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最近在補看美劇《行屍走肉》,真是不錯的解壓方式。

看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問題,東方的殭屍,和西方的殭屍有啥區別呢?

我們先看表面上的區別,再挖掘深層原因。

一,西方殭屍基本上只有一種

美國最早的殭屍電影拍攝於1932年,殭屍是由非洲巫毒符咒製造出來的,這些屍體能聽懂簡單的命令,跟趕屍差不多。

那時候,還沒形成典型的風格。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逐漸定型為現在的風格: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1,源頭先是核洩漏,後來一般都是病毒汙染。

2,透過血液感染,傳播性強。

3,世界末日景象。

4,人類在絕望中尋找出路。

5,對科技的警惕,對人性的讚美。

二,東方殭屍有級別分類

中國古代文字,關於殭屍的記載很多。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道:

殭屍有二:其一新死未斂者,忽躍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變形如魑魅,夜或出遊,逢人即攫。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詳也。

意思是說,殭屍分兩種,一種是剛死的人還沒下葬,起來作怪;另一種是沒有安葬的老屍,晚上出來遊蕩,性格兇殘。

很顯然,第一種相當於“詐屍”,第二種才是通常所說的“殭屍”。

林正英的殭屍系列電影,就是說的第二種殭屍。

這種殭屍,也有不同分類。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1,有白僵。

《閱微草堂筆記》卷七講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齒露唇外如利刃”。

2,有紅僵。

俞鳳翰的《高辛硯齋雜著》講到:

窗外立一人,面白,身火赤,向內嬉笑。忽躍入,徑至僕榻,伸手入帳,捩其頭拔出,吸腦有聲,腦盡擲去頭,復探手攫腸胃,仍躍去。……某術士頗神符篆,聞之曰,此紅僵也,幸面尚白,否則震霆不能誅矣。

3,有綠僵。

《子不語》的描述是赤目如火,遍體綠毛。

4,還有黃僵。

郭則沄的《洞靈小志》講到:

一宅有鬼作祟,掘床下有二屍,體生黃毛。

這些志怪筆記的記載,被網路小說發揚光大,這些白綠紅藍紫,也成為殭屍不同“修為”的產物。

而西方的殭屍,基本上沒有修為之分的。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區別,更深層次的在什麼地方呢?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三、同樣源於恐懼,西方是對災難,東方是對死亡

殭屍的故事,主要的源頭是恐懼。

有專家說,這反映了人類一種群體性的焦慮,對於不可知的恐懼。

說的沒錯。

還可以更具體一點。

西方殭屍成片成片出現,動輒世界末日,更多的是對災難的恐懼。

估計,當年歐洲黑死病的陰影還在。

按照西方的宗教觀念,世界就是在一場劫難中重生的,每個人都有罪,隨時等待審判。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美國拍攝的各類災難片,都多多少少帶有這種色彩,像《2012》這樣的,最後一定要有個方舟,把世界拯救一下。

而東方的殭屍,是不會成片成片感染的,它們更喜歡單打獨鬥。

外面的世界依然美好,只是主角們遇到了一系列事件。

然後,一定有頭戴道冠、身披道袍的高人出現,結合一系列高深法術,最終將殭屍消滅。

有的時候,殭屍也會表現的溫情脈脈,會與人類發生感情,但大多數時候,是作為反面,或者一定要分別的象徵出現的。

這反映的,是東方的死亡觀念,人鬼殊途,要各安其位。而殭屍,恰恰是異數,要麼被消滅,要麼被搭救,需要回到它所應該去的地方。

東方殭屍跟西方殭屍,到底有何區別?

四、每個殭屍片,都可以是一場思想實驗

這是我看《行屍走肉》時冒出的一個想法。

如果一個世界重置了,你所熟悉的生存模式不復存在,你該怎麼辦?

西方很多殭屍片,都是以這個思路為開端,讓想象力馳騁。

首先,已有的系統都崩潰了,無論你是什麼性別、什麼職業,都得重新開始;

其次,原來的像法律、藝術等技能用不上了,叢林技能更為重要:

第三,讓人性經歷求生、合作、犧牲的考驗;

第四,人們如何在低谷中重新獲勝……

等等。

東方的殭屍片,同樣可以做這樣的考量,不過思考角度要變一下:

如果一個關係親近的人變成了殭屍,你將如何取捨?

專門抓殭屍的高人,無情還是有情?

有殭屍,有法術,是不是存在一個更宏大的,不同於普通人類的世界?

……

這些可以無限展開,建構一個世界。

廢話那麼多,實際上,殭屍片最大的好處,還在於讓你認識到現世的美好,珍惜每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