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為什麼近代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結果會如此的南轅北轍?很多中國的朋友們可能都想不明白,我中國地方那麼大、人口那麼多、政府那麼強,日本的彈丸之地、資源貧瘠、人口稀少。而且我們中國的洋務運動是在1860年就已經開啟,日本的明治維新要等到八年之後的1868年。從時間上足足搶跑了人家八年哪!怎麼最後就輸的那麼慘呢?

過去說是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挪用軍費修頤和園,可這些都不可能解釋這麼個問題的,請問這個世界上有不腐敗的政府嗎?像日本明治維新的元老功臣,陸軍長州藩總代表山縣有朋,貪汙起來比起慈禧太后也不遑多讓啊!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山縣有朋

大國不適合搞資本主義

其實說起來,中國能夠搞起來洋務運動就已經是個奇蹟了,因為筆者曾經說過資本主義是有其統治極限的,碰到中國這樣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族複雜,歷史悠久的國家。由於要處理的問題太多,資本主義就不可能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搞以資為本。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李鴻章

硬是要推行,也不是不行,前提是國家要分裂成幾塊,使得政府處理問題的複雜程度大大降低才行,池塘變小,資本這條魚也就相對變大了嘛。太平天國運動之後中國恰恰就具備了這樣的土壤,由於清政府八旗子弟腐敗無能,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表現實在是讓人堪憂,清政府無奈之下只能夠死馬當活馬醫,把權力下放給江南的漢人大臣,比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樣的漢人地主豪強。希望以調動地主階級的力量,對太平天國進行絞殺,事實證明這招是成功的,只是這麼搞後遺症很大,太平天國倒是打敗了,可地方的封疆大吏成全都擁兵自重,這個時候國家名義上是統一的,但實際上就是割裂的,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張之洞

正所謂小有小的好處嘛,船小好調頭,所以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恰恰就是上面這幫人。因為他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沒有清政府那麼多。

半殖民地難發展

雖然具備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土壤,但是上面這幫人是絕對不可能發展成民族資本家的,為什麼呢?你要發展資本主義,需要市場吧!國外市場早就已經被西方列強瓜分殆盡,國內市場最富庶的江南地區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的半殖民地,除非你能夠把這英國人給趕出中國,否則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你根本就打不過英國人,那怎麼辦呢?還有一條路可以選擇,英國人要在中國搞半殖民地,他人生地不熟的,總是要一群代理人吧,你們可以去當買辦。照樣可以吃香喝辣,照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反正地主豪強只需要小民的利益,不要大國的尊嚴。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離心離德

當時的中國就只剩在這兩條路可以走了嗎,其實並不是,還有一個辦法,既可以不違背以資為本的資本主義鐵律,又能夠保持國家的統一和強大,那就是大搞中央集權,利用行政手段調動資源為經濟發展服務,當然了它有一個更時髦的名字叫作計劃經濟,但是這個東西也不是萬能藥。他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隻能用來追趕不能用來趕超,但是對一個落後的國家來說趕超這種事還是太遙遠了。弱小落後的中國想要搞這個東西就必須要全方位傷筋動骨,首先必須要搞掉的就是地主階級。那當然是不能做。所以當時的中國民族精英除了去當買辦也別無出路了。

分裂是資本的土壤

說完了中國,那就來說一下老對頭日本吧,自從1615年德川幕府建立以來日本就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國家,但實際上還是封建割據,德川幕府就是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周天子,其他的地方就有66個封建國家在搞割據,這些地方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日本這個小島本來就是土地狹小,民族單一,就算他完成了統一,那國內面臨的各種問題也並不複雜,資本依然能夠在政治生活中一枝獨秀,更何況的還是一地碎片,這些封建小國家要面臨的問題那就更少了,只要腦子轉過彎了要搞資本主義並不是太難的問題。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四大強藩

而且有66個封建國家,只要一兩個成功了,那就能夠盤活全域性,正如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導師吉田松陰所說:縱然六十六國辱益大,患益深,長、防兩國猶能屹立於西隅,以懸天下之望,而清其辱,除其患。亦可許也。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吉田松陰

幸運的背後是實力

在這66個封建國家裡頭有兩個最先捕捉到歷史的機遇,這也就是後來分別代表日本陸軍的長州藩,代表日本海軍的薩摩藩,這兩個國家由於對外貿易,近水樓臺先得月,效仿西方國家訓練新軍,發展工業,最後成為推翻幕府的主要力量,並且在推翻了幕府統治之後又搞廢藩置縣,版籍奉還。在日本國內搞了資本主義所能夠承載的中央集權。這時候的中日兩國,雖然國力懸殊,但一個集權一個分裂,雙方的真實實力對比,絕非賬面數字看的那麼簡單。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英薩海戰

很多人都說日本之所以能夠逃過列強的魔爪,是因為他小有小的好處,資源貧瘠土地狹小,勾引不起列強的慾望,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蒼蠅肉也是肉啊,西方列強貪得無厭,又怎麼會對日本人網開一面呢?日本人是用槍桿子,告訴西方列強。搞我,價效比不高。

在明治維新之前薩摩藩的發展已經小有成色,但是有一次,因為生麥事件惹惱了英國人,英國人派出軍艦要進攻薩摩藩,薩摩藩奮起抵抗,英國人損失慘重,但最後還是贏了。經過這一次慘烈的事件之後,英國人是打敗了日本,但是他已經重新開始評估日本的真實實力,搞這麼一個地方,價效比實在是不合算啊!

中日兩國的變法維新,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為何會南轅北轍?

英日友好

中國之所以不能像日本人那樣則是因為中央集權太過強大,地方政府不敢像日本各藩一樣陽奉陰違,集權與分裂,很難說誰一定是好誰一定是壞,所謂好壞都要受到時空的制約啊!不知道以上的說法是不是能讓各位,別開生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