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亞洲東部的叢林裡,老虎是獸中之王;在非洲的稀樹大草原,獅子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然而,在歐洲和北亞廣袤的亞寒帶針葉林中,似乎沒有一種食肉動物能佔據絕對優勢。這裡有四種大型食肉動物:棕熊(100-400千克)、狼(30-50千克)、歐亞猞猁(15-30千克)和狼獾(10-18千克),它們習性各不相同,在生態系統中分別飾演不同角色,形成了“一超三強”的多極化格局。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討論的是亞寒帶針葉林生態系統,北亞東南角烏蘇裡地區的針闊混交林中有老虎,北極圈內有北極熊出沒,這些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棕熊:超級雜食者

棕熊是亞寒帶生態區最大的食肉目動物,但它卻是雜食性的,日常以素食為主,與其他食肉動物不構成強烈競爭。棕熊只有在初冬和春天的時候吃肉比較多,目的是補充蛋白質,主要透過食腐獲得,這個時候狼和猞猁都深受其害。

在北美的研究表明,成年公棕熊幾乎100%能搶到狼群的獵物,即便面對十幾只的大狼群。至於小狼群,母熊甚至​亞成年棕熊就能得手。歐亞的狼群體型和規模均遜於北美,棕熊搶食更容易。獨居的猞猁更沒有本事在棕熊面前保住獵物,在北歐、東南歐和遠東,學者都發現過棕熊循著猞猁足跡獲取獸屍,猞猁的獵物有5-27%最終會落入棕熊之手。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棕熊和狼獾都是清道夫,當兩者在獸屍旁邊相遇,棕熊將佔據優勢。狼獾對狼和猞猁只能撿剩飯,棕熊有能力直接把它們趕走。在克斯諾亞爾斯克地區,1987年春,研究者透過直升機觀察到,一隻棕熊在大口啃食獸屍,狼獾在一邊耐心等著輪到自己。

棕熊有時也會對其他食肉動物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脅,狼、猞猁和狼獾對此的態度都是“惹不起,躲得起”。在白俄羅斯,棕熊經常逼迫親狼,意圖傷害幼狼。2018年7-9月,一隻公棕熊經常在狼窩附近晃悠,狼夫妻最後乾脆放棄了這個窩,這之後熊也不來了。2019年5月,兩隻棕熊經常跟蹤狼爸狼媽,它們最後找到了狼窩,把整窩小狼都殺死了;2018年5~6月也有一窩小狼被熊滅了。對狼來說,躲避棕熊對幼仔成活非常重要。

體型碩大的棕熊實力遠非狼、猞猁和狼獾可比,甚至超過獅、虎,是亞寒帶針葉林中唯一一種超級猛獸。但由於熊雜食,且行動相對笨拙,無法像獅、虎那樣對百獸產生很強的壓制作用。正因為此,“三強”才得以在這裡各顯神通。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狼:最強捕食軍團

狼和歐亞猞猁是歐洲和北亞的兩種頂級捕食者,但相比之下,狼處在更高的位置。首先,狼的獵物個頭比猞猁更大,它可以將馬鹿和野豬作為主食,而且是成年駝鹿和歐洲野牛的唯一捕食者。而猞猁主食野兔和狍子,只是偶爾捕食成年馬鹿和野豬。

其次,由於狼個體大,食量大,而且成群活動,它對有蹄動物種群的控制作用通常比猞猁更強。狼是極具耐力的狩獵者,它們能以8-9km/h的速度連續奔跑幾個小時,還能保持50-70km/h的高速衝刺20多分鐘。據專家觀察,四隻狼是狩獵馬鹿的最佳團體,獵捕野牛則最好上大群,但實際上一兩隻狼就能殺死很大的獵物。

第三,狼的存在有時會導致猞猁調整飲食,這證明狼對食物資源的利用更高效。在歐洲,儘管狼最喜歡的獵物是馬鹿,猞猁最喜歡吃狍子,但狼也抓狍子,猞猁也抓馬鹿,因此兩者存在一定競爭。研究顯示,在有狼的地區,猞猁會較少捕食狍子(從62%降至28%),更多捕食野兔(從3%增至20%),以減少與狼的競爭。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第四,狼群偶爾搶劫猞猁。狼總體而言是個捕食者,但與猞猁相比就是清道夫。研究人員在白俄羅斯記錄到4次狼群搶劫猞猁,有兩次被搶的是帶仔雌猞猁,還有兩次是獨居猞猁,搶劫者為2~6只狼。在波蘭,猞猁的獵物有五分之一最後被狼撿了去。

狼有時仗著個頭大或“狼多勢重”欺負其他食肉動物。在瑞典,動物學家在1200天的追蹤中,3次記錄到狼殺死赤狐。儘管比較罕見,狼也襲擊狼獾,尤其是因落入陷阱而跑不掉的狼獾。狼獾特別難纏,又擅長爬樹,而且肛門處有發達的臭腺,能透過“放臭屁”把狼燻跑。在勒拿河流域某地,有一隻狼獾爬上了樹,一群狼將它圍住,除了啃較矮的樹枝撒氣外無計可施;在該地區,研究者在五年的時間裡未確認一起狼捕殺狼獾的事件。

