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旁門八百,左道三千,騎驢找驢,不可笑,只遺憾”!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人們需要正能量的事物,這樣一來能夠引來社會的風氣,讓更多的人能夠走上主流道路之上,不會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能夠堅守本心,若是違背了這樣的主流道路,很有可能誤入歧途,給他人、社會、國家帶來危害。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所以有一個詞語便能夠準確形容誤入歧途之人,那就是“旁門左道”,意在指代的就是做著邪門歪道之事。

但是是否有人質疑過這個詞語,所謂“左右”,那麼為何是“旁門左道”代表的是邪門歪道,並不是“旁門右道”呢?為此,讓我們接下來進行了解一番吧!

古代的等級制度尤為嚴苛,若是有人做著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那麼必然會遭受到了打擊,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而這就與我們接下里瞭解的“旁門左道”的由來有所關係。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何謂“左道”,就是左邊的道路嗎?其實不然,左道指代的是古代的東門,而東門在古代等級制度當中,指代的是側門,而側門只能是讓社會地位低下的平民階層透過,這一點在古代很是講究。

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孔廟當中,就會出現很明顯的等級分化,那就是代表文人的欞星門,坐落在孔廟大門,而這樣的大門又不能隨意能夠進入的,欞星門的中門只能是由權貴進入,所以若是在當時看見有人從中門當中進入,相比就是有身份有地位之人,往往就是王公大臣級別的人物,而剩下的門分為東門和西門。

能夠進入西門的往往是有一定的身份之人,可能他的地位不及王公大臣,但是好歹也是一些任職的官員,所以進入此門的大多是身份處於中等階層之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而剩下的東門就顯而易見,那就是隻能透過民間的平民老百姓,這個絕對不能進錯,若是被發現,少不了一頓責罰,因為身份的等級在古代看的尤為重要!

而欞星門有了尊貴與低賤的區分,也就將人群進行了劃分,所以往往走東門的人,就被認為低賤階層之人才走的道路,而東門有就是側門,位於欞星門的左邊。

所以在這樣的典故之下,旁門左道也就被指代一些自甘墮落,身份低賤的人,後來也是發展到一些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甚至與做出了與當世主流相違背的行為,也就是指代邪門歪道。這就是旁門左道的大致意思!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旁門左道的出現,也是很大程度表現著社會等級的劃分,這一點在任何時期都有所體現,如在春秋戰國時期,最為人所知的兩位人物就是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故事,而關於二人的故事就是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那麼至於為何會如此請罪呢?

可能很多人都瞭解過這個故事,當時的廉頗,常年征戰,建立了無數的功德,但是這樣的功勞做不及一直處在朝堂之上的藺相如,因為當時藺相如的職位凌駕在廉頗之上。

當然,我們所敘述的並不是這個故事,而是當時藺相如成為了廉頗的“上司”之後,在文獻記載二人的站位也特意點了出來,那就是此時的廉頗由於地位沒有藺相如高,所以廉頗站在藺相如的左邊,而藺相如在右邊,為此,也說明了在古代,左邊指代身份較為低下之人,右邊則為高貴之上。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左卑右尊的改變也出現了不少,在劉邦的口中也出現了一句無所出其右的言語,當時的劉邦建設大業之後,也是時常到各國進行走訪,但是一旦走到一個國家,劉邦便是心情不悅,時常埋怨,此國就是趙國,當時的趙王是劉邦的女婿,但是劉邦就是對趙王不滿意,時常面對趙王的殷勤以漠視的態度對待,趙王也是不惱。

但是趙王手中的大臣面到如此熱臉貼冷屁股的行為,頓時心生不滿,於是便向趙王說道將劉邦留在國中,再將其處理掉,趙王自然是不會如此理會,但是大臣卻開始行動。

不過最終被劉邦發現,並處理了謀反者,而趙王雖然無辜,但是難免被牽連,於是,劉邦將趙王押到長安,並吩咐不得帶隨從,若是一經發現,立即處死,但是此時幾位趙王的追隨者,還是選擇遮掩自己的身份,一直跟著趙王,混入人群當中。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劉邦知曉過後,也是不惱,反而罷免了一切罪責,還對其說到爾等忠心於漢朝當中無人能出其右,可見劉邦對於他們忠心的評價有多麼高,因為右指的即使尊貴一面!

當然,除了身份上的尊貴之外,在古代的等級制度之下,大多是將這樣的左右劃分在了一些禮制之上,所以在當時我們都講究的是坐北朝南,並且在會議賓客之時,尊貴的客人往往被安排在了右側宴席位置之上。

而面見君王之時,一些有權勢的大臣拜見天子之時,也是陳列在右側,而一些地位不及前者之人,通常是站在左側,所以,這樣的禮制,很好的將左右人群進行了劃分,這就是封建等級制度!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左右博弈——為何總說旁門左道而不說旁門右道

而在民間當中,很多禮制也是以左右進行劃分,在長久的發展之下,民生建築也開始出現這樣的左右設計劃分,位於左邊的往往是貧民階層的居住所,而右邊是較為富碩的人家。

直到後來的歷史發展之下,旁門左道才最後被人寓意為邪門歪道,與主流道路相互違背!所以,練習旁門左道之人,一直會遭人唾棄、鄙夷!

結語:

可見,在華夏文明當中,每一個詞、一個動作、一個方向都蘊含著極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即便是最為微小的一個劃分,展現出來的是一個身份的差別,地位的區分,不虧是中華文明數千年以來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