了了,才只得作罷。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三國時期,袁紹、劉表犯的錯誤都是廢長立幼,結果都導致死亡失敗。曹操多次想立曹植,還想立更小的兒子曹衝,可朝中大臣不答應,有次問賈詡,賈詡默不作聲,曹操再問,賈詡才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曹操一聽就明白了,廢長立幼只會導致動亂。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非長子繼承也有成功的,但都付出巨大的代價,最典型的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這場政變中殺了自己的親哥哥,親弟弟,又逼自己父親讓位,好在他是個開明的皇帝,開創大唐盛世,但他的哥哥弟弟可不會感謝他做的貢獻。

還有一位就比較倒黴了,隋煬帝楊廣,太子本是他哥哥楊勇,太子行為不檢點,討不得父親喜歡,隋文帝楊堅便決定廢長立幼,可不想楊廣是個白眼狼,著急想當皇帝,竟然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自己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導致亡國。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老皇帝們肯定知道歷史,但為什麼都不約而同的喜歡小兒子,討厭大兒子呢?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個原因——猜疑。權力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無限的權力產生無限的慾望,比任何毒品都厲害,尤其是厲害的皇帝,這個感受更深,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必須傳下去,剛開始都封長子為太子等等。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心裡便發生變化,最高權力是唯一的,太子早晚會得到這個權力,老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就不是繼承關係了,而變成了敵對、競爭關係。太子也會這樣想,他不會祈禱老皇帝長命百歲,反而希望老皇帝早點歸天吧,好讓我坐上最高的位子。老皇帝和太子之間是猜疑心最重的。老皇帝會時常敲打太子,意思就是老子還沒死,你就想蹦躂啦,有很多被老皇帝玩死的太子,雄才大略如漢武帝,也做出殺太子的事情,可見任何人逃不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皇帝大多偏愛小兒子,而敵視長子

可對小兒子沒這個顧慮,老皇帝生小兒子時一般年紀都大了,老來得子,自然歡喜,人之常情,而且小兒子剛開始沒參與到政治鬥爭中,比較乾淨,老皇帝和小兒子之間,親情更多些,防備心要少些,因為不會對他的權力產生威脅,所以老皇帝大都偏愛小兒子。

還有一點,人老了難免猜疑心更重,做事也糊塗,更加的獨斷專行,往往會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很多皇帝都會立小兒子,更有甚者直接立自己的孫子,隔輩親,老人更喜歡孫子,代表人物朱元璋,結果引發了靖難之役,國家被搞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