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叔讀東周列國志系列十五齊桓公歸國大戲中隱藏最深的人物

海叔讀東周列國志系列十五齊桓公歸國大戲中隱藏最深的人物

有很多歷史上的人物,不是因為不能謀,也不是因為不能戰,就在史官們所記載。在很多歷史重大事件中,反而是那種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會在史書中留下過多的筆墨,他們往往得以善終,雖是平淡,卻無波瀾,終究是遠離了那些動盪的權力相爭中,只在某個偏角留下隻言片語,但就這隻言片語,卻能決定歷史的程序。

在《東周列國志》第十五章中,有一個名字被提及二十餘次,跟管仲和鮑叔牙等輩相比不多,但要比更多的小嘍囉又要厲害得多,而且這個人雖著墨不多,但從那些片語之間,似乎我們能看出其重要性,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存在,齊襄公的死或有轉還,而齊桓公小白的歸國也是許有變故。他襄、桓兩代期間的近臣,雍廩。

為什麼我們只說雍廩是近臣而非權臣呢?這實在也是史書中筆墨太少,即便《東周列國志》中,也只在齊桓公歸國之事中有所提及,其後則消失無蹤。雍廩曾在齊國朝堂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書中有“無知又與大夫雍廩爭道,主公怒其不遜,遂疏黜之,品秩裁減大半,無知銜恨於心久矣”,公族子弟公孫無知的作亂,看來是與雍廩相關,而齊襄公的偏向性,就說明了問題所在,雍廩很受國君的認同。否則一個庶民,或是普通貴族,怎能與公族子弟“爭道”?

海叔讀東周列國志系列十五齊桓公歸國大戲中隱藏最深的人物

那麼,作為公族的公孫無知,當然不能直接地向國君齊襄公表達不滿,雍廩則成了那個出氣筒。《左傳》和《管子》都曾載:“公孫無知虐於雍廩”,公孫無知顯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雍廩給予了不公正待遇。整個《東周列國志》六十多萬字中,能成為虐的也才二十幾次,大多是“暴虐無道”“虐於死人”之說,雍廩在那段時間的遭遇多半是很慘的,甚至可能受到諸多朝臣的同情。

雍廩之能力,即也可見於此。雍廩之忍耐,也可見於此。公孫無知如此之對待,雍廩也是堅持到了公孫無知弒殺齊襄公。但雍廩絕非忍氣吞聲之輩,所謂天要讓他作惡,就讓他把壞事做盡吧,雍廩顯然抱持的就是這種態度。當公孫無知篡位自立後,當高氏稱病不朝、眾臣心中不服,雍廩卻是“再三稽首,謝往日爭道之罪,極其卑順”,果然是聰明人。公孫無知方當即位,需要這樣的聰明人,於是才有“無知赦之,仍為大夫”。

其實這個時候的雍廩,多半已是決計要報復公孫無知了。雍廩向眾臣透露:“有客自魯來,傳言公子糾將以魯師伐齊,諸君聞之否”,這對眾臣而言是個重磅新聞,因此待退朝而後眾臣俱到雍廩家,叩問公子糾伐齊之信。雍廩也才說出心中真意,即為“君若能相助,共除弒逆之賊,復立先君子,豈非義舉”。

海叔讀東周列國志系列十五齊桓公歸國大戲中隱藏最深的人物

如果雍廩只是個小臣,恐是難能上朝,而若是個小臣,眾臣也不可能屈尊下顧親自到雍廩家中密談。後來魯莊公在戰場上,說雍廩“汝首謀誅賊,求君於我,今又改圖,信義安在?”這即說明某種可能,在公孫無知篡位之時,雍廩已是派遣心腹到魯國通達訊息,就是要引公子糾歸國即位。因此後來是小白歸了國,魯莊公才會咬牙切齒,呼雍廩親數之,還要挽弓欲射雍廩。

但雍廩對自己的認識還是很清楚的,既非權臣,又非世族,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在齊國有說服力的人,讓這個人成為整場事件的帶頭人,說是帶頭人也好,說是替罪羊也好。雍廩是在規避自己的政治責任,更是在找有力同盟。因此當眾臣問計時,雍廩便推出了心中人選,“高敬仲,國之世臣,素有才望,為人信服。連、管二賊得其片言獎借,重於千鈞,恨不能耳。誠使敬仲置酒,以招二賊,必欣然往赴。吾偽以子糾兵信,面啟公孫,彼愚而無勇,俟其相就,卒然刺之,誰為救者?然後舉火為號,闔門而誅二賊,易如反掌。”

高氏對公孫無知本有不滿,而雍廩的謀略,恰當其時,反正內有群臣,外有魯國,高氏自己又不用衝鋒在前,只是需要擺一場鴻門宴而已,擔個責任罷了。失敗了那就是擔責,成功了那就是超級功勞,況且失敗的機率幾乎為零,高氏何樂而不為。因此書中僅有“許諾”二字,整場大戲就此拉開了序幕。

公孫無知新立之時,高氏稱病不朝,作為新國君的兩大近臣管至父和連稱,如能贏得高氏的支援,便又是為主公立得大功一件,兩人自然親自赴宴高氏之請。雍廩與群臣則是趁夜直扣宮門,以魯國大軍來襲為由,騙得公孫無知除了宮門,公孫無知在宮裡是被環繞的龍,出了宮門那就是蟲,怎麼可能是這些群臣和雍廩的對手,諸大夫是一擁而前,雍廩則自後刺之,可憐這公孫無知才是當了一個月的國君,就此斃命。

海叔讀東周列國志系列十五齊桓公歸國大戲中隱藏最深的人物

此時之事,對雍廩而言已是基本完成,群臣就只等公子糾歸來,即可大功告成。但世事終難相料,誰又能知公子小白能夠先到國都城來,又有一位受高氏重視和群眾信服的鮑叔牙呢?鮑叔牙為公子小白求見群臣,只一句話就說中了群臣痛點:“魯君納糾,其望報不淺。昔宋立子突,索賂無厭,兵連數年。吾國多難之餘,能堪魯之徵求乎”,群臣選一個依附魯國的公子,還不如選擇一個避居莒國的公子小白,大國畢竟奢侈,小國再是奢侈也不至於敢跟強國齊國對抗。因此,公子小白成功地回到了都城中。

而在鮑叔牙所見的群臣中,有沒有雍廩呢?我們認為是有的,書中又“遍謁諸大夫”, 雍廩也是大夫,所以鮑叔牙一定是見了雍廩的,只是雍廩畢竟是迎立公子糾的首席,此時之變,即可能將雍廩自身推入萬劫不復之地。因此雍廩在鮑叔牙面前,不過就是唯諾之輩,就是隨波逐流而已,大家怎麼說我就怎麼說。果然是高人。

此後就是公子小白即位,即為後來的齊桓公。而雍廩隨眾臣對陣魯國,雍廩又為先鋒之軍,能為先鋒之軍,可見雍廩為善戰之輩。而與魯莊公對陣之時,雍廩還能“佯作羞慚,抱頭鼠竄,”卻是要把魯國主力誘入重圍,才是轉轅來戰,終究是把魯莊公的大軍打得四零飄散,為公子小白歸國的第一場戰爭取勝贏得了先機。

雍廩對公子小白,某種程度上看也是有擁立之功的,戰場上又有了軍功。所以後來齊桓公對這位近臣雍廩不會虧待,而雍廩自身則從此低調,不再過問過多的朝政之事,只要能保得世族安全,能保得榮華富貴,又有何奢求,雍廩才是那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歸國中隱藏的最深的人物,這個人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