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陸游寫詩發牢騷,生子像孫仲謀又有何用!

乾道三年,陸游因為極力支援張浚抗金,遭到貶謫。乾道六年,陸游被啟用,前往夔州任職,途經黃州,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黃州》:

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陸游寫詩發牢騷,生子像孫仲謀又有何用!

生而不自由,就如被晉人俘虜的楚人鍾儀一樣;移職夔州,就跟齊國送樂工到魯國一樣。

江水滔滔不絕,掏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秋天的草木卻容易凋謝。

路途漫漫, 愁緒不斷,白髮也長出來了。搭著一葉扁舟,在寒冬中渡過黃州。

看著這赤壁之戰的遺址,吳國最重還是滅國了,即使有孫仲謀的才能又能如何呢?

陸游寫詩發牢騷,生子像孫仲謀又有何用!

乾道三年,陸游被貶,回到故鄉山陰。乾道六年,陸游被調往夔州,路途遙遠。此時,國事身世之愁齊聚陸游一身,糾纏在一起,陸游難免嘆息“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這裡用了典故:《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人鍾儀在作戰中被晉人俘虜,稱為“楚囚”,後用來比喻處境窘困的人。“齊優”出自《史記》:“孔子在魯國做官時,齊國送優人(即樂工)給魯國,孔子認為有了優人,政治就沒有清明之望,辭官而去。”齊國優人一到,孔子就走了,很不受人歡迎。陸游借用此事,說自己到夔州,是顛沛流離,不受人歡迎的。

三國時期,曹操揮師南下,橫槊賦詩,何其壯哉。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檣櫓灰飛煙滅,留下的是英雄無盡的恨。這滔滔不絕的江水,綿延不絕,卻也掏不盡這英雄恨。天意無私,造化也弄人,即使勝利的吳國,最後也沒司馬氏滅國了。

陸游寫詩發牢騷,生子像孫仲謀又有何用!

頸聯回到現實中,陸游從山陰出發到夔州,路途是沒有萬里的,然不誇大不足以表現其內心的黯淡。這樣的表達方式跟杜甫的“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一樣的。說到愁緒萬里,從陸游出仕開始,多年來顛沛流離,四處飄蕩,卻又不止萬里了。

尾聯“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與頷聯相對應。浪花淘不盡這英雄恨,一時的勝利又如何呢?曹操雄踞一方,卻敗在這赤壁上;孫權贏得了赤壁之戰,最後還是被滅國了。曹操曾誇獎孫權的才能:“生子當如孫仲謀”,陸游反用其意,即使有孫仲謀的才能又有何用?

陸游寫詩發牢騷,生子像孫仲謀又有何用!

陸游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都渴望恢復祖國河山,即使在臨死前都還喊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而在這首詩裡,他卻說出了“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的話,結合他現在的處境,可以看出他是以反說正,這是一句牢騷話,也不難猜出此時的他是報國無門,充滿著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