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不知道愛好歷史劇的諸君注意過沒有,但凡民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裡,“黃魚”出現的頻率甚至能等同於袁大頭的曝光率,但是在價值上絕對是一元面值的銀元無法相比,總之就是一出現就能收穫一大片驚歎聲的重量級硬通貨。那麼“黃魚”到底是一種什麼物價?在真實的歷史中,其本身到底有價值幾許呢?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所謂的“黃魚”,也就是使用壓軋機制成的比較容易攜帶的金條,有大黃魚和小黃魚之分,一般情況下,十兩或者超過十兩的金條才被稱為大黃魚,其餘的皆稱為小黃魚。雖然國民政府在推出法幣之後,是嚴禁老百姓把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來使用的,但是由於政治黑暗、時局動盪,再加上戰爭的原因,法幣金圓券的價格彷彿是坐了火箭一般連續飛漲,上世紀二十十年代的時候,100法幣據說還能買一頭牛,到了解放戰爭後期時居然連盒火柴都買不到了。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所以在這那種環境下,有點家底的人家自然不會死攥著一疊疊有可能變成廁紙的鈔票,價值堅挺又攜帶起來比一麻袋一麻袋的金圓券要容易得多的大小黃魚,自然成了大戶人家小金庫裡的首選,當然,不少商家之間的交易也採用了這種信得過的硬通貨。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民國時期標準的黃魚,大部分都是國民政府在1945年到1949年的這一個時間段生產製造的,據統計到1949年下半年之後,國民政府總共生產各種重各種規格的金條大約有111萬條,重量大約為153萬兩之多。其中10兩重的大黃魚,按照解放前1斤16兩來計算,1兩黃金大概為31。25克,十兩也就是312。5克,成色為千分之991。0。最輕31。25克也就是一兩小黃魚,即便是購買力強勁的袁大頭,三四十塊才能換上一條,據說就算是當時在北京買一個四合院,拿上三四條大黃魚,連裝修都足夠了。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黃魚中最精良者,則為1946年上海外灘中央造幣廠還生產的金條,該銀行採用進口半自動式金條壓軋機,選用的黃金成色也強於其他廠出產的金條,其金條規格品質也較為豐富,不單單有一兩五兩十兩等標準,還有五錢、二兩、三兩等種類。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

上海中央造幣廠的大黃魚,外形為長條設計,長約四寸,寬約五分,看起來就跟一塊小金磚似的,金條的正面圖案雕刻的為孫中山的頭像,並鑄有“中央造幣廠制”的字樣,背面鑄有金條重量、成色、編號、等字樣。據說蔣家王朝敗走臺灣之際,曾給潛伏下來的特務發放了若干大小黃魚,作為活動經費,企圖以待時日東山再起,但是這些潛伏者除了給劇作者增加一些創作素材之外,並沒有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民國影視劇裡的大小黃魚 到底是什麼?實際上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