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儘管我們從始至終都在呼籲世界要和平,但是隻要我們稍微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人類的整個歷史中,戰爭幾乎主導了人類歷史,而和平相反倒是很少。

在人類文明剛誕生時,原始部落之間就會為了各種原因彼此打仗。到了封建社會時期,戰爭更是不斷,畢竟那時候強調的是誰拳頭大,誰就是老大。就以中國為例,春秋戰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等等都是著名的亂世年頭,諸侯混戰再正常不過,即使是強盛的大唐,也常年處於四處征戰中。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過,人們之所以會打仗,並非是單純地為了發動戰爭,因為戰爭只是手段,其真實目的在於將對方的勢力搶奪過來,從而擴大自己的領地,而戰爭,不過是達成目的而無奈採取的措施。

為何說是無奈呢?因為無論是對雙方任何一方來說,真正喜歡奪取對方勢力的方式是談判,或者用計謀,兵不血刃地奪取對方的領地。這兩種方式的戰略價值最大,因為既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又能無條件獲得更多的勢力。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這領地,其實就是城池。古時候的城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戰略價值上來看。因為城池在,就代表自己還有力量,城池沒了,自己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力。

因此,一方勢力的強弱,僅僅看勢力範圍內有多少城池便可以得出。我方的城池數量比你方多,在古代就絕對代表了我方比你方強大。

所以,各方勢力一直都是在盯著彼此的城池,都想想方設法地拿下。

前文也說了,戰爭是無奈手段,因為相比於談判,戰爭要消耗大量錢財和人力,還會極大折損自己的實力。最可怕的一點是,如果一方和另一方打得如火如荼,連自家的所有有生力量都投入的時候,一旦被第三方偷襲,那基本上就是有死無生了。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不過,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在談判無效,而其他方法也實施不了的情況下,發動戰爭就成了必要手段。

然而,儘管是必要手段,但也非常頭疼,因為要想採取武力手段攻克敵方城池,那是要耗費大量心血的。一旦對方守城不出,那攻城方也就只能在外面採取包圍措施,而別無他法。

所以,在城池攻堅戰中,最吃虧的就是攻城方,畢竟守城方還是主場作戰,攻城方千里迢迢來到人家家門口,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即使全面包圍了城池,也只能靜候守城方下一步的動作,同時還得時刻小心敵軍是否會叫援軍,一旦有援軍,那自己就是腹背受敵。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且,古時候城池在建造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防禦問題。一般城池都是依據地理位置建立的,本身就是設定在交通要道。而城牆方面,在建設時更是充分體現防禦的一面,往往都是建立成四方形,每一邊一個城門。

在四個城門中,有一個則是主城門,不但要更加雄偉,而且還有諸多攻擊設施。

這樣的城池,一般不花費大量功夫,根本沒有可能攻得下來,更別說關鍵時刻還有重兵把守了。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麼,城池既然那麼難攻,為何不放棄,繞道深入腹地,攻打那些防禦力相對要低一些的城池呢?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1, 前文就說了,城池本身就是依據環境而建立的,除了城池,周圍幾乎無路可走,除非翻山越嶺而去。

第2, 一旦繞路,那就會多出來幾百上千里路,這對於古代的交通手段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無論是物資補給還是軍隊運輸,都會增加極大難度。

古時候打仗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直接繞行?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3, 第三,古時候能走的路不多,一旦亂繞路,可能會發生非常多的不測,最終得不償失。

也正是因此,即使難攻,古代軍隊也會選擇死攻而不是繞路。