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乾隆帝:朕也想選嫡子繼位,但無奈幾個嫡子都沒有我能活啊。

按照古代的傳統繼承規則,乾隆帝剛開始的確是想要冊立皇后的孩子為儲君,只可惜兩任皇后的皇子,都沒有這個命數,無奈之下,乾隆帝只能從庶子中選擇繼承人。

因為之前看中的繼承人接連早逝的打擊,乾隆帝直到很晚的時候才重新選擇儲君,而那時候能夠讓他挑選的皇子,已所剩無幾,最終矮子裡挑高個,選中了十五皇子永琰。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的確有意冊立嫡子為儲君

從先秦時代開始,周天子就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通常來說,皇后生的孩子要比其他庶出的皇子,要有優先繼位的資格,但清朝不一樣。

皇太極尚且還是正室所生,但順治帝、康熙帝與雍正帝,都不是嫡子。

清朝大致上,其實並沒有非嫡子繼位不可的規矩,從前的立嫡立長,在清代變成了立賢,到底選擇哪個皇子為繼承人,完全看皇帝的意思。

康熙時期,最後一次公開冊立太子之後,從雍正朝開始,清朝秘密冊立儲君,皇帝都是將繼承人的名字寫好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待先帝殯天才能開啟。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乾隆帝的髮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從潛邸時代就服侍乾隆帝,二人有兩個皇子,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璉乃是皇次子,也是嫡長子。

永璉尚且年幼,乾隆帝就有意將其作為儲君培養,但這個孩子才八歲就夭折了。

之後富察皇后又生下了永琮,乾隆帝再次動了立儲的心思,可這個孩子也在一歲多夭折。

富察皇后崩逝後,嫻貴妃那拉氏成為繼後,也生下了兩個皇子,其中十三皇子永璟早夭,而十二皇子永璂,成為了乾隆帝唯一的嫡子。

但乾隆帝與那拉氏的感情不如與孝賢皇后,對於永璂,乾隆帝倒也沒想將其冊為儲君。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與繼後那拉氏反目,永璂受到生母連累不受乾隆帝所喜,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甚至連個貝子的爵位都沒有,之後乾隆帝沒再立後,自然也無嫡子能繼位。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超長待機,無子可選

乾隆帝的確膝下有不少皇子,多達十七人,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帝是史上最長壽皇帝,活到了八十九歲的高齡,他身強力壯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想著立儲。

因為想要冊立嫡子的心願接連落空,乾隆帝也想過庶子,最出色的就是五皇子永琪。

永琪是乾隆諸多皇子當中最出色的一位,其生母愉妃珂里葉特氏儘管不得寵,但永琪本身文武雙全一表人才,乾隆帝非常滿意。

在所有皇子中,永琪是最早在生前獲封親王爵位者,乾隆立儲的心思十分明顯。

但是永琪也英年早逝,在被封王不久後也因病去世,這次打擊以後,使得乾隆帝很多年都沒敢再想立儲的問題,因為他覺得,自己看中哪個皇子,就會讓皇子離世。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但是,乾隆帝這麼一拖就是幾十年歲月,雖然乾隆帝本人非常長壽,可是他的兒子們,卻大多沒有繼承這方面的血脈,都活不過親爹。

除了幾個早夭的、英年早逝的,還有兩個皇子被過繼出去的。

到了乾隆帝晚年,重新考慮立儲問題的時候,皇子已所剩無幾,只剩下四個人,也就是淑嘉皇貴妃所生的永瑆、永璇,還有孝儀純皇后所生的永琰與永璘。

而且這四個皇子當中,永璘出生比較遲,乾隆想著立儲的時候,根本沒考慮他。

這四個皇子都是庶出,相對來說,永琰與永璘的生母魏氏,生前乃是令皇貴妃,代行皇后職責長達十多年,要比淑嘉皇貴妃尊貴得多,所謂立子以貴不以長,也是這個道理。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

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與繼後所生的孩子,都沒能成為繼承人,即便是永璉、永琮與永璂沒有早早離開人世,但也未必活得過乾隆帝。

反正,乾隆帝想要冊立嫡子為繼承人的念頭,註定是不可能實現了的。

而一大堆的庶子,大多數也沒能熬到乾隆帝立儲的時候,在此之前就去世了,乾隆帝退位的時候別說皇子,就連皇孫,都已送走了一大半。

僅剩的四個皇子,幼子永璘太小了不考慮,真正讓乾隆帝糾結的還是永瑆與永琰。

但綜合考慮之後,乾隆帝覺得永琰更出色些,而且性格比較好,永琰的兒子綿寧得到乾隆帝的青睞,最終乾隆帝只好冊立了永琰,讓他成為了繼承人。

乾隆帝分明有17子,為什麼要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