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在廣東的汕尾,有一處灣灣相護的地方,東邊的海灣叫碣石灣,西邊的海灣叫紅海灣。兩個海灣的交界處,是遮浪半島。

這裡雖然不是曹操的《觀滄海》所在地,但同樣是東臨碣石,可觀滄海。當然,也同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美好的一天,通常從清晨開始,從旭日東昇時開始。

溫柔的玫瑰紅,把大海染成夢幻的劇場。潮水退去,裸露在岩石上的綠藻展現出更有張力的生命,即使暫時沒有水喝,它們一樣自由呼吸,一樣笑傲江湖。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億萬年前,這裡水火不容的地方,火山噴發後,迅速被海水熄滅,形成獨特的岩石地貌。走在安靜地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西海岸上,看到海浪輕柔地拍打沙灘,你不能不想停下腳步,坐在平坦的岩石或沙灘上,看看眼前,感受歲月靜好。

大海有潮起潮落,心海同樣會有起落。

當時光滴答流淌,當你移步在東邊的海岸,早晨的風平浪靜,轉眼間就可成為驚濤拍岸。也許你還沒有從寧靜的大海中走出來,但現實又給你無法平靜。此刻,再去想想遮浪半島的名字,不由覺得這名字很藝術很美妙,誰遮住了浪?

東海岸有一座寺院,叫南海寺。觀音的道場在海天佛國普陀山,南海觀音卻在南海處處安家(南中國有不少南海觀音),人們把無邊的佛法與同樣法力無邊的自然力量連結在一起,南海寺就建在海邊,海岸上有一塊石頭叫“得度石”,那是海蝕和風蝕作用下形成的。開始時,不甚明瞭,為何叫得度石呢?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看著大海的潮起潮落,想想人生的潮起潮落,似乎冥冥中有些牽連,有起就有落,有落就有起。你還會一直糾結一時的起落嗎?

面對大海,面對未來,是否能讓你心胸開闊一些呢?

原來,得度石,是教化人的地方。

海岸邊,更多的海蝕石下安放著觀音菩薩和各路神仙,原來,石頭可以是風景,還可以安放人們想安放的心靈。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走在島上的漁村和附近的漁港,我們能從岸邊晾曬的海鮮、村婦等候家人的出海歸航、漁民上岸後即時成交的熱鬧、街上一檔檔海鮮等,感受到風平浪靜的太平日子。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不算太遙遠的明清時期,在這裡設定了碣石衛,擔當粵東海防前哨。

遮浪半島的正南面是東沙群島,這裡現在仍然是一處軍事要地,守衛著萬里海疆的一部分。今天,祖國強大了,再也沒有外國軍艦敢大搖大擺從我們家門口闖入。世世代代的漁民,正是從擔驚受怕,走到如今的安居樂業。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漁村不大,但還挺乾淨。幾座人走樓空的房子,為安靜的漁村作了極好的擺設,那是小貓喜愛的遊樂場,也是外來訪客與小貓貓的玩耍之地。

不遠處,村民在為天后宮清掃,為媽祖誠心叩拜,媽祖給出商貿、工業、出外、種養、漁業等聖籤,天后宮前的“金榜題名”,一一列明瞭村民捐出十多臺大戲來答謝。

岸邊,漁民正在為下一趟遠航而準備著,把船隻塗上防鏽漆,此刻,他手中來回粉刷的是未來,是希望。

東臨碣石觀滄海,被低估的廣東最美海岸線

浪潮,有進退。生活,有起落。

大海,與人一樣,都有哭笑。這,大概就是南海的潮音吧。

本文首發於《廈門航空》2021年2月刊。

作者介紹:劉銘初,“走遍中國少數民族”總策劃,知途旅行創始人,攝影師,報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