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年讀一遍《論語》(第49周)

半解《論語》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讀者解一半;現在解一半,將來解一半。

堯曰第二十

20.1.1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此節是堯命舜之辭。

天之歷數,指帝王相繼的次第。

允,真誠、誠信。

堯對舜說:“啊!你這個舜!帝王的重任已經落到了你的肩上,要真誠地堅持正確的道路。如果天下的百姓陷入困苦和絕望,上天賜給你的帝位就會永遠終結。”舜以同樣的話告誡夏禹。

今本《大禹謨》有類似的話:“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愛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天祿永終。”

20.1.2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這句話應該是湯說的,“予小子履”是湯自呼其名。湯本名履,又名天乙。

玄牡,黑色的公牛。

皇皇,偉大的。

帝臣,天帝之臣,湯自稱。

簡,閱,指知道。

商湯說:“我作為天帝的兒子,謹慎地選用黑色公牛作為祭品,明明白白地禱告於偉大的天帝:我如果犯了天條,是不敢請求被赦免的。我是天帝的臣下,如果犯了天條是不敢隱瞞的,這一點您心裡都知道。我如果犯了天條,罪在我一人,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如果天下萬方的百姓們犯了天條,罪過也由我一人來背。”

20.1.3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賚,lai4聲,賞賜。

周朝大賞天下,所以很多善人都富了起來。照顧你的除了近親,還有仁德之人,並且仁人給予你的力度更大。百姓有什麼過錯,那都是因為作為領導人的我沒有帶好頭。

以上三節共同點是講罪己。堯命舜,舜命禹,湯、武告於天,都是如此。

20.1.4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正行焉。

權,稱砣,指量輕重的標準。量,鬥斛,指量容積的標準。

權量,度量衡制度;法度,法律和規章制度;修廢官,恢復已荒廢的官制。

這些都屬於古人所說的“政”。

謹慎地核準度量標準,嚴格的審定法度,修振荒廢了的官職責任,則天下政治清明自然就可以恢復了。

20.1.5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句型結構與上節相同。

恢復被滅亡的國家,接續他們的祭統,舉用先朝的遺臣,天下的民心就可以歸附了。

這是從收拾人心上解決征服和被征服的問題,所以說“天下之民歸心焉”。

20.1.6 所重民食、喪、祭。

食、喪、祭並列,為民之三事。

要重視百姓的吃用、喪葬、祭祀。

20.1.7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悅)。

寬厚就能提到民眾的擁護,誠實守信就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勤勉付出就會收穫功績,公平就能使民眾心悅誠服。

17。6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

叢談瑣語,雜輯成編,是古書的原始面貌。古書多有重複,原因無非有二:一是記錄出自眾人之手,又非成於一時;二是整理兼存異說,並不強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