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前些時日,有粉絲私下私信我“問候”我—問候我為何“抹黑”袁崇煥、貶斥崇禎帝。事實上,我從不避諱我“明粉”的身份。但是這種認同感在於,明朝的歷史更像是偌大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縮影。而它的榮耀、黑暗都是我們每一個歷史愛好者所應該瞭解與接受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明朝呢?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第一 明朝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先後戰勝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建立大明王朝。當崖山海戰,陸秀夫揹負小皇帝蹈海赴難,崖山之後再無中華,而朱元璋這個乞丐出身的皇帝,就如此之下將元朝推翻,結束了蒙古人的統治。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第二 得國之正,莫過於明

在講究正朔的傳統之中,朱元璋並未像趙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一般選擇苟延殘喘,而是主動出擊。1368年在建立明朝之後,他隨即命令徐達、常遇春北伐,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諭中原檄》”為口號,而在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的三百餘年間,“夷虜得寸進尺,中夏步步退讓……漢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第三 萬國來朝

若說歷史上影響最重要的兩個朝代,可能我們會首先想到的便是漢朝和唐朝,它們一個打出了“漢”“漢民族”的錚錚鐵骨的民族性格;另一個則實現了“天可汗”眾皆臣服的壯舉。但是若說歷史上朝貢最多的一個國家,那則是大明王朝。

在朱元璋的八次北伐和朱棣的五次北伐之下,元朝殘餘基本被消滅殆盡,而在隨後的鄭和下西洋中,更是鋒芒畢露這也使得有近三十國朝貢。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明史·成祖本紀》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第四 于謙、王陽明、戚繼光、張居正……

于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忠臣,當明英宗朱祁鎮一場土木堡之變淪為階下囚之時,大明危在旦夕,若按照正朔他當擁立襁褓之內的朱見深,但他反倒是擁立了朱祁鈺登上大寶。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將傾,便是他的模樣。

當奪門之變時,他手握大權,卻並未為明代宗朱祁鈺阻止明英宗朱祁鎮的復辟,反倒是選擇“順其自然”。他為的是大明江山,他是大明王朝的忠臣。

最後他用自己一首詩為自己的一生作了註腳——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至於王陽明先生,“心學”思想的開端。他是書生,還是軍人,將寧王剿滅,他為知行合一、經世致用、格物致知作出了表率。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戚繼光,當面臨日漸猖獗的倭寇之患,他做出的選擇是從一個世襲的軍官到報國的拳拳之心,訓練制式化、考核標準化、軍規文明化,他給日寇的是十幾次戰役的失敗,更是大明的海波平。

張居正,不是完人,他專權,有著人、掌權人的一切優缺點。如海瑞所言“工於謀國,拙於謀身”。但在面對國家危局之時,他用的是改革,革除弊政,一條鞭法、考成法救世宰相是也。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明朝?

第五 崇禎帝的節氣

盛衰之理,本是常事。我們並不諱言,崇禎帝的諸多舉措,脫離現實,雖然勤奮但卻有昏聵。但在節氣上,他的選擇是寧死不屈,自縊殉國。一句“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是心酸但更是傲骨。反觀大清王朝的咸豐帝,也不過是兩次逃跑;慈禧太后也不過只是跑到了西安而已。

第六 文化的盛世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牡丹亭》《西廂記》這些鉅著都出自明朝。

在276年的大明王朝國祚之中,它如眾多王朝一般有著輝煌,也躲不開歷史週期律的定數,但它留給我們的是幾乎整個歷史之中的縮影,它並不像高曉松先生所說的“大明王朝是一個三無王朝,所謂明朝無明君、無名將、無文豪。”它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斥著明君、忠臣、良將的王朝,而我們要做的是正視它的好,也不掩飾它的“惡”。而歷史就在這樣的矛盾之中前行。

參考資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