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夏侯敦的戰功並不是特別多,為何還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

夏侯惇屢戰屢敗,卻不等於他不是曹操的得力戰將。

夏侯敦的戰功並不是特別多,為何還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

《三國志夏侯惇傳》第一段就描述:“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曹操初起通常是指初平元年討伐董卓時期,但夏侯惇是在曹操擔任奮威將軍之前就已追隨曹操。曹操從黃巾之亂時就已經領兵作戰,夏侯惇追隨曹操征戰的時間應當比曹仁、夏侯淵、曹洪都要久。

如果夏侯惇沒缺席過曹操早年的戰役,那麼他至少參與過滎陽之戰、東郡大破黑山賊、兗州大破黃巾賊、匡亭大破袁術等戰役,直到興平元年曹操討伐陶謙,才沒帶上夏侯惇。曹操早期戰役雖沒明確記載夏侯惇的功勞,但後面三場戰役都是曹操方取勝,夏侯惇如何能沒有功勞?

夏侯敦的戰功並不是特別多,為何還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

《三國志。典韋傳》佐證了夏侯惇數戰有功,典韋后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典韋是在夏侯惇麾下多次立功之後,才轉任曹操的司馬。夏侯惇雖然不是統領大軍的將才,但擔任副將作戰相當可靠。

要知道夏侯惇不僅參與過曹操早年戰役,曹操徵漢中、徵居巢,皆有夏侯惇隨行征戰。最後讓夏侯惇二次讓都督二十六軍,已相當於將全軍一半兵馬交到夏侯惇手中。曹操生性多疑,五子良將在曹操活著的時候,也只有于禁曾獨領一軍。曹仁、夏侯淵雖是一方都督,也沒拿到過夏侯惇那樣大的權力。

曹操政權是由軍閥轉為軍政府,權力的核心就是軍隊,曹操軍初步成立的幾位股東有夏侯惇、曹仁、曹洪、衛茲,夏侯淵太窮沒有份。夏侯惇和曹操、曹洪一起在揚州招募精銳部隊,曹仁在泗淮聚集數千少年為曹操效力,這股力量成為後來曹操南征北戰的班底。所以夏侯惇、曹仁、曹洪並不完全能夠視作曹操的臣子看待。

夏侯敦的戰功並不是特別多,為何還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

直到晚年曹操仍視夏侯惇如同僚,認其為友臣。曹操任命夏侯惇為伏波將軍時,授權可簡單從事,不用拘於制度。夏侯惇隨曹操征討孫權時,得賜予能歌善舞的樂伎藝伎。夏侯惇晚年隨曹操征討,跟曹操同車而行,不經通傳,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這樣的權力就連曹仁、曹洪都沒有。

《三國志》引注《魏書》記載: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他麾下的官員大多轉任魏官,但曹操期望夏侯惇擔任漢官,跟自己同為漢臣。當時另一位漢朝重臣是荀彧,荀彧終身擔任漢官,沒做過魏官。夏侯惇的態度是一定要做魏官,曹操不把夏侯惇當臣子,夏侯惇卻一定要奉曹操為君主。夏侯惇的做法和荀彧形成鮮明的對比,恰好表達了對曹操的絕對忠誠。

夏侯敦的戰功並不是特別多,為何還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

任人唯親一個好處是對其人知根知底,牽扯到權力、利益更是需要一位最信得過的人,而不是一位最有才能的人。曹操勢力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分別是荀彧和夏侯惇,而曹操和荀彧在晚年不免發生政見不合的事情,夏侯惇卻由始至終是曹操的擁護者,相對曹操個人感情來講夏侯惇就比荀彧重要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