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取了韓國的野王,徹底隔絕了上黨郡和韓國本土的聯絡。這種情況令韓國恐懼,他們為了向秦國求和,決定將上黨郡獻給秦國。

誰的手中握有上黨郡,便能掌握長平之戰的主動權,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都知道,上黨郡不但是韓國的戰略重鎮,也是秦國通向趙國的門戶,自戰國以來,此地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秦國軍隊劇照?

趙國收下上黨郡是個錯誤嗎?

秦國虎視眈眈、其欲逐逐久矣。上黨郡的得失是秦國東進戰略的關鍵所在,因此秦國不遺餘力,勢在必得。

出人意料的是,郡守卻把上黨郡獻給了趙國。史學界曾有一個觀點:趙國收下上黨郡是個錯誤。

事實上,趙國並沒有選擇的餘地。秦國的虎狼之心已昭然若揭,如果趙國不收下上黨郡,秦國得之,秦國據守上黨郡必然會攻擊趙國,彼時的形勢對於趙國來說,則更為不利。由此可見,趙國的禍患並不在收不收上黨郡。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長平之戰示意圖

趙國失敗的原因,乃是軍隊糧草不濟,以及他們在外交方面徹底被孤立。

在與秦軍對峙的三年中,趙國面臨的問題,首先就是缺糧——“趙軍無以食”。長平古戰場上有一個地方,名字叫做“假糧山”。據說廉頗曾命令士兵在夜間喧譁,裝作在搬運糧草的樣子,以此來迷惑秦國的軍隊。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請粟於齊,而齊不聽”。可見趙國的盟國——齊國已經採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而且楚國方面也沒有什麼動靜。

趙國的盟國離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齊、楚兩國正處在國君更替的時期,無暇他顧;另一方面是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完全威懾住了這兩個國家,特別是楚國,他們心中還留有對白起的陰影。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白起劇照

趙國在缺糧而且無外援的情況下,終於低下頭來向秦國講和。誰知趙國在談判時卻落入了秦國的圈套之中。秦國對趙國使者殷勤接待,還向其他國家宣傳兩國已經和解,可想而知,此舉更加孤立了趙國。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嗎?

史家一直引用司馬遷的理論——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來解釋趙國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史記》說這是趙國中了秦人的反間計,但事實上是秦人“事後諸葛亮”而已。

我們都知道,廉頗作戰一向謹慎,這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正因他的性格如此,才從沒有戰勝過秦軍的記錄。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廉頗劇照

趙括到前線取代廉頗之後,便主動出擊,發動了一次奇襲。事實上,如果趙括的這次奇襲成功,便能在秦軍尚未察覺之際,長途迂迴穿插,並且直取要道。如果此時趙軍主力展開全線攻擊,秦軍的主力極有可能難逃覆滅的命運。

遺憾的是,趙括高估了自己軍隊的執行力。主力按兵不動,使趙括的奇襲完全失去了意義。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防線上的四十萬趙軍主力全部繳械,被白起坑殺。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趙括劇照

白起還是“戰神”嗎?

戰國時期本來是“尚首功”的,但是學者在研究山西出土的兩座古墓(白起坑殺士兵時的屍骨坑)時發現了一個現象:坑中屍體都有頭顱。由此可見當時的殺戮十分倉促。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輕鬆殺40萬人的原因,他還是“戰神”嗎?

白起劇照

這些屍體便是當時坐觀主帥趙括覆亡、主動投降的趙國士兵,難怪白起能如此輕鬆又快速地殺掉四十萬人。那白起還是“戰神”嗎?在筆者看來,白起所殺的基本都是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戰俘而已,僅長平一役來看,他的“戰神”之名實在是有些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