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南宋有所謂“中興四將”,一般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及岳飛。明代柯維騏《宋史新編》卻有另一說法:“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嶽並稱,劉蓋指錡雲。”無論劉錡是否是“中興四將”之一,在南宋初年那樣的危急存亡之秋,他確實為南宋立下汗馬功勞。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一生經歷,戎馬生涯

劉錡出生於1098年,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市),出自將門之後。史稱劉錡“美儀狀,善射,聲如洪鐘”。徽宗宣和年間,他得到高俅推薦,特授合門祗候。南宋建立後,劉錡長期轉戰於川陝戰場,立下不少戰功。連西夏人亦十分畏服他,以致西夏提起劉錡的名字都能令小孩止啼。不久,劉錡從川陝戰場調任禁軍系統,擔任高宗的侍衛軍首長。後來,劉錡在順昌(今安徽阜陽)之役一戰成名,勇挫金國猛將完顏宗弼,聲名大噪。此戰之後劉錡威名遠播於金國。1141年宋金議和在即,宋軍班師回朝,劉錡被誣陷在淮西之役怯懦避戰而被罷職。1161年,金主完顏亮親率六十萬軍隊南侵,令宋廷大為震驚。當時老將都不在了,朝廷唯有派劉錡領軍禦敵。可惜的是,次年,劉錡就去世了,死後追諡“武穆”。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智勇雙全,一代儒將

史稱劉錡有“儒將”風範,例如朱熹稱讚他“本將家子,喜讀書,能詩,詩極佳,善寫字”。劉錡著有《清溪詩集》三卷,收有詩作兩百多首,可惜已經失傳。岳珂《寶真齋法書贊》收錄了劉錡五首詩作。元代官修的《宋史?劉錡傳》稱讚劉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劉錡用兵以“奇”為核心:善於聲東擊西,以假亂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愧為一位智勇兼備的武將。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一戰成名,大破金人

1140年,擔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的劉錡北上赴任,行至順昌,聞金軍前鋒已進至陳州(今河南淮陽),距順昌約三百里。順昌地處淮北潁水下游,為金軍南下必經之地。劉錡為保衛江淮一帶,決定以所率“八字軍”等約兩萬人與知府陳規共同堅守順昌。時值盛夏,金軍不慣炎熱。早晨天氣涼爽,金軍猛攻,劉錡堅守不戰;午後天氣酷熱,金軍力疲氣衰,劉錡即派數百人出西門佯攻,繼以五千名精兵潛出南門,攻擊金軍側翼,成功大敗金軍,完顏宗弼只有率部退回東京。劉錡以順昌為防禦要點,利用金軍不慣炎熱、不習夜戰的弱點,以攻為守,以長擊短,重創金兵主力,粉碎了金軍的進攻,成為南宋抗金戰役中以少勝多、以步制騎的著名戰例。近代著名史學家張蔭麟甚至說順昌之戰完全不輸於赤壁之戰,肥水之戰。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160年,宋高宗委派劉錡為荊南府御前諸軍都統制。荊南府御前諸軍是朝廷組建防禦長江沿線的一隻新軍。是以劉錡招募的六千名士兵為主力。後來,朝廷再從鄂州李道所部調五千人分配到荊南府御前諸軍,改編為前軍、右軍。為什麼宋高宗要起用劉錡統領這支新軍?

第一,劉錡與劉光世同樣出身將門,但劉錡不像劉光世般治軍無方、怯懦畏戰,而是有威名、有戰功,素號有謀而為諸將所畏服,特別是順昌之役,他以少勝多,令金人“震恐喪魄”,這令宋高宗深信他具備領軍打仗的能力。

第二,劉錡跟當時其他武將的分別,就是喜愛讀書,有賦詩和寫字的文化素養,這種“儒將”風範令宋高宗將他區別於其他行伍出身的武將,認為他可以重用。

第三,劉錡因順昌之役而聲名大噪,卻引來其他武將的嫉忌,特別是張俊和楊沂中早年已與劉錡鬧不和,張俊甚至派士兵劫掠劉錡的軍營。他們在1141年班師回朝後,屢次指摘劉錡在淮西之役中表現不力、怯懦避戰,導致劉錡被罷職。因此,高宗深信劉錡絕不會與諸將勾結。

第四,劉錡曾服役於禁軍系統,並曾擔任宋高宗的侍衛軍首長,屬於三衙系統出身的武將,不像中興四將在地方上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令宋高宗對他非常放心。

名氣不如岳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除了張、韓、劉、嶽之外,劉錡同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中興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