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夏侯惇有個評價很有意思——“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當然“打仗沒贏過”是稍微有一些誇張,但是根據現有的史料來看,夏侯惇的戰績確實是不太理想。比如與劉備之間“博望之戰”,打得相當難看。《三國演義》裡劉備一方指揮“博望之戰”的是諸葛亮,“軍師初用兵”,夏侯惇成為諸葛亮的背景板;歷史上劉備自己就差點把夏侯惇給收拾掉了。那麼“博望之戰”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具體過程是什麼,夏侯惇和劉備到底誰贏誰輸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次戰役。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博望之戰”的歷史背景

“博望之戰”準確地來說,是曹操和劉表爭奪南陽郡北部的一次戰役。這樣的戰役在“博望之戰”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很多次了。劉表在南陽郡的戰略是用其他依附勢力作為屏障,這也是漢末三國時期很常見的事情。劉表的第一個打手叫張繡,從建安元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6年到200年)十一月,在南陽待了四年時間。在“官渡之戰”中張繡脫離劉表投靠曹操,緊接著又來了劉備。劉備作為袁紹的部下,在汝南活動來牽制曹操的精力。曹操在建安五年打贏了“官渡之戰”,又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打贏了“倉亭之戰”,回過頭來收拾劉備。劉備不敢和曹操對抗,就投靠了劉表。劉表對待劉備還是老辦法,讓劉備屯兵在新野對抗北方的曹操。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按《資治通鑑》的記載,“博望之戰”是發生於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當然《資治通鑑》搞錯的時間也有不少,但是《三國志》中又沒有明確記載“博望之戰”的時間,只能先參照《資治通鑑》。建安七年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好年,他的老對手,北方最大的威脅袁紹自己吐血死掉了。曹操馬上對袁紹餘黨,也就是袁尚和袁譚進攻。曹操率軍到河北,在荊州的劉表和劉備的壓力瞬間減輕。在這個時候,劉備在劉表的授意下開始向北收復南陽郡各縣,並且推進到葉縣。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南陽郡很大一部分是由秦嶺山脈、大巴山脈、大別山脈環繞形成的一個盆地,其地勢險峻當然不能夠和秦嶺山脈與大巴山脈之間漢中平原相提並論,但也是曹操和劉表長期膠著的戰場。劉備入侵到葉縣,大概是在南陽盆地出口之外,到許都不到一百公里,中間暢通無阻。劉備這一手不得不引起曹操的重視。但是曹操本人還在河北,於是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來解決劉備的威脅。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劉備後撤到博望

夏侯惇等人率軍進攻葉縣,劉備退後到博望。《三國志·魏書·李典傳》中記載“賊無故退”,這裡的“賊”指的是劉備。李典說這句話的地點應該是在博望。但也可以證明劉備從葉縣撤退並非是因為受到某種巨大打擊,畢竟在博望的時候,劉備還能與夏侯惇相持,狀態非常健康。可見雙方在葉縣沒有發生太大的戰事。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退回南陽盆地,放棄繼續向北方深入的機會,也能看出這次北伐的決心和力量都不是很強。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劉表雖然將劉備視為屏障和打手,但是劉備本人的威望太高,反過來對劉表來說也是一個威脅。荊州一些士人和豪強紛紛歸附劉備,《先主傳》的記載是“表疑其心,陰御之”,而後才有劉備北侵一事。出於對劉備的忌憚,另外基於劉表本人的性格和偏重於南方四州(益州、交州、揚州、荊州)的戰略,小編認為劉表令劉備北侵的目的應當僅為收復南陽北部,對穿過南陽盆地襲取許都的興趣不大,也不會給予劉備太多的支援。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南陽盆地雖然四處環山,但是小編上文也說了,它其實並沒有漢中盆地那麼強大的防禦職能,從汝南郡西部(見於《李通傳》所載“安眾之戰”)或者魯陽縣三鴉路(見於《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一》)都可以進入南陽盆地,不必經由葉縣。夏侯惇出現在葉縣,說明曹操已經注意到劉備的動作。如果劉備還停留在葉縣,那麼曹操的軍隊就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南陽,切斷劉備的大本營新野到葉縣之間的聯絡,劉備的實力不足,無法保證後方的安穩。這對於劉備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為了避免被夏侯惇以及可能出現在劉備後方的另外一支曹操的軍隊前後夾擊,劉備後撤博望,是比較合理的推測。博望這個地方距離葉縣也不過65公里的距離,對曹操的威脅仍然沒有解除。所以夏侯惇等人追擊劉備到博望,雙方在這裡僵持了一段時間,史料記載為“久之”。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劉備燒屯自退

博望這個地方能夠同時應對從葉縣、堵陽方向(也就是夏侯惇等人)以及魯陽、雉縣方向的敵人,但是曹操的軍隊還是可以從汝南郡繞到劉備的後方。堅持時間越長對劉備來說越危險。而劉備本身的力量也不足以擊敗夏侯惇。這個時候劉備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撤退,放棄南陽北部的戰果;二是用奇謀消滅夏侯惇。劉備後來“燒屯偽遁”,可能是兼顧兩者的考慮之後的決定。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從《李典傳》的記載來看,劉備撤退的路線上草木豐茂,道路狹窄,非常適合打伏擊戰。劉備也是這麼做的,他提前設定伏兵,降低撤退時被銜尾追擊的風險,然後燒屯自退。李典根據劉備無故撤退的情況和當地地理環境,判斷出劉備的伏兵,勸告夏侯惇不要貿然追擊。夏侯惇雖然沒有聽從,但是他還是讓李典留守後方,自己和于禁追擊劉備,果然中了埋伏。李典趕來救出夏侯惇,劉備徹底失去北侵的機會,於是也回到了新野。這就是“博望之戰”的整個過程。

聊一聊劉備與夏侯惇之間的“博望之戰”,究竟誰贏了?

從整體上來看,劉備先是推進到葉縣,後來又被夏侯惇反推到博望,最後撤退回新野。沒有改變當時曹操和劉表的形勢,甚至沒有改變雙方在南陽的形勢。如果按照作戰目標為勝負評定基礎的話,那麼夏侯惇可以說是“博望之戰”的勝者,畢竟劉備的威脅解除了南陽北部也保住了。但是看“博望之戰”的過程,夏侯惇沒有任何在戰術層面上的優勢,反而一度陷入劉備的伏兵,打得非常難看。《夏侯惇傳》和《于禁傳》中沒有任何記載,大概也是為其隱諱。所以人們看待“博望之戰”的時候,還是認為夏侯惇打了敗仗,是劉備的勝利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