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統二年,小關之戰的勝利,解決了西魏立國以來的第一個大危機!

小關之戰的勝利,解決了西魏立國以來的第一個大危機,使得宇文泰有工夫坐下來思考另外一個嚴重的危機:饑荒。大統二年,即小關之戰勝利的當年,關中爆發了嚴重的旱災,糧食大規模歉收,百姓無糧,已經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按照常理,宇文泰應該立刻想辦法籌措糧食,先解決燃眉之急。但曾在小關之戰中出過奇謀的西魏版陳平——宇文深,卻給宇文泰出了一個與糧食毫不相關的主意——打弘農。

弘農,郡治在今河南靈寶,所轄區域原包括華州、陝州以及晉南一帶的地方。潼關—函谷孔道穿越弘農郡的核心地帶,東端的函谷關地勢險要,是關中出兵向東的必經之路。《水經注》雲:“(黃河)歷北出東崤,通謂之函谷關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陝,車不方軌,號曰天險。”打下弘農、佔據函谷之險,在關中強於關東時有高屋建瓴的戰略意義,但在關中弱於關東時,打下這個孤懸於外的據點,需要耗費大量後勤補給來維持,有些得不償失。

大統二年,小關之戰的勝利,解決了西魏立國以來的第一個大危機!

西漢末年王元說隗囂曰:“請以一丸泥東封函谷關,圖王不成,其弊足霸矣。”三國時曹操西征馬超、韓遂,亦是逆行函谷、潼關一線。在災荒之年還要主動出兵伐人之國,看起來這是自尋死路,但宇文泰居然同意了宇文深的建議。大統三年(537年)秋七月,宇文泰率丞相府所領十二軍出征。十二軍是西魏北周府兵系統的雛形。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西遷關中後拜宇文泰為丞相,宇文泰對軍隊建制進行了改革規範,規定國家軍隊都屬丞相府統轄,十二軍皆以大將軍統領,各軍大將都是武川舊將或平定隴右時招納的大將,分別是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於謹、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

大統二年,小關之戰的勝利,解決了西魏立國以來的第一個大危機!

這其中包括了後來八柱國中的5人(李弼、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除宇文泰和元欣兩位,另一位柱國李虎史無明文為何不在這十二將中,但看這個時期李虎的行動,圍攻靈州的重大戰役,他排位尚在趙貴之前,似乎其位望和賀拔勝一樣也是高於十二將的。丞相府十二軍的統軍大將全部出征,除此之外,剛剛被梁武帝釋放回到長安的大將賀拔勝、宇文泰外甥賀蘭祥、尉遲迥和尉遲綱兄弟也隨軍出征,只留下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導留鎮長安。從徵的陣容之齊整,為西魏開國以來前所未有。

大統二年,小關之戰的勝利,解決了西魏立國以來的第一個大危機!

但是這麼豪華的將領配置,所領總兵力卻不過萬人。要知道平定關中隴右後,宇文泰的兵力已有數萬人,雖不及高歡兵力雄厚,但也絕不會可憐到只有這點人。給我們的印象好像是,一個家財百萬的人,只肯拿出幾千塊錢投資做生意。以至於這場將多兵少的戰役,看起來像是一場賭博。

那麼西魏軍隊都哪裡去了?答案還是饑荒。關中三輔的糧食已經到了連軍隊也供應不起的地步,除了必備的中央軍主力,其餘軍隊全都散開到各州就食。甚至弘農之戰本身,也是為了解決糧荒,弘農有東魏設定的大糧倉,不管夠幾年吃的,先搶過來再說,否則遲早有一天,就連優先保障糧食的中央軍也要餓死在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