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軍橫衝塞北馬哈木設下埋伏,朱棣擊敗3萬瓦剌鐵騎

1416年,馬哈木手持彎刀衝鋒陷陣,在戰鬥中被小兵刺死,一代雄主就此殞命沙場,魂斷裡海岸邊,著實可惜。馬哈木本可以稱霸西域,威震一方,可惜他兩年前招惹了永樂皇帝,在忽蘭忽失溫之戰中遭受慘敗,元氣大傷,沒了東山再起之資本。

明軍橫衝塞北馬哈木設下埋伏,朱棣擊敗3萬瓦剌鐵騎

馬哈木,瓦剌部首領,極盛時期控制西域,麾下重灌騎兵3萬餘人,具備了爭奪草原霸主的資本。1410年,韃靼部可汗本雅失裡、太師阿魯臺挑戰大明,永樂皇帝朱棣御駕親征。飛雲山之戰,朱棣一馬當先,一頓窮追猛打,明軍斬殺2萬韃靼騎兵,本雅失裡、阿魯臺狼狽而逃。

飛雲山之戰後,本雅失裡投奔瓦剌部,聯手妹夫馬哈木,試圖東山再起。馬哈木為了嚮明朝索要封賞,便處死本雅失裡,朱棣於是冊封他為順寧王,還送去許多糧食、兵器,支援瓦剌對抗韃靼。不過,馬哈木並不服從管教,他希望從明朝那裡得到更多的東西。

朱棣親征韃靼時,馬哈木就在一邊看著。馬哈木發現,與韃靼騎兵相比,明軍並沒有明顯的優勢,跟朱元璋時代明軍不是一個水平線。此外,馬哈木一直與中亞各國保持密切聯絡,併購買大量鋼鐵,打造出一支精悍的鐵甲騎兵。

瓦剌騎兵,屬於重灌騎兵,戰馬披著厚重鎧甲,士兵也是如此,他們手持長矛衝刺,頗具中亞風格。憑藉這支勁旅,馬哈木經常攻打韃靼部,阿魯臺往往是一觸即潰,毫無抵抗之力。如此,馬哈木信心滿滿,他決定與朱棣過招,重現祖先的輝煌。

明軍橫衝塞北馬哈木設下埋伏,朱棣擊敗3萬瓦剌鐵騎

1414年,馬哈木親率3萬鐵騎東征韃靼部,追擊阿魯臺,實則想要襲擾明朝邊境,獲取戰利品。馬哈木出兵,朱棣很高興,對朱棣而言,只有上了戰場,才能體會到雄主的氣概。為此,朱棣親率6萬精兵出征,準備與瓦剌決戰。

漠北地區作戰,明軍最擔心的糧食補給問題,而不是與對手交戰。為了求得決戰的機會,朱棣進行一次冒險,他率6萬士兵長途跋涉3個月,還沒有休整便進入了瓦剌預先佈置好的伏擊圈。此時,瓦剌騎兵佔據三座高山,在山頂駐紮,以逸待勞。

馬哈木信心滿滿,戰場、戰術、戰機,都是自己選擇的,瓦剌騎兵以良好的狀態伏擊明軍,而朱棣又進入了伏擊圈。從戰場佈局上看,馬哈木做到了一個名將所該做的一切,只是他遇到了不一樣的對手,他還是要戰敗。朱棣不怕埋伏,他害怕瓦剌逃跑,沒能實現戰略目標。

來到忽蘭忽失溫,瓦剌佔據有利地形,每位騎兵配4匹戰馬,他們的鬥志非常旺盛。朱棣派騎兵到山下挑戰,引誘瓦剌騎兵出擊。馬哈木見明軍挑戰,認為朱棣想直接搞騎兵對決,心中暗自高興。此時,瓦剌重甲騎兵衝殺而來,居高臨下衝刺,銳不可當。

明軍橫衝塞北馬哈木設下埋伏,朱棣擊敗3萬瓦剌鐵騎

瓦剌騎兵快要衝到時,明軍騎兵突然往兩翼撤退,安遠侯柳升率領“神機營”嚴陣以待。三眼火銃輪番射擊,密集的彈雨下,瓦剌騎兵紛紛墜地,戰馬大多被射死。明軍的火力兇猛,瓦剌騎兵招架不住,紛紛往後撤,朝山頂上跑著。此時,明軍騎兵出擊,發起仰攻,衝上山坡。

瓦剌騎兵雖然退卻,但隊形並沒有亂,他們再次從山頂上衝殺下來,與明軍血戰廝殺。左翼、右翼同時戰鬥,明軍騎兵在“神機營”的協助下,不斷向瓦剌騎兵發起進攻。瓦剌騎兵戰鬥力強,沒有退縮的跡象,明軍也是如此,雙方交戰陷入膠著狀態。

從早晨殺到下午,戰況異常激烈,誰都不願意退兵。此時,54歲的朱棣跨上戰馬,手持彎刀,率4千精銳騎兵發起進攻。皇帝親自上陣,還衝殺在一線,明軍士氣高漲。朱棣的護衛騎兵,除了配有彎刀,更多的是裝配火銃,戰鬥力很強。

朱棣衝殺在前面,明軍騎兵手持火銃跟進,一邊衝刺,一邊射擊。瓦剌終於招架不住了,馬哈木乘著局面混亂,趕緊逃離戰場。明軍全線追擊,連戰連捷,翻越兩座大山後,卻不見馬哈木蹤影。此戰,瓦剌十幾位王子被斬殺,數千士兵被斬首,瓦剌元氣大傷。

明軍橫衝塞北馬哈木設下埋伏,朱棣擊敗3萬瓦剌鐵騎

斬首數千,陣亡自然更多,馬哈木在忽蘭忽失溫慘敗,沒了東山再起的本錢。為了恢復元氣,馬哈木給朱棣上表,願意歸順大明,不再侵擾。接著,馬哈木又出擊阿魯臺,卻不再是韃靼騎兵的對手。如此,馬哈木轉而西進,去裡海一帶尋找機會。1416年,馬哈木在戰鬥時身受重傷,被小兵刺死,陣亡沙場。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