在亞庫特某地,1994年4月,兩隻狼趁一隻狼獾啃食狍屍的時候襲殺了它。同年11月,三隻狼將一隻狼獾驅趕上樹,狼久久不離去,狼獾最後被凍死在樹杈上。總體來說,狼是狼獾的最大天敵,據粗略估計,狼造成的狼獾死亡率約佔死亡總數的3-6%。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連未成年棕熊都可能淪為狼的受害者。在堪察加半島中部,1978年,一對狼夫婦殺死了一隻幼熊;1999年,三隻狼追捕母熊和幼仔,成功殺死了一隻50千克的幼仔,兇手之一是隻60千克重的大雄狼。1950-1970年間,白俄羅斯狼和棕熊數量都有很多,但20年間只發生了一次狼殺死棕熊,遇害者為一隻3歲的亞成年熊。

猞猁:精緻的殺手

歐亞猞猁體型比狼小,又是獨居動物,其實力遠不如狼群。然而,與狼相比,猞猁似乎更有獸王的樣子。在猞猁與狼的較量中,吃虧的往往是狼。過去常有人說狼是猞猁的天敵,此乃訛傳。迄今為止,狼殺猞猁的記錄只有兩例,一是1937年俄羅斯的雙狼殺單猞猁,二是21世紀初白俄羅斯的狼群3次襲擊猞猁母子,其中一次殺死了一隻幼仔。在歐洲和西伯利亞8個地區的研究都顯示,狼無法影響猞猁的分佈和數量。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相反,猞猁殺狼要多得多。如果猞猁密度較小,還可以與狼共存,如在波蘭、瑞典等地。但如果猞猁密度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如在白俄羅斯納利博基森林達到了8只/百平方千米,狼就遭殃了。猞猁會在狼崽子滿週歲以前,把它們都給殺光了,經常是整窩狼崽被一窩端。由於猞猁的屠戮,2016-2018年納利博基森林裡狼的繁殖陷入了停滯,成年狼被迫冒著被獵人獵殺的危險,到森林周邊地區繁殖。

如果你認為猞猁只敢偷偷對狼崽下手,那就錯了。在白俄羅斯,有兩隻臨產的母狼被猞猁襲殺。有隻母狼在窩邊看護幼仔,但當它看到一隻大個體雄猞猁出現,就立即逃走了,一窩幼仔都被猞猁咬死。還有隻小個體母狼和它的一窩幼仔一起消失了,專家懷疑也是猞猁乾的。2017年4月,一隻雄狼和一隻老猞猁面對面打了一架,老猞猁贏了,雄狼被擊中了肚子,疑似傷重而死。白俄野生動物專家瓦迪姆說,大個體雄猞猁單挑可勝任何一隻狼。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猞猁對其他食肉獸的殺心遠比狼重,其飲食中食肉獸佔比高達4-12%,在它的胃容物中經常可以找到赤狐、松貂、家狗、野貓和狗獾的殘餘物,這還不算為清除競爭對手而殺了沒有吃的。

赤狐是猞猁的常規獵物,雖然狼和猞猁都會刻意清除赤狐,但猞猁殺的赤狐比狼多得多,有隻猞猁一天就殺了3只赤狐。猞猁的大腳掌更適合在雪地上行走,一到冬天赤狐就遭殃了。在俄羅斯,在猞猁繁盛的地方,一到隆冬季節赤狐就會絕跡。因此,赤狐很害怕猞猁,它經常為了討口剩飯吃而循著狼的蹤跡,但從不敢跟蹤猞猁。

與狼不同的是,猞猁是伏擊型獵手,除了巡視領地,它都是躲在隱蔽處。一旦發現獵物出沒,它就慢慢靠近,然後猛地撲出來將獵物擊殺。耐力是猞猁的弱項,它追逐獵物通常不超過20米。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白俄羅斯森林裡的研究發現,百獸包括狼聞到猞猁的氣味都很緊張,如臨大敵一般,卻都不怕狼的氣味。其中緣由是,狼天天到處刷存在感,百獸都習慣了,因此它們更害怕行跡隱蔽的猞猁。馬鹿、狍子和赤狐緊張是因為猞猁是它們的天敵,而狼緊張是因為猞猁是它的“童年陰影”,唯獨駝鹿面對猞猁氣味表現得很淡定,這也反映了駝鹿的體型確實超出了猞猁的獵捕能力範圍。

