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拜將封侯之路

藍玉是名將常遇春的妻弟,因為這層關係,藍玉最開始的時候是跟隨常遇春從軍征戰。僅有常遇春的照顧是不夠的,藍玉本身也足智多謀、膽識過人,戰績基本全勝。姐夫常遇春經常向朱元璋誇耀藍玉的本領,因此藍玉的職位也越來越高。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從洪武四年開始,藍玉進入人生快車道,跟隨大將傅友德征伐四川,隸屬徐達北征沙漠,親自率軍攻破興和,與沐英共同平定西蕃叛亂。洪武十二年,藍玉被封為永昌侯,朱元璋格外恩賜世襲爵位。

在朱元璋派兵征討雲南戰爭中,藍玉表現尤為突出,俸祿增加到三千石,並且將藍玉的女兒嫁給明太祖朱元璋第11個兒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妃。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發兵北征元太尉納哈出,馮勝擔任大將軍,藍玉擔任左副將軍,藍玉看出納哈出的詐降計謀,設計生擒勸降納哈出。由於馮勝在北征期間獲罪,所以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大將軍。

北上破元成就巔峰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決定對元朝殘餘勢力進行徹底清除打擊,藍玉被任命為統帥帶兵15萬北上尋找元朝皇帝所在位置。因為在之前,在徐達打擊下,元朝皇帝已經被迫退回至草原,甚至連固定的都城都沒有。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根據密探回報,元朝皇帝在捕魚兒海,藍玉率軍抄近道直撲目的地,結果一無所獲。就在藍玉想要下令撤兵時,定遠侯王弼對藍玉說“我等受命率大軍出征,深入大漠卻毫無收穫,這樣回去如何向皇帝交代呢”

藍玉聽後深感認同,隨即命令大軍隱蔽探敵,功夫不負有心人,元朝皇帝果真被藍玉找到,藉助當時天氣優勢,突襲敵軍收穫豐厚。元朝皇帝慌亂之間逃跑時只帶上太子,其餘皇子以及嬪妃公主全部被藍玉俘獲,藍玉派出騎兵追擊元帝和太子,可惜未能追上。

經此一戰,元朝的職官管理體系被徹底摧毀,失去與朱元璋對抗意圖東山再起的機會。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此時的藍玉也達成人生的巔峰成就,但是藍玉立即做了一件大蠢事—霸佔蒙古王妃。

元朝皇帝逃跑後,眾多妃嬪公主全部被俘虜,藍玉得知抓到蒙古王妃,親自前來驗看。蒙古王妃是元朝第十七任皇帝的皇后,已經生育兩位兒子且已成年,但仍然風韻猶存。

藍玉見到蒙古王妃容貌姣好,一時之間蟲蟲上腦,就強行霸佔蒙古王妃,沒想到王妃性情剛烈不屈,受辱後竟然選擇自殺明志。此事傳到明太祖耳中,朱元璋對此非常不滿。

藍玉為何敢霸佔王妃

按照慣例規矩,大將在外俘虜重要人物是需要快馬奏報皇帝,請示如何處理,而藍玉竟然強行霸佔王妃,最後鬧出人命。到底是什麼讓藍玉如此膽大妄為?

一是性格狂妄、恃寵而驕。

藍玉本是粗狂武夫,在性格上存在明顯缺點,他與常遇春對比非常明顯,常遇春居功不自傲,從來不曾伸手向朱元璋邀功請賞,而藍玉正好相反,他喜歡到處宣揚誇讚自己的功勞,並且對朱元璋的封賞經常感到不滿。

藍玉在西征回朝後,朱元璋將他封為太子太傅,但藍玉認為自己功高,不應屈居人下,於是對朱元璋說“我難道不夠資格做太師嗎?”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在常遇春和徐達死後,藍玉備受朱元璋重視,曾經多次派他統兵出征,同時也經常得勝歸來,朱元璋對藍玉的恩賞頗厚,正是聖恩日隆,藍玉也開始恃寵而驕起來。

藍玉在自己府邸養了很多的莊奴,並且收了不少的義子,要知道當時朱元璋是收了不少義子,並且都在日後為自己立下戰功,而藍玉的義子卻借藍玉的名勢橫行霸道。藍玉以勢欺人,霸佔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一怒之下將御史掃地出門。

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雖是草根出身卻能夠統御眾多大將名士,面對藍玉的日益驕橫逐漸心生怨念。

二是戰功赫赫、目無禮法。

藍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過程中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國功勞簿上理應有藍玉功勞,實際上也確是如此,朱元璋對藍玉重賞厚恩。

藍玉率軍北上打擊元朝皇帝獲得成功後,朱元璋非常高興,對於這位幫助大明王朝平定邊疆的功臣,朱元璋從不吝嗇賞賜。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朱元璋準備封藍玉為梁國公,詔書已經擬好交給宣封使啟程,但隨後朱元璋就收到蒙古王妃受辱自殺的奏報,朱元璋敕令將宣封使追回,將梁國公改為涼國公。這一字之變,足以窺見朱元璋對藍玉的態度。

