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下苦知網久矣:你在爆肝熬夜寫論文,它卻一本萬利偷偷數錢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馬澍萱

天下苦知網久矣:你在爆肝熬夜寫論文,它卻一本萬利偷偷數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89歲老教授8年維權終獲賠70餘萬,到被討伐高昂的查重費用,最近,中國知網因知識壟斷的爭議再次站在風口浪尖。

不少網友紛紛感嘆,“天下苦知網久矣”。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因被知網擅自收錄百餘篇論文而將其告上法庭,最終勝訴並獲賠70餘萬。隨後,知網下架了趙德馨教授所有論文,並不再收錄他的文章。

趙教授迴應稱:“中國知網必須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與此同時,無數網友、媒體,甚至人民日報等官媒對知網的侵權以及“意氣用事”作出譴責。

或迫於輿論壓力,12月10日,中國知網道歉了。

知網稱,將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同時知網還表示,自2019年起,中國知網已開通作者服務平臺,所有作者一經實名註冊,即可無限期免費使用自己的作品。自2016年起,中國知網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八年前出版的文獻。

然而,“借雞生蛋,一本萬利”的盈利模式,以及對發表作品的買斷,都令知網備受爭議。

時代財經瞭解到,作家陳應松在12日接受的採訪中也表示,中國知網做的是“無本萬利”的生意。同時,他也打算起訴收錄了自己300多篇文章的中國知網。

知網在“拿”走你的論文

不過,對於知網“借雞生蛋,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雙向選擇。

過去,學術論文作者普遍將知網收錄自己的文章作為一種認可,甚至對自己評職稱有所加分。“因此大多年輕人不敢得罪知網,他們還要靠知網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有老教授這樣認為。

“還不是想要知網的引用率”。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在任教授向時代財經指出,目前知網引用率對高校教師評職稱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在成果評獎時會作為一個參考因素,證明成果的影響力。

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也向時代財經透露,過去醫院評職稱,專家會參考你是否在知網發表了文章,但現在已經不是硬性考核了。

換句話說,這只是錦上添花的部分,並非網友們認為的那樣必不可少,更不能將其美化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事實上,關於知網擅自收錄學術作品的情況一直都存在。

2008年,西北大學碩士畢業生袁瑢就因碩士論文《北寰集團危機管理體系構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知網擅自收入“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並對外銷售牟利一事,將知網告上法庭並勝訴。

直到2011年,知網才開始和各個期刊方取得授權,其中包括資訊網路傳播權,並在全球範圍內使用。也就是說,在2011年前收錄的著作中,不排除有大量像趙教授這樣既未經作者授權,也沒有期刊授權的“真空”地帶。

此外,知網侵權不僅涉及學術論文,科普文章作者也是受害者。

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目前既是食品行業從業者也是熱門科普博主的雲無心告訴時代財經,自己有多篇科普文章被收錄進知網,而被收錄進知網後從未有人聯絡他關於版權或者稿費的問題。

“他們這麼幹了好多年,我是去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才知道的,第一次輸入我的署名,就有990多篇了”。而截至發稿時,知網中收錄的雲無心老師的文章已達1007篇。另一位被收錄了400多篇的營養師、科普博主阮光鋒也表示,知網對他的文章是自動收錄的,本人並不知情。

同時,知網在收錄時還會對文章進行格式整理,“摘要、分類、關鍵詞什麼的是他們自己加的”,看起來就是作者本人配合收錄進行的整編工作一樣。

在被問及對於知網未經許可就收錄他們的文章並且牟利時,二者均表示較為牴觸。

“反感至極”,雲無心向時代財經坦言“他們收不收錄對我完全沒有價值”。阮光鋒也持相同觀點,“從心裡來說是比較牴觸的,而且我發的不是學術論文,對評職稱也沒什麼用”。而對於是否會像趙教授一樣維權,阮光鋒表示目前沒有這個想法,“真的很耗時間精力”。

事實上,因為平時並不關注知網,更不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被收錄引用,很多科普文章作者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知網偷偷拿去“賺錢”。儘管現在得知自己被侵權,但大部分在職作者也不願打耗精力耗錢的“長期維權戰”。

知網“拿”的動作很簡單,作者們“要”的動作卻很難。可謂是侵權一伸手,維權跑斷腿。

100元買入的論文,知網可獲得200萬收入

知網,本是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資訊化建設專案。不可否認,經過多年的資料收集,知網是目前中文文獻收錄最全的資料庫,同時也擁有最佳化查重演算法。

自從知網和大部分高校簽訂長期協議,眾多師生慢慢開始妥協、習慣於低價放出版權的行為。小紅書上甚至還有詳細步驟列出如何向知網申請100元的稿費,“薅知網羊毛”“知網發錢了”。然而事實上,一篇100元的學術論文或能給知網帶來228萬的收入(下載量*每篇下載價格)。