狼獾:職業清道夫

狼獾的捕獵能力較差,它主要扮演清道夫的角色,靠吃狼和猞猁獵獲的獸屍為生。在歐洲和北亞的清道夫中,狼獾對烏鴉、松鴉、赤狐、貉和松貂等均佔優勢,僅次於棕熊。狼獾作為清道夫比棕熊更專業,它在狼、猞猁兩大強敵的夾縫中活得很滋潤。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挪威和芬蘭,狼獾很樂意與狼共享棲息地,尤其冬天,它對狼的獵物非常依賴。在瑞典,狼獾領地和猞猁完全重疊。這裡狼獾的主食是馴鹿,佔85%,而其中61%是撿猞猁捕獲的鹿屍。猞猁每年提供的馴鹿肉(扣除猞猁自己吃的部分),是狼獾年需求量的兩倍,是狼獾每年自己獵獲量的20倍。

狼獾雖然貪食,而且兇猛好鬥,但並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樣為了一頓飯不要命。在處理與兩種更大的食肉動物的關係方面,狼獾非常謹慎,很少玩硬的。狼和猞猁主要在獵殺後的頭幾日進食,狼獾則在它們放棄之後繼續吃好久,直到將獸屍啃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狼獾和猞猁雖然共享領地,但近距離接觸極為罕見。它們之間的戰爭像一場“超視距的威懾戰”,它們都具有發達的嗅覺,當意識到對方在前方的時候,通常就會停止前進,避免發生遭遇戰。其中狼獾是更為敏感的一方,它通常在距離猞猁100-400米的時候做出反應,及時迴避。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研究者統計了同域棲息的狼獾與猞猁相隔的距離,發現多在1000米以上,相遇的機率只有1%。當它們相遇,有80%是狼獾退讓,10%是猞猁退讓,10%是兩者都撤退。在挪威和瑞典,學者都觀察到過猞猁打跑狼獾的畫面。狼獾獲取的猞猁獵物,有71%是撿剩飯,29%是偷竊,從來沒有強搶的。

由於狼成群,而且狼群是狼獾主要天敵,因此狼獾面對狼的時候更加小心。在俄羅斯的西薩彥嶺地區,狼獾喜歡吃狼的剩飯,它經常跟著狼群,但每次都比狼群晚到1~2天。研究者只發現過一例狼群在進食,狼獾在遠處等著。在北亞多地都記錄到過狼獾偷吃獸屍被返回的狼群攻擊,如果它不能及時逃上樹,就有可能被狼咬死。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挪威,狼獾在高海拔地區更為活躍,因為在低海拔地區容易遭遇狼。這裡的狼獾從不敢循著狼的蹤跡,儘管這種做法找獸屍很高效。狼獾平均在狼捕獵後5。5天前來造訪獸屍,若狼吃了一次就再也沒回來,狼獾平均3。2天前來造訪;若狼又回來過,狼獾平均8。9天造訪。

狼獾嗅覺敏銳,而且活動能力很強,因此能很快發現狼和猞猁捕獵。而且狼獾有一個習慣,當它發現狼或者猞猁的獵物,就把獸屍肢解,然後一塊塊地運走藏起來。這種策略使它既能獲取更多的肉,又能避免與狼和猞猁發生衝突,這正是狼獾的智慧。

狼獾體型比猞猁還小一些,但它非常勇敢,實力亦不容小覷,單狼和猞猁都對它頗為忌憚。在俄羅斯北部,曾有隻瘦弱猞猁被狼獾殺死。因此,對狼和猞猁這兩位精緻的獵手來說,有時候與其和狼獾糾纏,倒不如再去抓一隻獵物來得實在。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狼殺死的狼獾

研究者統計了北歐1846~1970年“三強”的種群數量變化,發現:①狼獾數量與猞猁正相關;②當狼的密度較高的時候,狼獾數量與狼負相關,但當狼密度下降到一定閾值以下就是正相關了。因此,狼獾受益於猞猁和低密度的狼,而高密度的狼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狼獾。

“一超三強”的多極化格局

單從殺戮記錄來看,猞猁殺狼多於狼殺猞猁,狼經常捕殺狼獾,而狼獾又有殺猞猁的記錄,似乎存在三角剋制關係。其實不然,殺戮記錄中某一方佔優是由環境導致的。

例如,這裡邊狼獾的分佈區是最靠北的,而猞猁不能很好適應太深的積雪,在狼獾殺死瘦弱猞猁事件的發生地,狼獾密度是猞猁的十倍多,這說明當地環境對狼獾友好而不太適合猞猁。而在當今歐洲的森林裡,生境異質化程度很高(有很多倒木和灌木叢),狼群在開闊地帶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猞猁卻得天獨厚,它可以躲在暗處,隨時準備給落單、脆弱的狼致命一擊。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總的來說,在亞寒帶針葉林裡,棕熊最強,但相對與世無爭。狼群的實力超過猞猁和狼獾,但受限於針葉林的環境,狼無法維持大群。“三強”成年健康個體單挑在一個級別上,它們能做到有來有往。借用前蘇聯學者的一句話來說,這四種大型食肉獸之間的競爭關係是穩定而平衡的,沒有一種能強烈抑制、排擠其他幾種。因歐洲和北亞的動物世界呈現出“一超三強”的多極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