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導語:曾經盛極一時的元帝國也免不了衰微的命運,後期由於社會腐敗、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全國各地的起義軍斬木揭竿,紛紛湧現。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元軍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以及作戰經驗都是農民軍無法比擬的。但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元軍在剿滅叛軍的過程中,無視富裕的張士誠,饒過相對最弱小的朱元璋,竟然千里跋涉直逼兵力最強大的陳友諒。這究竟是什麼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一、忘恩負義,狼子野心

陳友諒生於一個世世代代以漁業相傳的家庭,他曾經讀過少量的經義,更喜歡練武。曾經有玄學大師說他長大後必定富貴。看到隨著元末社會衰微全國各地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陳友諒斷定元朝已經呈現無力迴天之勢。

在這種想法下,不甘於一輩子做漁夫的他決心加入紅巾軍,於是趕去投奔了同時湖北的徐壽輝起義軍之中。徐壽輝於亂世中見到志同道合的老鄉感到十分開心,並熱情地把陳友諒介紹給同樣是湖北人的倪文俊認識。

享受到熱心徐壽輝傾情招待的陳友諒打從一開始就是目的不純的,他看到同樣是農民出身的徐壽輝、倪文俊二人都能幹出一番事業,心想自己將來一定要站在他們之上。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不知道養虎為患的徐壽輝不放過任何機會積極提攜陳友諒,倪文俊更是如陳友諒師傅一般手把手教給他怎樣帶兵。陳友諒就這樣一步步地從漁民攀升至諸侯之位。

後來,徐壽輝與倪文俊兩人之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狼子野心的陳友諒非但不去調解問題,反倒趁此機會偷襲倪文俊所轄黃州城。倪文俊得知此事匆匆回防,卻被陳友諒以助他安定人心的謊言騙過,當天就死於陳友諒“精心準備”的宴席之上。

緊跟而來的徐壽輝方追兵得到了陳友諒為表忠心而獻上的倪文俊的人頭,作為獎品,徐壽輝默許陳友諒全面接手倪文俊的勢力。但陳友諒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選擇勾結徐壽輝的近臣,殺害了他。

自此,陳友諒以自己的狼子野心順利繼承徐壽輝的“帝位”。他的不計情面、狠辣無情令世人無比震驚。元軍司令以此判斷陳友諒這種人不能招撫,必須剿滅。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二、不知收斂,眾矢之的

面對各地都有、源源不斷的紅巾軍,元軍想到兩個對策。其一是擒賊先擒王,先打最高領導人;其二是讓他們內部自相殘殺,坐收漁翁之利。

在耗費很大心力滅了白蓮教主韓山童後,元軍南下的順序本該是先朱元璋、再張士誠、最後才是陳友諒。但朱元璋卻選擇投降元軍,還拿出來陳友諒在繼承“帝位”後張揚顯擺的“皇帝”詔書。按照擒賊先擒王的作戰計劃,明確奔向了剿滅目標陳友諒。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三、意難平,盯著打

一路奔襲的元軍對上實力不弱的陳友諒,人力、資源補給都不佔優勢,最後只能戰敗回朝。雖然頻繁的出兵使元朝無力再向陳友諒大規模發動戰爭,選擇了第二種坐山觀虎鬥的對策。但還是對陳友諒之事意難平,元兵時刻盯著陳友諒,明裡暗裡對其進行騷擾。

同樣都是義軍,為何陳友諒一直被元兵盯著打,其他人毫無壓力

結語:想要一個團體取得真正的勝利,團結和義氣是首當其中的兩個基礎因素,同時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的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