天下苦知網久矣:你在爆肝熬夜寫論文,它卻一本萬利偷偷數錢

天下苦知網久矣:你在爆肝熬夜寫論文,它卻一本萬利偷偷數錢

圖片來源:知網截圖

可以對比的是,作者為完成一篇論文熬夜是常態。雖然做學術研究、寫畢業論文並非單純為了稿費,但在知網畢業設計體系裡,辛辛苦苦幾個月,反覆修改幾萬字,最後只值不超過100元的現金稿酬和“面值”過百的檢索卡。從論文被收錄進知網的那一刻,除了作者名和下載轉引的資料量屬於你,其他的一切收入與你再無關係。

“100塊的成本對知網來說也太低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天天表示。據時代財經瞭解,以2008年(含)以後的稿酬支付標準為例,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300元人民幣的“CNKI網路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6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博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400元人民幣的“CNKI網路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中國知網隸屬的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1年的半年報顯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毛利率高達51。3%。2017、2019、2020年度報告中,其毛利率均高居上市平臺各項業務之首,且超過公司整體毛利率兩倍以上。2020年,僅同方知網就為上市平臺貢獻歸母淨利潤超1。92億元。

低成本、高收費也令曾與知網合作的高校放棄使用。2016年,北京大學就曾因知網連年漲價,費用過於高昂而決定停用知網。僅2010-2016年間,中國知網的使用費就共計上漲約132%,年均漲幅約19%。2019年,太原理工大學亦在官網釋出暫停使用中國知網的通知,理由同為報價上漲過多過快。

此外,也有院校如雲南大學,選擇脫離“知網之網”,選擇使用維普畢業論文設計系統,而創始人清華大學的畢業論文甚至不被收錄在知網中。

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小陳告訴時代財經,他的畢業論文“僅授予學校存檔以及基於教學和科研目的,在校園內(圖書館、資料室、校內網)供人瀏覽閱讀的權利”。

知識付費時代,知識就是金錢,但究竟是誰在用知識賺錢?

論文查重降重“又貴又累”

值得一提的是,因畢業論文需查重降重,不少畢業生也對知網充滿“抱怨”。

據瞭解,由於知網系統不對個人開放註冊,所以當學生想要進行初步查重和後續降重只有四種方式。儘管部分院校會給一到兩次免費查重機會,但實際操作時卻常常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學生額外自費的查重,一般是一百元以內的“知網”初稿檢測(商家稱含知網大部分資料庫)、其他學術網站監測(如萬方、維普等),還有兩百元左右的“知網”定稿查重(商家稱含比初稿檢測多“大學生聯合對比庫”和“學術聯合對比庫”)。

但事實上,所謂的“知網查重”,也沒有商家會給出官方資格證,學生也只能靠看評論、問同學等方法確定“靠譜的”商家。

12月11日晚23時59分,知網在其官方渠道釋出通告澄清稱:知網從不向任何個人銷售學術不端檢測服務。

“你達到了學校標準的15%其實並沒有用,哪怕你查重到了11%-12%,有些老師還是會告訴你再低一點,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自己花錢重新查”,2021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子陽告訴時代財經,老師們普遍會希望論文查重率低於公開標準,最好在10%以下。

此外,有部分院校不提供免費查重,有老師私下要求學生自費查重後提交。

獨立撰寫畢業論文的子陽首次查重便接近10%,為了保險起見,他仍在某軟體購買了兩百多元一次的“知網查重”和幾次其他學術網站的查重。對比不同價格的查重結果後,子陽向時代財經表示,“並不是越貴、庫越多就和學校的查重結果一致了,學校的查重可能更低也可能更高”。這就意味著,在學校不公佈具體資料庫的情況下,花高價買“與學校檢測基本一致”的查重實際上是買個安心。

然而,花錢查重只是開始。降重是新一輪難題。

首次查重接近15%的應屆畢業生小李自認時間充裕,選擇了在其他學術網站查重的方式。本以為能改一次就過,沒想到越降越多,“經常是降了之後會降成跟別的文章一樣”。從15%降到2%,花了小李將近兩百塊錢和整整五天的時間。

對於降重難的現象,年級排名20的子陽吐槽到“就連‘建立模型’‘進行對比’之類的描述性話語都算重複”。

在反覆查重降重上的開銷也並不只是本科生的痛。

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生溫溫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花了兩個星期降重,“尤其是實踐總結部分”,零零總總花了兩百多塊錢。

儘管知網官方表示“網路上銷售的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均是透過非法或者侵權手段獲得的”,但因院校無法給學生提供多次查重的條件,從老師到學生都會為了保險起見而額外進行查重。

重慶大學法學院翟翌教授也曾表示,不少學生為順利畢業,被迫以高價從“不正當渠道”購買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服務,“嚴重損害了學生群體的正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