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答張五弟》

現代很多人都對那種隱居的生活非常向往,在年輕的時候他們埋頭苦幹,想要等到老了隱居山林,就像在《思蜀》裡描寫的一樣:“白髮當歸隱”。人們之所以嚮往隱居生活,無非是厭倦了現在每天的匆匆忙忙,而且在每個人心裡對隱居也加以理想化。但其實隱居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的無憂無慮,隱居更要耐得住寂寞。現在大多數人們所指的隱居都是認為生活在人煙稀少而且地域偏僻的地方,在人們心中它就是“桃花源”。那今天我就要來打破關於隱居美好的幻想,讓你們看一看一位終南山隱居者的艱苦生活。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這位女隱士被人們稱為終南山第一女隱士,她隱居之後一直在山中修煉,她的修煉生活長達40年。在這期間她也從不與自己的親人見面,她稱自己83歲時能連續打坐108天之久。這位女隱士叫做王芝霞,她出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是一位陝西人。王芝霞的家庭與普通家庭並沒有什麼兩樣,她的父母以農為生,雖然她的家庭一切都與其他普通家庭一樣,但是王芝霞的表現卻從小就與眾不同。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很多小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只要父母帶他玩耍或者給零食吃就會哄好,但是王芝霞在哭鬧時只有參觀寺廟才可以開心,這也註定王芝霞的不凡。有人認為是不是王芝霞從小受父母影響對佛教文化比較喜愛,前面我們說過王芝霞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所以王芝霞喜愛佛教只能說天生的。也因為這周邊的人都說王芝霞是不是上輩子與佛教結緣,這輩子才對佛教這麼喜愛。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在王芝霞幼年的時候,她對這些佛教文化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她知道自己很喜歡聽到寺廟的鐘聲,還有寺廟裡的一切。而且每次去寺廟王芝霞都感覺自己對這裡十分熟悉,內心深處有一種牽掛感,並且這些熟悉感在王芝霞見到佛教後更深厚了。那時的王芝霞並不識字,後來王芝霞經常自己去買很多佛教經書研究,我們都知道佛教文化自古以來都是十分難懂的,而且這還需要極高的佛學悟性。但是王芝霞在看書時並沒覺得難懂,而且還覺得十分有趣。就這樣在佛教文化的滋養下王芝霞慢慢長大,而且她的很多行事準則都依靠佛法要求。

後來因為每日忙於生活,而且王芝霞也已成家立業,有了孩子,所有對佛法慢慢淡忘了。有一天王芝霞參觀了一個寺廟,這趟寺廟之旅也讓她重新燃起內心對佛法的追求,幾經掙扎她最終決定出家。對於王芝霞的這個決定,她的丈夫和孩子一直勸阻她,但是王芝霞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她下定決心想繼續學習佛法,無論誰都無法阻攔她。

終南山女隱士,離家40年從不見親人,83歲時連續打坐108天

在出家期間她也多次想起自己的孩子,想要回去看看她,但是她還是沒能放棄修行佛法。為了能夠徹底清淨的學習佛法,她決定到終南山深處修行,離家40年,她從不見親人。“重巒俯渭水,碧璋插遙天。”這是在《望終南山》一詩中對終南山的描寫,終南山由於氣候宜人十分適合隱居修行,並且這裡還有著極深的佛教文化。在山中修行的王芝霞,生活十分艱苦,由於山中道路不便,王芝霞每次上下山都很困難,而且外出採購更是難上加難。王芝霞修行時的房屋也十分簡陋,甚至會在雨天漏雨,但王芝霞沒有抱怨。對於王芝霞來說,只要心中有佛,陋室也能修行。

參考資料:

《思蜀》

《望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