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暴戾的人並非面相兇惡,而是喜歡用這三種語氣說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在生活中,會有這種感受:和和氣氣的人會給人很好相處的感覺,而動輒大聲吼叫、甚至有肢體動作會令人很反感,不願與其進行互動。

許多犯罪分子的內心戾氣十足,以至於最終難以控制自己,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悔不當初。

比如,在兩年前發生的、令人震驚的刑事案件:2018年夏天,正在中科院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謝雕,手機突然亮起,是久未謀面的舊時同窗周凱旋發來訊息,聲稱想邀請謝雕吃一頓飯。

謝雕念及舊情,十分興奮地準備請客招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兩人準備點菜時,周凱旋從懷中掏出匕首,照著謝雕猛刺,倒地之後又向背上連刺數刀。

往日同窗,是因為什麼樣的深仇大恨才釀成大禍?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兩人在高中時成績均十分優異、名列前茅。周凱旋在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四川大學。但對新生活不滿意的他選擇退學復讀,希望能衝擊清北,次年考入西安交大。

然而,再次進入大學校園的他沉迷網路遊戲,渾渾噩噩,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最終險些肄業。而首年就考取西安交大的謝雕則靠著勤奮,成功赴中科院讀研。

他們在一次班級聚會中相遇,謝雕對周凱旋進行了一番好心勸誡,希望其不要再沉迷網路遊戲,專心學業。但內心脆弱的周凱旋記在心中,並認為這是對自己的羞辱。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困頓時能好言相勸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摯友,是對自己有恩情的,十分難得。誰知好心無好報,甚至讓謝雕丟了性命。

所以,闊別多年的老友、久未謀面的老同學,這種已經失去維繫很久的社會關係,是否真的可靠?

即使當時的關係再要好,有過再大的恩情,在多年之後,也無法知曉對方經歷了什麼、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畢竟,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同理,有些人會變得墮落、不思進取,甚至招搖撞騙,已經被周邊的人所嫌棄,但是久未謀面的我們並不知道,也許無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刺激到他。

並非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很重的戾氣。在心理學當中,有種性格被稱為“邊緣性人格障礙”,是指個體在心理狀態、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不穩定狀態。

在其他的刑事案件中,這種性格的人也始終存在。他們往往不善於社會交往,平日相對沉默。

這種性格的成因大致有這些:

生理上的大腦損傷

成長經歷中的挫折

基因的不穩定甚至突變

我們一定要有一雙“慧眼”,明確知曉身邊的人是否存在這種情緒。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喜歡將個體的外貌特徵與其性格特點、內心想法進行聯絡。所謂“面目可憎”、“眉目和善”就是如此,而這些說法其實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語言心理學者認為,內心有很強暴力傾向的人並不一定有駭人的外貌,但是他們的語言往往具有一定特點。

假如在雙方都不熟悉彼此的社會關係中,有一方喜歡以命令口吻進行交流,那麼足以引起重視。

因為,社會交往是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尚且不熟悉的前提下,就會以命令的語氣交流,那麼他很可能是對你有意見或者看法,或是內心就比較暴戾。

之前的女大學生“PUA”案件令人震驚,在生活當中,這種行為其實不僅存在於男女感情之間,也存在於普通社會交往中。

在交往中,一方常常試圖以言語控制和主導另一個人的思維,這也十分令人擔心。

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管是不注意自己的聲音音量還是行為動作,都格外值得注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1]Lancer, D。(2012)。 Put the I in indepen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