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大俠《射鵰英雄傳》第一段是什麼:一個小人物決定郭靖命運

品江湖故事,宣俠客精神~

說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1955年,他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從此誕生。1956年,有《碧血劍》,但是1957年的《射鵰英雄傳》才是將金庸推向武俠小說至高無上殿堂的作品。當時的人們都以看金庸的小說為娛樂消遣的首要方式,形成一時的佳話。我們知道,《射鵰英雄傳》篇幅巨大,人物眾多,是一部廣受好評的作品,那麼,金庸先生是如何開篇,將我們帶入這個龐大的武俠世界中的呢?

金大俠《射鵰英雄傳》第一段是什麼:一個小人物決定郭靖命運

01

人物基調

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小說有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金庸先生在“射鵰”中,直接了當地介紹了全書該有的環境基調,那我們也不妨學一學,直接告訴大家他是如何描述的: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村前村後的野草剛起始變黃,一抹斜陽映照之下,更增了幾分蕭索。兩株大松樹下圍著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幾個小孩,正自聚精會神的聽著一個瘦削的老者說話。那說話人五十來歲年紀,一件青布長袍早洗得褪成了藍灰色。只聽他兩片梨花木板碰了幾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連聲。唱道: “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金庸《射鵰英雄傳》新修版,第一章

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彼時的宋朝,“徽欽”二帝被擄走,“燕雲十六州”不知何時能收回,成為當時有識之士的心頭之恨,這段歷史也被稱為“靖康之恥”。

看文中的描述,景色描寫以“蕭索”結束,其實整個前半段也是在不斷渲染一種蕭索的情景。試問領土不全,皇帝不作為,只知道寫字繪畫,貪官橫行,不知道收刮民脂的年代,哪裡會有勃勃氣象?金庸先生開門見山,從疲累的環境中幻化一評書老者,以詩歌開頭,講了一個家庭在戰亂中破碎的情景,民不聊生的情形躍然紙上。

金大俠《射鵰英雄傳》第一段是什麼:一個小人物決定郭靖命運

02

亂世出英雄

一個太平盛世中,人民安居樂業,有的只是各行其是,相安無事;唯有爭亂不休,衣不蔽體的時代,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英雄才會產出,習武之人也才會有用武之地。一個評書老者正在講戰亂留給人們的痛苦,心有憤然,有血有肉的英雄自然聞見,郭嘯天,楊鐵心就是這樣的人物。這兩兄弟,雖然一個是梁山好漢之後,一個是名將之後,本不相識,因為豪情相投,成為了異姓兄弟,兩家人鄰家而居。兩個人聽見了評書先生的講述,於皇帝和宦官的作為十分憤慨,忍不住向他詢問當朝境況。正因為有了評書先生的講述,更加勾起了兩位豪傑的英雄豪膽。於是,兩位遇到了丘處機之後,歡喜之情陡生,這也直接導致兩個好漢的殺身之禍,更因為丘處機,兩位英雄之後郭靖,楊康才有不平凡的人生。英雄好漢們在亂世之中,有的選擇歸隱世林,不問俗事,有的選擇聚眾而居,比如梁山好漢,有的就是拼盡全力,為了奪回國家的領土,洗刷祖國的恥辱而奮鬥終生,比如岳飛等。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英雄人物們不僅在江湖中義氣為先,也在家國大事中彰顯愛國情懷。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能看到慷慨大義的郭靖、蕭峰,他們像歷史人物中的英雄一樣,留在我們心中。

金大俠《射鵰英雄傳》第一段是什麼:一個小人物決定郭靖命運

—— 華麗的總結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氣勢恢宏,是一篇情節頗為轉折的長篇小說。金庸先生上來環境描寫,借一位瞭解歷史,瞭解時事,當時社會的宣講者評書先生來講故事。接著引出主人公的父親,殺身之禍如何得來,郭靖楊康兩位主人公的江湖不凡經歷自然而然的產生。金庸先生對於情節的設計精細而少漏洞,偌大的小說在金庸先生這裡總能信手拈來,龐大的場景,複雜的人物在金庸先生的編排下,能一個個聚攏,找到千絲萬縷的聯絡。就這樣,金庸以環境開頭,一個老者的口吻,將當時的社會境況,人們的生活情景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

金大俠《射鵰英雄傳》第一段是什麼:一個小人物決定郭靖命運

華人武俠,堅持原創,歡迎來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