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一走進這夏動物趴趴走的展區,往左轉便陷入奇幻的魔法森林,出席的動物們有最著名的變色龍,還有頂著一顆顆「貓頭」的貓頭鷹,以及從內心世界脫走的妖怪——熊頭人身搭卻搭配上蜥蜴尾巴?四手撐起魔法森林的藝術家是幽默直率的許自貴和小兒子許多弟。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為立體的畫布著色

從小熱愛繪畫的許自貴,到了而立之年在臺灣已是小有名氣,為了在國際間闖蕩,他從教書工作中出走,來到現代藝術之都——紐約。然而從未見過的媒材、形式、觀念帶給他很大的衝擊,促使他立志創造新的藝術形式,甚至連材料也要是新的。當時紐約正好開始實施垃圾分類,紙張都會擺在門口,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紙」就成為了許自貴創作的材料。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在做雕塑。我只是把東西做成立體,再用繪畫上色。」過去美術的分類十分明確,立體為雕塑,平面為繪畫,且石、木雕都以材質的顏色為主,而許自貴的「立體繪畫」卻是在立體基底上用油畫顏料填色。這樣的創新

作法

還曾讓他被指導教授要求將主修從繪畫改成雕塑,「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立體的、色彩的,為什麼我還要去把它分開呢?」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跟著感覺走的藝術家/把思考留給身體

許自貴擔任藝術學院院長時,好幾次開會的時候都低著頭振筆疾書,「他們都以為我很認真地把開會資料畫滿了筆記咧。」其實他的靈魂早就不知道飄到哪去,「既然我一定要開會,我就在那裡畫畫或紀錄一些東西。」拉開抽屜,滿滿都是紙張,這些承載著天馬行空的草圖與筆記,其實就是許自貴的藝術日記,一筆一劃記錄著當下湧現的靈感。

創作時的許自貴習慣用「手」思考,先動手塑造外型,再依據當下的靈感決定下一步,有時候作品會慢慢偏離原先的樣貌,最後成為一個個驚喜。有人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你的造型很少重複? 「我事前沒有想好,當然都不會重複啊。」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化模仿為創作的變色龍

系列作品〈變色龍〉誕生的那年,三個展場的牆上在同個月份裡,陸續掛上一隻只色彩繽紛的變色龍。這也讓許自貴在一年之中,日夜趕工地做出了一百五十幾只變色龍。這個「變色龍經驗」更讓他在技術上有所突破,變得更加自由,「已經可以不必靠想像,用手就可以做出來了。」一個頭、一個身體、一個尾巴和四隻腳,一隻變色龍就完成了。

〈變色龍〉系列中,許自貴透過造型的變化以及豐富的色彩,賦予每隻變色龍個性,或嫵媚或霸氣,「我覺得這是一種創造。」當許自貴以人為主題創作時,他不喜歡看著照片構想,而是從腦海中抓出那個人的特徵,「如果用眼睛去看現實的東西,那是我在模仿,我不稱之為『創作』。」然而現實生活周遭,人們用眼睛去觀察就是正在儲備一些美的資料。電視上的服飾花樣,也能幻化成變色龍身上的美麗圖騰。

繪畫魔法森林裡的小怪獸,臺灣立體繪畫大師許自貴

以藝術為信仰,以創作當修行

如此栩栩如生卻又如夢似幻的動物魔境,其實是父子倆的首次合作,而藝術也成為兩人溝通的橋樑。不善表達情感的許多弟透過創作,展現出心中的奇想世界,父子間有了更多的對話。 「等到我大兒子許多退伍,我們講好父子三人要一起開展!」

「我不會計畫未來要如何做,但我還是持續創作。」習慣主題式創作的許自貴正要結束近三年來的十二生肖主題,最近則是對「門神」充滿興趣,手邊甚至已經完成了兩座高達兩百公分的龐然大物。而他的藝術日記裡還寫到「臺灣特別多『神』,祂不只是一個信仰,還是一個傳統⋯⋯」傳統題材即將經許自貴之手重新詮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