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烽火不休,此時湧現出了無數時代名人英雄,其中就包括不少賢良的明君,他們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施展自己的渾身解數,不斷影響著戰國時期的局勢變遷。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四位戰國時期君王,從他們經歷過的戰事以及政治了解這四位帝王真實歷史。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第一位燕昭王姬職

燕昭王一直被稱為執君,據歷史記載自他登基之日起他心中就種下了滅齊的執念,在此執念的驅使下,他鑄造黃金臺,四處尋求賢良之臣,終於在他持之以恆的努力之下得到了一生為他忠心效力的良臣樂毅。

在樂毅的支援幫助下,燕國實行了對此變法改革,國家實力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之後,樂毅提出建議,召集秦國、趙國、魏國、韓國,四國一舉發起討伐齊國之戰,歷史上也將這場戰役稱為“樂毅伐齊”。

最終齊國被燕國攻佔了七十多個城池,齊國從此一蹶不振,燕昭王姬職也為父親報仇雪恨,而他因為滅齊的執念消失也走向了死亡。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第二位秦昭王嬴稷

公元前307年年僅二十三歲的秦武王駕崩,因其膝下無子,且沒有定下皇位的繼承人,於是朝政由惠文後和秦宣太后的兩股力量在朝政爭奪皇位。

兩股力量經過幾番爭奪後,秦宣太后勢力獲得最終勝利,與此同時趙武靈王大兵壓境,要求立燕國之子公子稷為新帝,迫於他的兵力壓迫秦宣太后只好同意他的要求,於是將公子稷確立為秦昭襄王。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秦昭襄王登基後便開啟了自己的“狂政”,首先他使用計謀將楚懷王幽禁於武關;隨後自稱西帝向齊國發起挑戰,在齊國滅亡之後更是立刻向四面國家發起進攻。所謂驕兵必敗,很快秦國迎來了第一次巨大失敗,幸運的是秦國後人嬴政之後將失地贏了回來,不僅如此還統一了六國,實現了秦國真正的霸業。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第三位:趙武靈王趙雍

趙雍的父親是趙肅侯,年少繼位的他一登基就遭遇了“五國會葬”,幸得老臣肥以幫助才沒被五國合理攻打。

等到國內局勢稍微穩定之後,趙武靈王便開始率兵四處征戰,可是戰事結局大多都以趙國戰敗而告終,特別在修魚之戰中趙雍親眼目睹了當初被群起而攻之的秦國如今變得強悍無比。經過此番戰役之後趙雍終於有所改變,開始了眾所周知的“胡服騎射”,一番努力之後帶趙國走向了強盛。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從趙雍身上我們看到了作為君主的雄才大略,同時又看到了君王難得的俠義之氣,他在當初燕國內亂爭奪不休之時將公子之請回國中擁立為王,之後因秦武王武后他主持逼王讓位於公子稷,如此這幫做派於江湖之士又的一番較量。

成是俠義當道,敗也因為俠氣,眾所周知身為帝王切不可困於兒女情長,可是趙武靈王卻就敗給了兒女情長,起初他為了愛妃廢長立幼,之後幼子趙何繼位後他又心疼長子,再次廢太子,如此一來二去就讓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最終也害死了自己。

戰國四雄主:離統一最近的四位君王,為何最後與統一失之交臂

第四位:齊閔王田地

時間回到公元前301年,齊宣王駕崩太子的齊閔王繼位,繼位不久後大將匡章就組織齊國、魏國、韓國三國兵力攻打楚國,並將楚國宰相擊殺,逼迫楚國俯首稱臣。此時玩世不恭的齊閔王受秦昭襄王邀請,便答應與他一同稱帝,之後受到田文、蘇秦等人建議,齊閔王出兵攻打秦國,並一舉拿下了破函谷,秦昭襄王被迫成為了“西藩之臣”。

齊閔王向來狂傲不羈,而蘇秦就是咬定了他的這一特點,於是制定了一系列針對齊閔王的國策,最終造成了五國合力滅秦的局勢,也使得狂傲一生的齊閔王命喪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