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吧,在原始部落,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種遮風擋雨的房子,人們都只是住著自己搭建的簡易小屋子,為了防止野獸的攻擊,人們就用木頭等東西在部落的周圍圍一圈,最早的城池就由此而來啦。後來城池的規模就慢慢擴大了,西周時用土圍築城牆,到了南北朝時就用上了磚。到了這個時候築圍牆的目的就已經不是防止野獸的攻擊了,而是為了防止敵人的侵襲。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城門是一座城池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因為城門是提日常出入使用的,與土築磚築的厚厚的城牆相比,城門確實是非常容易攻破的。所以在火藥還沒發明使用之前的時代,攻城的重點都是攻城門,只要城門一破,十有八九這座城池就已經到手了,《左傳》中“犯門斬關”便是由此而來的。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當然,攻城的人知道城門是最容易攻破的地方,那守城門的人也自然也有應對之策呀,所以就派人重點把守城門。在戰國的時候,木質的城門就用銅、鐵等這些較為堅硬的材料來加固,城門後面用一根粗粗的大木柱插上。還在門後設置防火裝置,可謂是一絲不漏。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然而還不僅僅如此,一些規模較大的城池,不僅會把原本的城門加固,而且城門後還會再設定一道懸門,如果敵人攻破了第一道城門,第二道玄門就會很快放下,再次阻斷敵軍的攻勢。因為防禦的不斷升級換代,所以攻城方的武器也是在不斷更新,雲梯、衝木等攻城工具隨之慢慢出現。

但不管是雲梯,樓車還是其他工具,都是為了爬上城牆消耗城牆上的守軍,最終目的則是要進入城門,佔領城池,重點還是要攻破城門,因為只有城門可以進入大量計程車兵,士兵們如果都靠攀爬雲梯才能進入城池內的話,那很耗費體力。而云梯這些攻城工具,其實也都是是為了分散守城士兵,掩護攻城士兵攻破城門。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既然基本上所有攻城士兵都要先攻破城門的話,那為什麼守軍不直接把城門封死呢?如果把城門砌成和城牆一樣厚厚的,那攻方豈不是沒那麼容易進來了嗎?

其實早在明朝就有人有了這種想法,袁崇煥在寧遠守城時曾經就下令將城門封死,但是為什麼這種聽起來很好的方法卻無人用呢?在古代,兵書上都強調“圍城必闕”,攻城只要圍三面,這樣可以避免守軍陷入絕境。這也側面的反應出在古代,人們都不會將城門封死,不然也就不存在“圍城必闕”了。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這就很矛盾了,只要城門一破城池就會失守,但守軍卻極少堵死城門,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在這裡我們需要先清楚在古代什麼情況下需要攻城。《孫子兵法》中有記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傷亡太大了,人們往往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古代攻城首先就攻打城門,守軍將士為何不死堵城門?原因很簡單

怎麼會不得已而為止呢?如果你眼前的這座城池正處於戰略要地的位置,不能繞行也不能把它圍起來,那就只有選擇攻城才能確保糧道通暢。在西漢七國之亂的時候,吳楚聯軍攻梁國都城睢陽的時候,但是他們都不選擇繞道攻取長安,就是因為如果繞過睢陽去,那麼他們必然會被梁軍切斷後路。

三國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的時候,攻陳倉20多天,他沒有選擇繞過去,也是因為陳倉為戰略要地,如果不將其攻下,蜀軍不僅無法打通糧道,而且會被抄後路,如果選擇圍城,又容易惹來魏國援軍,只能攻城。

所以凡是必須要攻下的城池,都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如果守軍先把自己堵死在城中,那就容易坐以待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