面對藍玉的胡作非為,朱元璋僅僅是改變冊封名號,但並沒有改變冊封的級別。肆意妄為的藍玉乾的出格事遠不止這一件,藍玉率軍班師回朝,一路上自然是志滿意得。

當藍玉來到喜峰關時,天色已晚,負責守衛關卡的將士不明來人底細,所以詳細進行盤問,未能及時開啟關口迎接藍玉入內,結果惹怒了藍玉。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藍玉命令所率將士攻破關卡,縱容士兵肆意毀壞關口建築,藍玉入關彷佛是攻佔敵軍城池一般,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後,更加對藍玉心生不滿。

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已經不再是昔日打打殺殺的勇士,而是要從國家大局出發考量。

朝代更迭變化,新皇帝亟需籠絡人心,籠絡人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厚待前朝遺臣。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藍玉強行霸佔蒙古王妃致其自殺身亡,這無疑是對元朝的侮辱,非常不利於朱元璋穩定朝局。

歷代皇帝都對武將手中的兵權非常忌憚,朱元璋同樣如此,並且他深知藍玉的戰鬥力,藍玉率軍攻破喜峰關讓朱元璋感到後背發涼。今日你攻破的只是小小喜峰關,如果明日你不滿賞賜或者萌生二心,攻破的就是大明的都城了。

藍玉還不明白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尤其是功高震主的臣子應該如何自處,從朱元璋對藍玉的態度轉變,已經暗示著藍玉將來的結局。

三是皇親國戚背後關係硬。

能夠與皇帝聯姻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作為臣子更應感恩戴德,明白皇帝的良苦用心,而不應成為驕橫的資本。

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徐達與常遇春兩位功不可沒,而藍玉除去自身的赫赫戰功外,還有與常遇春的親屬關係,這也讓藍玉更受朱元璋寵信。

正是由於朱元璋的寵信,所以朱元璋將藍玉的女兒指婚給自己的兒子,朱元璋和藍玉成為兒女親家,自然關係親密。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更為關鍵的是,藍玉一直都是支援太子朱標的。朱元璋與常遇春也是兒女親家,常遇春的女兒嫁給太子朱標,因為朱元璋非常重視朱標,所以這段關係非同尋常。

由於藍玉是太子妃的親舅舅,所以藍玉與朱標的關係非常近,而藍玉一直將朱元璋和朱標視為自己的主子,藍玉是太子派武將中的核心人物。

朱元璋有意培養朱標,將來傳位於他,因此在下意識地幫助朱標建立屬於自己的圈子,朱元璋將選中的武將基本都配備給太子朱標,一方面是為朱標建立威信穩固政權,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北元勢力反撲,能夠抵禦北方外族入侵。

明朝大將藍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盡足以說明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朱元璋命令到陝西巡查,結果朱標回到都城不久就生病了,次年4月,朱標病重不治而亡,朱元璋傷心欲絕。

太子朱標病亡對藍玉來說也是分水嶺,朱元璋再也沒有心思容忍他的驕橫跋扈。朱標在世時,朱元璋看在藍玉對朱標忠心可鑑的份上,為太子長遠利益考慮,姑且容忍藍玉。

朱標死後,朱元璋決定讓皇長孫朱允炆繼位,由於皇孫年幼,朱元璋為保江山永固,對朱標的武將集團進行瘋狂屠戮,寧可揹負千古罵名也要為孫子鋪平道路。

面對這樣的形勢變化,藍玉並沒有覺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明朝史上大慘案即將來臨。

藍玉下場為何這麼慘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太子朱標去世的第二年,朱元璋收到錦衣衛告發藍玉謀反的報告,隨即將藍玉關押審問,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處以剝皮酷刑,抄家滅三族,因為藍玉而受到株連的達到15000人之多,史稱“藍玉案”。

在藍玉事件中,朱元璋確實存在私心,他想要透過殺掉一批人來強化自己的中央集權,這也是藍玉案牽連人數眾多的重要原因。

但是對於藍玉來說,這樣的結局其實並不奇怪。大多數人會將藍玉案的罪魁禍首歸咎於朱元璋心狠手辣,上演鳥盡弓藏的戲路,這樣是不夠客觀公正的。

在天下未定之時,藍玉等大將縱橫疆場,平定天下,在天下大定之後,昔日戰場勇士能否繼續謙卑做人,這是歷代開國功臣要面臨的轉變。

藍玉顯然沒有做到謙卑恭讓、急流勇退,反而是邀功請賞、志滿跋扈,從這點上就註定藍玉下場會很悲慘。蔡東藩評價藍玉時曾說道“明雖負徳,藍亦辜恩”,對藍玉的評價相當中肯。

縱觀整個歷史,像藍玉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其中的道理對今人仍有幫助,僅僅知道並無用處,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