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蒲松齡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翻譯時稍有改動。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東郡有一位耍蛇人,姑且稱他為張三(原文只說他是某甲,就是某人),以養蛇和蛇戲表演為生。

張三養了很多蛇,其中有兩條蛇都是青色,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兩條青蛇額頭上都有紅點,靈動溫馴,非常聽話,只要張三發號施令,青蛇總是會照著做。張三很喜歡這兩條青蛇,對它們也比其他蛇好。

一年之後,大青死了,張三想著再找一條蛇補上,但一直沒看到合適的。

一天晚上,張三寄宿在山上寺廟裡。天亮以後,他開啟隨身攜帶的竹筒,發現二青也不見了,他傷心欲絕,差點想不開。他四處呼喚尋找,每一處草叢都看了,但始終沒有發現小青。後來出門幾步,聽到柴草中有聲音,打鎧一看居然是二青!失而復得,張三喜極而泣!

奇妙的是,二青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張三大喜,餵了二青,指著小蛇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這小傢伙是你推薦來的嗎?拿出食物給小蛇吃,小蛇雖然不肯離開,但是也不敢吃食。二青看到後,含住食物喂小蛇吃,好像主人把食物讓給客人一樣。張三又拿出食物喂小蛇,小蛇放心吃了。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吃完後,小蛇跟著二青,進入了竹筒裡。後來,張三開始飼養並訓練這條小蛇,小蛇靈性不錯,很快都學會了,與二青一樣。於是,張三為它取名小青。

從那以後,張三經常帶著二青、小青去表演節目,掙了很多錢。

養蛇人做蛇戲表演,最大隻用二尺左右的蛇,超過二尺,一般就會丟掉。因為大了的話會很重,不方便帶也不會很靈活,看戲的人也覺得害怕。二青已經超過二尺了,張三一直覺得它溫順,所以沒丟掉。

又過了三年,二青已經三尺多長了,竹筒幾乎裝不下了,張三決定把她丟掉。

有一天,張三來到淄縣東山,覺得這裡不錯,適合放生。他把二青餵了美食,然後說了幾句祝福的話,讓二青離開。二青出了竹筒,沒走多遠又回來,在竹筒邊徘徊。張三勸說:去吧,去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筵席,我們到了分別的時間了。從此以後,你就隱身在大山之中,以後一定會成為神龍的!這小小的竹筒,哪是你久居之地呢?

二青聽了之後,離開了。沒多會兒,它又回來了,用頭頂著竹筒,而裡面的小青也在動,似乎想出來。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張三恍然大悟:看來二青是要和小青離別啊。他開啟竹筒,放出小青,小青出來後,和二青纏在一起,互相吐著舌頭,似乎在說著離別的話。沒多會兒,兩條蛇都離開了。張三正想著小青會不會回來了,發現小青已經回來了,進入了竹筒裡,

以後,張三帶著小青表演,同時也物色合適的蛇,作為補缺,但一直沒有看到好的。小青逐漸長大了,已經不方便攜帶和表演了,張三很著急。

後來,張三弄了一條蛇,也算溫順,但是終究不如小青。那時候,小青已經像小孩子的手臂那麼粗了。

回過頭來,再說二青。

二青在東山中,一開始只敢躲著,後來膽子慢慢大了,經常出來覓食,當地的樵夫上山砍柴,經常能看到。又過了幾年,二青已經有九尺多長了,粗如大碗,可能有領地意識吧,它慢慢學會出來趕人。行人路過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甚至不敢從那裡經過。

這一日,張三從東山路過,大青蛇聽到後,從很遠的地方就飛奔而來,如同狂風。張三一看,好傢伙,一丈長、碗口粗的大蛇向自己跑來,嚇得抱頭鼠竄。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張三一邊狂奔,一邊回頭看大蛇,大蛇越來越近,張三發現這青色大蛇額頭上居然還有一個紅點,忽然想起來,應該就是二青。於是,他放下扁擔,大聲說:二青,二青,是我啊!大青蛇聽到後,突然止住腳步。

二青來到張三跟前,認了一下,忽然變得小鳥依人,蹭張三的手和腿,還纏在張三身上,就像當初張三調教它一樣。

張三也發現,二青這是認出了自己,和自己親熱呢。但是,此時的二青已經又長又粗又重了,可能也不知道輕重,張三被它纏得太緊,差點呼吸不了。但是,張三不敢反抗,只能任憑二青纏著。

過了很大一會兒,二青才從張三身上下來。

張三看了看二青,拿出竹筒,祝福小青說:我早就想著把你放生了,一直沒有好時機。現在好了,二青在這裡,你跟它去吧,也算有了夥伴。

小青在竹筒裡,似乎不認得二青了,也可能是害怕了,不敢出來。

民間故事:放生龍蛇

張三又對二青說:它本是你帶來的,現在你可以把它帶走了。對了,我要囑咐你一句:深山老林,並不缺食物,你吃草木也罷,吃兔鼠也罷,這是大自然之天性,無可厚非。但是,你可不能吃人,否則就是犯了大罪,會遭到天譴。

此時,小青已經出來,跟二青親暱在了一起,聽到張三說的話後,兩條蛇居然點了點頭,似乎聽懂了。

張三擺了擺手,示意它們離開。於是,大蛇在前,小蛇在後,慢慢越走越遠。所過之處,草叢、樹木都被壓扁分開,向兩邊倒下了。

張三向著兩條蛇離開的方向,佇立張望,一直到看不見蛇了,這才離開。打那以後,有人的時候,兩條大蛇不見了,當地又恢復了正常,人們也不用擔心被蛇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