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明朝立國276年,傳了16個皇帝。這16個皇帝裡面,有不少“奇葩”。

比如,被稱為“蟋蟀天子”的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賢君,他卻有一個愛好:鬥蟋蟀。為了滿足他的愛好,各地官民紛紛採集上等蟋蟀送入宮中;

比如,被稱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不愛處理朝政,卻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心靈手巧的他,製作了一批精良的傢俱和娛樂工具。真是一位被皇位耽擱的能工巧匠;

比如,沉湎於酒色之中的明神宗朱翊鈞,因為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在執政後期竟然長達30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明世宗朱厚熜同樣喜歡不上班,長達20年不理朝政……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奇怪的是,儘管明朝出了這麼多奇葩皇帝,卻沒有一個太后趁虛而入,以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握皇權。

垂簾聽政,指太后或皇后代替皇帝處理朝政,殿上用簾子遮隔,以示避嫌。垂簾聽政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政治現象,自戰國、漢朝、唐朝、宋朝至清朝,出現了宣太后、趙太后、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等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只有明朝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現象。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朱元璋提前打了“預防針”。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為了防止皇帝的母族、妻族利用皇帝年幼或者無能,把持朝政,導致皇權旁落,特意作出了一個制度性安排:為皇子和公主安排婚事時,特別留意不會選取實力雄厚的家族進行聯姻,而是與開國功臣、中低階官員甚至平民家庭通婚。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明確規定“后妃不得干政”,否則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二是明朝皇帝大多數都是成年繼位。

朱元璋就不說了,建文帝朱允炆22歲繼位,明成祖朱棣43歲繼位,明仁宗朱高熾47歲繼位,明宣宗朱瞻基28歲繼位,明英宗朱祁鎮9歲繼位,明代宗朱祁鈺22歲繼位,明憲宗朱見深18歲繼位,明孝宗朱祐樘18歲繼位,明武宗朱厚照15歲繼位,明世宗朱厚熜15歲繼位,明穆宗朱載坖30歲繼位,明神宗朱翊鈞10歲繼位,明光宗朱常洛39歲繼位,明熹宗朱由校16歲繼位,明思宗朱由檢17歲繼位。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垂簾聽政一般是因為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朝政大事,只能由太后“代勞”。在皇帝繼位時已經成年的情況下,太后顯然沒辦法進行垂簾聽政。

三是明朝打造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政治構架。

明神宗朱翊鈞繼位時,年僅10歲,是明朝繼位時年齡最小的皇帝。由於明朝已經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政治構架,在高拱、張居正等人的輔佐下,很多朝政大事,不需要朱翊鈞親自處理,就能夠處理得妥妥帖帖。因此,朱翊鈞得以按部就班地學習和培養處理朝政大事的能力。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不過,明朝也有一次垂簾聽政的機會。

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朱瞻基病逝,朱瞻基的長子、年僅9歲的朱祁鎮登基為帝。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朝政大事。怎麼辦呢?有大臣提出,請朱祁鎮的祖母張太后垂簾聽政。此前,朱瞻基在遺詔中明確表示,朱祁鎮在國家大事上要請示皇太后和皇后再施行。

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有三大原因

照說,張太后有明宣宗的遺詔和大臣支援,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進行垂簾聽政。但張太后拒絕了,她回答:“不要破壞祖宗法。”

不過,張太后雖然拒絕了垂簾聽政的建議,但並沒有撒手不管,而是盡心盡責地輔助朱祁鎮。

【參考資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