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1858年11月,年僅22歲的陳玉成對湘軍採取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湘軍精銳老兵6000餘人,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被斬殺,此為三河大捷。對此,胡林翼痛苦萬分:湘軍老兵慘敗,多年之積蓄毀於一旦,元氣大傷,士氣難以恢復。曾國藩更是傷心難過,弟弟曾國華被殺,連屍體都找不到,無法向祖宗交代。

三河之戰被殲滅的6000老兵,是羅澤南一手培養起來,是第一支公開打出“湘軍”旗幟,而非“湘勇”的武裝力量,也是曾國藩發家之資本。李續賓呢?羅澤南最得意弟子,太平天國武昌、九江兩大重鎮,就是他打下來。換句話說,陳玉成差點毀了湘軍老底,取得巨大勝利。然而,陳玉成此後對戰湘軍,就再也沒有取得勝利。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1858年12月,剛取得三河大捷不久,陳玉成出兵攻打宿松,被鮑超、多隆阿擊敗,返回太湖駐紮。接著,聯合李秀成發動二郎河之戰,再次被鮑超、多隆阿擊敗,本人差點被一炮打死。

1860年10月,陳玉成從東線返回桐城,試圖直接解救安慶,與多隆阿、李續宜部湘軍展開激戰,結果還是失敗。為此,陳玉成決定西征武昌,迫使湘軍回援。

1861年5月,陳玉成聚集5萬兵馬,紮營集賢關,連續與曾國荃、鮑超、李續宜、多隆阿等戰鬥。結果呢?麾下精兵損失殆盡,不但安慶無法解圍,連老本都差點丟光了。

1862年4月,陳玉城屯駐廬州孤城,連續被多隆阿擊敗。無奈之下,陳玉成投奔壽州,結果被叛徒苗沛霖逮捕,受凌遲處死。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從上述戰鬥可知,三河大捷後,陳玉成一旦遭遇湘軍,基本都是失敗,從未取得勝利,一路被吊打,直到敗亡都沒有機會翻身。要知道,李續賓麾下湘軍戰鬥力最強、戰鬥經驗最豐富;李續賓本人綜合實力也強於曾國荃、鮑超、多隆阿、李續宜,是絕對第一名將。

就拿大夥熟知的曾國荃“吉字營”,鮑超“霆軍”來說,這兩支軍隊都是1856年才組建,起初兵馬只有3000餘人。宿松之戰、二郎河之戰時,鮑超麾下兵馬只有4000餘人;安慶之戰時,曾國荃“吉字營”兵馬8000餘人,與李續賓巔峰時期的萬餘精兵相比,還是差一點。

那麼,為何三河大捷過後,陳玉成一旦遭遇湘軍,幾乎都慘敗?陳玉成打贏湘軍王者,為何就搞不定“青銅”呢?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湘軍調整戰術,步步為營,多兵種聯合作戰

第一悍將李續賓戰敗,6000精銳老兵陣亡,原因何在?孤軍冒進,進行不擅長的“運動戰”,結果被陳玉成找到戰機,一舉殲滅。李續賓此次敗亡,與曾國藩3年前在湖口、九江被石達開弔打之經歷,如出一轍。1854年,曾國藩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以橫掃千軍萬馬之氣勢,縱橫千里長江。結果呢?後勤被截斷,石達開尋找戰機,將他暴打一頓。

三河慘敗後,湘軍調整戰術,步步為營,沿著長江一路推進,蠶食太平天國勢力範圍。步兵、騎兵、水師協同作戰,相互策應。深挖戰壕、構建柵欄、修築堡壘、廣建炮臺,把運動戰變為陣地戰、攻堅戰,從進攻一方變為“防守”一方。如此一來,陳玉成就難以搞定了。

原因很簡單,太平天國沒有水師,長江控制權在湘軍手裡,消耗戰打不起。拿下蘇常之前,太平軍武器裝備遠遜於湘軍,尤其缺乏重型武器,無法摧毀湘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安慶之戰,陳玉成就敗在缺乏水師、重武器上。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封地制下,陳玉成戰鬥失去靈活性,戰術呆板

湘軍調整作戰策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玩起了“龜殼戰術”,將進攻一方變成“防守”一方,吸引太平軍攻堅,找到了對手命門。那麼,陳玉成就沒有辦法剋制“龜殼戰術”嗎?答案是有,但很難實行,因為封地制在作怪。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為防止諸侯一家獨大,乾脆執行封地制,給諸侯劃領地,自己防守轄區。安慶,位於長江中下游,首都天京最後一道屏障,是英王陳玉成的勢力範圍。所以,湘軍圍攻安慶,陳玉成必須要救援,還得盡全力。

湘軍攻打安慶,陳玉成本可以率兵攻打武昌,調動湘軍主力回援。或者,挺進清朝防守力量薄弱之處,如河南、關中等地區,尋找新突破。但是,陳玉成捨不得安慶,他全部的資本都在這裡,豈能輕易放棄呢?如此,陳玉成戰鬥失去了靈活性,被湘軍死死拖住,耗盡了精銳。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太平軍不團結,各自為戰,陳玉成孤掌難鳴

封地制下,諸侯死守領地,不但失去戰略機動性,且彼此之間矛盾重重,互不統屬,壓根無法團結一致對付湘軍,還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三河之戰後,陳玉成遭遇湘軍,逢戰必敗,與內部相互傾軋,隊友不賣力,關係很大。

三河之戰,陳玉成分割包圍湘軍,李秀成也及時趕來增援投入戰鬥,全殲煙敦崗敵軍,而後直接圍攻李續賓大營,取得大捷。但是,接下來的二郎河之戰,李秀成則儲存實力,沒有奮力殺敵,給太平軍造成無法挽回之損失。

二郎河之戰,陳玉成親自指揮戰鬥,太平軍奮力拼殺,與鮑超、多隆阿部湘軍展開激烈肉搏戰。李秀成在後路,稍遇挫折就儲存實力,鮑超得以從陣後調集所部“洋槍隊”,數百根洋槍齊射黃傘蓋下,陳玉成衛隊死傷慘重,被迫退下陣來。

三河大捷後,陳玉成逢湘軍必敗,原因何在?

從戰鬥過程看,若是李秀成全力以赴,奮力拼殺,太平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是可以擊敗鮑超、多隆阿的。要知道,湘軍最後獲勝,靠的是鮑超從陣後調來的“洋槍隊”,給陳玉成致命一擊。但是,湘軍兵力少,也不敢追擊。

綜上所述,三河之戰後,湘軍憑藉清朝國力,及時調整作戰策略,步步為營,步兵、騎兵、水師協調行動。再則,湘軍搞“龜殼戰術”,引誘太平軍攻堅,打起了消耗戰。陳玉成呢?後勤、武備、兵員素質本就比不過湘軍,“封地制”下還失去了機動性,隊友也不全力配合,自然無法打敗湘軍。所以,陳玉成打不贏湘軍,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太平天國內部混亂,大勢已去使然。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