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古代的踏青是幾月,唐詩告訴你,從元月到三月,踏過整個春天!

踏青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指春天出去遊玩。有人會問,踏青是幾月,是什麼時段,因為古詩詞裡常有,清明踏青時。難道踏青是指清明節左右的郊外遠遊嗎?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實際不止是清明,整個春天的出遊都可以叫踏青。但是古人為什麼特別用“踏青”二字呢,難道只是看起來很雅很美嗎?在古代,你說自己出去玩,肯定有人反對,但是說約著“踏青”,就沒有人指責,尤其是女孩子。因為“踏青”和風俗祭祀有關。

一,踏青和迎接春天的祭祀和儀式有關。上到皇帝,下到古代農村的村落,迎接春天都有各種盛大的祭祀集會和活動。

早到冬至,那是太陽北歸的開始,然後是盛大的春節,裡面涵蓋迎春,守歲,新年,元宵等各種戶外活動。仲春裡則有驚蟄農耕節,二月二,花朝,春社節,農曆三月裡有重要的三月三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這些節氣都需要人在戶外用古老的方式祭祀和慶祝。所以踏青,是橫貫了整個春天的,是身體力行的祝福自然,感恩春天和沐浴春天。

二,踏青是人和自然的親密相處,在天人合一,敬畏和愛護自然的古代社會尤其盛行,尤其古代中國靠獲得自然的陽光草木,提升人體自然免疫對抗疾病,運動是一種盛行的簡單的行為。比如有專門的元宵節風俗,盛行宋明,婦女也參加,出去走路,甚至是遊歷整個城市,稱之為“走百病”。

出遊可以推至年前的冬至,因為蒹葭出水,梅花初蕾,但那個時候氣候寒冷,大規模的青草並沒有發芽,所以正月前,就不叫踏青。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正月後,正是感受春天來到的好時候,正月初七,是女媧造人的紀念日,正月初八又是古代的穀日節,所以這兩個日子是一年中最早踏青的時候。天地生人,飲食思谷,自然要鄭重出去拜訪春天。所以有將正月初八定為踏青的日子,顯得鄭重。

“薄晚嘯遊人,車馬亂驅塵。

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

煙雲迷北闕,簫管識南鄰。

洛城終不閉,更出小平津。”唐朝長孫正隱《上元夜效小庾體同用春字》

這是唐朝的元宵節,要知道唐朝城池是採取宵禁的。但獨有這天,城門四啟,徹夜不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天白天夜晚真是出城的人浩浩蕩蕩。白天玩不夠還是晚上玩,浩大的郊遊讓長安洛陽周邊地區都繁華熱鬧。燈月兩重春。

不過通常踏青,還是二三月。因為此時真的綠草出芽,春風吹遍原野。

仲春二月頭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農耕節,此時天氣轉暖,人們出去郊外踏青,釆摘這個時候最新鮮的野菜。在古代農村還可以看到祭祀青龍的歌舞活動。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舊苑新晴草似苔,人還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悵,已後逢春更莫來。”唐韓琮《二月二日遊洛源》

之所以選擇這首詩,是因為這首唐詩點明瞭這天就是去洛源踏青。此時青草像苔蘚一樣茸茸生長出來,雖然不知道這位詩人為什麼惆悵,但是也許他是想在那裡再遇見心愛的姑娘。桃花依舊,人面不再。他無不心酸地想,明年不能這麼死心眼,得換個地方,戀愛失敗也是失敗呀。這個可以和崔護的“桃花依舊笑春風”互文。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白居易《二月二日》

這可以看到唐朝對二月二的重視,至少這是公認出城郊遊的好日子。這些高頭大馬的少年們可能出自不同的家庭,在這個日子裡同行,背後一定是風俗民情的支撐,或是去莊園祭祀,或是祈福,或是大家認同的放馬郊遊,順帶放飛自己。

說起挑野菜,這也是中國古老藥食同源的魅力。春天最嫩的野菜是可以清火養生祛病的。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盃。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唐朝劉禹錫《竹枝》

這裡的寫的是四川的踏青,山花如雪,結合劉禹錫所說,山上層層桃李開,這是春天的二月仲春,因為到了三月就是暮春,不是這樣滿山如雪的桃花李花。二月春花絢爛,也是女孩子結伴賞花之時,只是這個中間,誰會成為歷史上昭君一樣的美女呢?歷史已經成為歷史,最美的是眼前生動的民間姑娘啊!她們衣袂飄飄,笑語盈盈,是對生動的花朵,驚豔著春山春水。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遊女矜羅襪。

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唐朝 孟浩然《大堤行寄萬七》

踏青可不止仲春二月,還有青春三月。孟浩然湖北襄陽人,自然最靠近大湖大江。那江邊滿是遊人和車馬,持續整個二三月。這裡這裡看到唐朝江邊的景觀肯定也非常壯麗,楊柳岸,桃花林,青草地,水連天,和風麗日,而且江邊的旅遊產業也發達,比如有草坪供男人騎馬彈珠,有地方供女孩子休息,她們可愛惜自己的繡花鞋,風景是要看的,乾淨也是要講的,不輕易去踩泥巴地。又或者這樣的出遊本就是相親大會,所以在人群中還是要淑女點。

那麼農曆三月還有個豪華的節日叫三月三,古稱上巳節。這是官方的踏青節,皇帝此日要親自駕臨曲水,賜宴他的臣子。當然這個節日的歷史淵源是古代人在換季之時,去水邊沐浴,增強體質,用流水帶走疾病,後來發展到文人在這天雅集,普通人在這天出去郊遊呼吸最濃烈的春天的空氣。

民間則有少數民族對山歌,竟渡,尋找伴侶的風俗。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朝劉禹錫 《竹枝詞二首·其一》

這明顯就是三月的山歌,三月天氣多變,時雲時雨,楊柳青青,從江上傳來了男子帶著節奏的歌聲。女子在山頭聽到了,做嘹亮而含蓄的歌聲迴應,我知道你是唱給所有人,所有山聽的,但是我知道你是唱給我聽的。就像那此時的雲彩,下雨不雨,有晴無情,郎呀,只有俺知道!

這山歌真是情歌密碼呀!勞動人民的傳情達意的智慧真是什麼封鎖和禮教都攔不住。我什麼都沒說,沒一個愛字,沒一個物件,但是心有靈犀,懂的人自然心潮澎湃。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歲歲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楊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滄浪與湘水,歸恨共無涯。”唐朝 齊己《寒節日寄鄉友》

農曆三月還有寒食與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走無數的山路,回到祖先的碑前,慎終追遠,是春天最浩大的民俗。齊己卻是個僧人,他只能在所在的山林踏青,將故土遠思寫成信,寄給鄉間的朋友。這可能他的父母近親早已離世,家鄉成為永遠回不去的牽掛。但他在留守的地方踏青是一樣的,因為土地和春草,連繫著古老的相思與眷念。

“三月踏青能幾日,百回添酒莫辭頻。

看君倒臥楊花裡,始覺春光為醉人。”唐朝 熊孺登《春郊醉中贈章八元》

所以踏青是從元月到三月踏過整個春天。而居然還有人覺得不夠盡興,在三月的春光裡惋惜春天的短暫。

珍惜春天的美好,感受自然的春天,你的春天踏青了多少次,是否覺得在春天的漫遊中,身體和心情都好很多呢?

踏青唐詩8首: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踏青去,運動起來,享受自然,珍愛生命,珍惜春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